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结合时政教育 提高政治课实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在中学学生中开展时事教育以及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目的已达成共识。然而不少人认为时事教育作用仅此而已,所以时事教育在很多中学也就很难落实了。也有人说,平时教学结合时政没用,高考和中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 。我校在开展时事教育有很好的传统,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感到时事教育可以达到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的锻炼和觉悟的提高的效果,有利于实现学科教学,也可以为学科改革寻找新路。基于上述思路,我积极的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基本满意。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引入时政。直到目前为止,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结合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海南日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政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参与意识,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从中求获。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1)实现时事快报: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学生视野狭窄,能力低下可想而知。为此我特设置了每堂政治课课前三分钟时事新闻发布,时事小组每周编辑《时事剪报》等形式。课前三分钟时事新闻发布每四个同学为一组轮流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大家先分头查找资料,把上网看报获得的新闻资料汇集后进行筛选整理后由一人上讲台发布,时事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字修饰和结合书本理论进行点评,每周编辑《时事剪报》张贴在墙报栏中。通过时事快报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同时通过在电脑上查资料,编辑《时事剪报》,上讲台发布,筛选、整理评点新闻等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2) 开展时事沙龙:我们常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时事沙龙》活动,如我们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我们围绕伊拉克战争是否爆发问题展开讨论并做出预测。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是配角。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发表意见,但话不宜多,重在启发不在重评论,否则,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自由讨论中,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明是非、辨美丑,不经意中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3)利用时事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很好的研究课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有研究的价值。我们认为利用时事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们在时事教育中采用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手段,学生通过论证确立了几个课题进行研究,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学生最后还提交了结题报告。事后有些学生谈到“参加了这个项目的研究活动,我才真正体味到学以致用的含义,书本上的知识要拿到真正的生活中,社会中去用,这才算是你掌握了它们,否则知识只能做你的摆设而不是工具。它提高我分析材料的能力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调查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实践证明,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政治课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带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预习中引入时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否则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根据教材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时政是设置预习通知单的关键。如讲到“纸币和通货膨胀”时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1)你手中有五圆假币,你会怎么办?这么做的原因?(2)若你父母明天都涨一级工资,你认为一定是好事吗?(3)物价是不是越低越好?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学生希望得到这样的预习通知单,他们感到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而基础知识是采掘机。

四、抓住时机,提前开设热点专题课。传统做法一般都是在高三和初三下学期开设热点专题课,但由于学生以前很少接触时政,或知识零散,突然整整一本热点书都要在短时间消化,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知识接受效果差,更别说活学活用了。有人说,平时讲课开设热点课实属浪费时间,到高考和中考时热点都变冷点了,毫无意义。其实,我们讲哲学常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应该明白,昨日的‘旧闻’和今天的新闻往往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了解历史才能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知识分析实际的能力是决不会过时的。我记得零五年至零七年设置了一些专题都没有白设,如:软着陆与宏观调控、国企改革、农村问题、科学发展观、国际关系现状等,都很好的促进了零七高考和中考的热点专题课。由于学生对事物的前因后果明了,理解新问题既深刻又轻松。节省了关键时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素质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证明,结合时政教育,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能力形成,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政治课实效、完成政治课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