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当前中小学德育不利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近年来,中小学的德育状况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西方文化侵略、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的出现以及德育工作的不到位等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进行德育改革,彻底转变传统落后的德育观念,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中小学 德育 不利因素及对策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不利因素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古人云:“人在少年,神情未定。”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尚未定型的阶段,易于“熏溃陶染”。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家长的心,涉及千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近年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看到中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有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进行“文化侵略”,腐蚀中小学生。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为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不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他们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当代的青少年身上,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到我们青少年身上。他们大肆宣扬腐朽的文化和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种种途径加紧对青少年进行渗透,西方影视、音像、报刊、电子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低估。西方的“情人节”、麦当劳等节日、饮食文化,还有星相命理等“洋迷信”越来越受到国内不少青少年的追捧,而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另外,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在境外势力的扶持下,积极发展信徒,毒害青少年。各种各样西方文化思潮和观念已经给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经济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触目惊心,给中小学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青少年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贪图享受、追求金钱、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等现象,甚至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年轻人在信念、理想方面出了偏差,甚至不会进行心理调适和心态调整,稍遇挫折,稍有不顺就一蹶不振甚至危害社会。
  (三)现代高科技发展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近几年,我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发展迅猛,为我们开拓了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生活,为未成年人拓展了学习和交往的空间。但由此给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对影视、声像、互联网、手机等,中小学生非常喜爱,很容易入迷,并且不能自拔。目前,西方国家占据和拥有着网上优势,不断地、大量地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产品;国内一些互联网站也不断传授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有的中小学生因上网成瘾而厌学逃学,通宵达旦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对他们的学业、健康和精神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些经营网吧的业主不遵守有关规定,让一些未成年人进网吧玩游戏、上网聊天。所有这些,无疑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从社会层面看,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关爱不足的现象。目前,全社会尚未全面形成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活动场所还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青少年的校外活动非常单调,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上网吧、玩游戏、到外面闲逛。特别是在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匮乏,导致青少年酗酒滋事、打架斗殴、偷窃赌博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成长。从学校教育层面看,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成绩轻思想道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特别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现在,在不少地方,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主要还是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还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这种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不少学生知识增长和品德提高间的严重失衡,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从家长教育层面看,存在重养轻教误区。父母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不大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科学教育方法,往往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其精神和心理需求;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其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有部分家长言行不检,怨天尤人,或沉缅于赌博和声色犬马之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另外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有的学生甚至独自留守,这些“留守儿童”,离开了父母的教养,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控制,难免不受不良风气的侵蚀。
  
  二、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要点
  
  面对当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因素,笔者认为要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首先,要明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德育工作单凭学校自身的努力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协作和支持。例如:净化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政府会同公安、工商、文化、司法等部门进行综合整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其次,要明确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发挥党支部、工会、团队组织的作用,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再则,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二)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工作,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特别是做思想工作,更要注意抓细、抓实。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紧紧围绕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全面发展这四个方面,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充分利用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五四”、“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教育未成年人,构筑青少年的精神支柱,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正确理想。三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我为祖国添光彩”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养和教育他们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基本规范,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四是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根据时代要求,努力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增强他们的自觉、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 (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笔者认为,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单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格局。一是要抓好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学校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用《守则》和《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教育寓于课堂之中、书本之中、娱乐之中,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坚持“学”与“行”统一,真正做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俗语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要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起到率先垂范作用。要在教师中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更好地发挥灵魂工程师和育人园丁的作用。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满足和探索的兴趣,在不自觉中获得心智、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二是要抓好家庭教育这个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处于教育过程的初始和基础地位。未成年人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强,“入苍则苍,入黄则黄”,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承担着未成年人道德示范和启蒙的重任。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价值观念、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处世原则,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孩子作出表率。中小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密切联系家长,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才。如针对部分家长对子女成绩差、不听话采取粗暴打骂的现象,组织家长学习《儿童权力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传授教育儿童的方法,使家长们大开眼界,增长知识,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三是要抓好社会教育这个大熔炉。学校要经常与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交通及安全的治理和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网吧;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加强检查监督指导。挑选优秀干警聘任为中小学校的校外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法、懂法,明白遵纪守法的道理,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有效防止诸如打架斗殴等违法违纪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发生。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形象地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要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即人为地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品学兼优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情境。学校应注意育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绝脏、乱、差。同时,要将文化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等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决策,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北京教育,2000,(04).
  [2]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J].云南教育,2004,(12).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