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政治学热点复习

一、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三大议程
•   1、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会报告工作
•   2、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3、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例1.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意义有哪些?
•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是对国家进行政治领导的体现。
•   ②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④中国共产党依法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   ⑤有利于宪法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律保证,对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民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将起积极影响。
例2.十六届三中全会议程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
•   ②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   ③体现了党的制度建设和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
•   ④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⑤体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⑥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例3.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对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   ①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保证正确行使权力,使决策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
•   ②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调动党员和党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   ③强化监督创新机制,把监督落实到实处;
•   ④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   ⑤这一做法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推动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依法行政、十年内建成法治政府
•   1、 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十年内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   2、 法治政府: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需要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和责任政府。
•   3、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4、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遵循的三项基本准则: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
•   5、 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
•   6、 转变政府职能要着力抓好四个环节:①坚决实行政企、政事分开;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③全面履行政府职能;④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   7、 依法行政的实质:制约和规范行政权力,维护法律权威。
•   8、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①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原则;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履行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③坚持科学民主决策;④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⑤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⑥加强政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   9、 立法规范和行政许可将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例1.(辨析题)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对经济不加干预。
•   ①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快政企分开,进一步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更大程度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   ②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头。综上所述,题中观点是不科学的。

例2.行政许可(即平常所说的“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经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决定于2004年7月1日实施。这对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立法规范行政许可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意义。
经济学:①立法规范行政许可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立法规范行政许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③立法规范行政许可是顺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
政治学:①这是推进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我国立法规范行政许可,有利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使政府的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②这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立法规范行政许可,有利于树立行政机关的权威,提高工作效力,有利于建立高效、务实、廉政、勤政的政府。③这是国家机构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例3.本月初,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今后将形成立法听证制度,就制定什么法和法的基本内容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1)立法听证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关系?
(2)立法听证制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   答:(1)立法听证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实行立法听证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听证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②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③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④是由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所决定的,立法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据。
现实意义:
•   ①有利于立法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②有利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③有利于使立法工作更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人民意志,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④有利于发扬、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民主,增强党内监督,加强党的团结———两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   1、 与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紧密相联。
•   2、 当前,党的政治生活中,特别强调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民主是靠不住的民主,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党内监督要重在制度建设。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3、两条例颁布和实施的政治学意义:
•   ①对于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党派,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
•   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起重要作用。
•   ②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重要措施。
•   ③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党的决策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
•   ④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完善民主集中制产生重大影响,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   ⑤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起重要的积极作用。
•   ⑥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党的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例1.2003年11月18日,全国第一个“公推公选”的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在徐州沛县产生。脱颖而出的这位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产生于徐州市70位报名的处级干部当中,经历了5 轮激烈竞争——全市700名处级干部投票;近30位市级干部投票;重点调查研究完成报告,进行演讲答辩、民意测验;江苏省委组织部考察;徐州市委30余名市委委员投票。这名“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将在江苏省委组织部审批后公示,并提交沛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任命。
•   运用政治常识回答:这次“公推公选”,对我国选拔、任用干部有哪些启示?
•   (1)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这次“公推公选”是在徐州市委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江苏省委组织部进行考察并审批后向国家机关推荐的。
•   (2)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是经过5轮激烈竞争才产生的,也充分反映了我国民主的真实性。
•   (3)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依法办事。这名“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需经江苏省委组织部审批后公示,并提交沛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任命。
•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勇于制度创新


•   例2.背景材料: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此《条例》贯穿“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根主线。《条例》根据党情、国情,规定了发展党内监督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对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辨析: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从严治党,进而就能推动党风建设。

•   ①《条例》规定了党内监督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有利于从严治党,同时对人民民主也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   ②推动党风建设,首先要靠中国共产党自身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必然推动党风建设。
•   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推动党风建设,还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   ④推动党风建设,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与党的性质、宗旨、群众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有关内容相联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执政为民。
•   ①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   ②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   ③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体现了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4、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注重民意,保障民权,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5、“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①体现在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以人为本。
•   ②体现在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
•   ③体现在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化中。
•   ④体现在新一届政府努力满足百姓需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上。
•   
•   6、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精神,创新发展了四大观念: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②办实事、讲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
•   
•   

•   例1.2003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2003年6月15日,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   ①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
•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同时也体现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③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体现。
•   例2.材料一:在2003年11月27日-29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       材料二: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政府首次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三峡库区视察时,当场解决熊德明家人被拖欠一年多的工资。
•   (1)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

•   例3.某县政府圈地几千亩,投资几千万元,建成所谓的“经济开发区”,大搞“形象工程”,但建成一年后,仍没有一家注册进区企业,更没有一家开工企业,造成土地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   (1)请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该县领导“政绩观”的错误所在,并请指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
•   (2)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消除“形象工程”?

•   答:(1)①该县领导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不顾条件,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违背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   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利于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做到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有利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   (2)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使各项工作从根本上反映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   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③坚决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决策。特别是各级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   例4.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国性法律援助法规《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正式建立,这一举措旨在让有理没钱的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为贫弱者撑起正义之伞。 
•      我国开展法律援助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具有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②开展法律援助,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对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正和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合作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流。
•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和对外活动的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国家利益。大国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   ③世界多极化是必然的趋势,这有助于扼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   2、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   ①我国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这是我国实施对外职能的体现。②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
•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外交活动是为实现我国国家利益服务的。
•   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并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例1.2003年10月6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及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温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温总理并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
•   (1)中国为什么要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   (2)中国为什么能够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   (3)“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是怎样体现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的?

•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东盟国家合作,可以为我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③国家利益决定对外关系,发展与东盟国的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合作,符合双边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②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之能与东盟加强合作。

•   ①睦邻指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情况下,共同构筑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这体现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   ②安邻指积极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通过对话与合作增进互信,通过谈判解决分歧,这体现了和平共处的原则。
•   ③富邻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这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   例2.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继续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1)为什么要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   (2)我国政府应如何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   答:(1)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因此,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②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耑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而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①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中国不仅承诺永不称霸,而且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行径,维护世界和平。②中国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③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④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例3.为什么中国再强大也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为什么中国永不称霸?)

•   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向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其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性是我们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历来主张各国之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行互利、和平共处。③当前我国正处在集中精力致力于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即使我们的力量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不搞对抗,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提出了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