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中华民族的新思想——叶氏三论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中华民族的新思想——叶氏三论

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曾经有两个思想占主导地位。这第一个是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占着主导地位,直到“五四
”运动时,才遭到猛烈攻击。新中国成立后,儒家学说被彻底否定。但是,由于以前的否定都没有把儒家学说的封建成分和合理依托区别开来,
所以,儒家学说一直残存在中国人的头脑里。而现在,连共产党也开始提儒家学说了。 建国后共产主义理论升到主导地位。可惜,由于共产主
义理论在实际也是不科学的,所以,当文化大革命把共产主义理论推到极端后,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人的头脑中的主导地位就动摇了。现在,
连共产主义也很少提这个词了。不过,出于需要,共产主义依然维维持着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法定主导地位。 儒家学说是维持封建主义的特
权制和等级制的,共产主义理论是不科学的,中国人需要新的思想。中国人的新思想已经诞生了,这就是叶氏三论。请点击人文之家站,读《人性主义论》,《社会主义论》,《论大奴才意识》。
     思   痛心扼腕叹逝川,   改弦易辙在日前。   黑猫尽展胸中志,   雇工重新尝皮鞭。   国企雄风是咋样,   改革完成在哪天?   喜看经济蒸蒸上,   遍地贪官下夕烟。 于1997年

指鹿为马,叹息我中华!

叹息我中华!指鹿为马这个古代的宫廷闹剧,现在已成为我们今天的现实。中共中央说有邓小平理论,全国人民也就说有 邓小平理论,中共中央再加上三个代表,全国人民就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中华民族已经成为说马民族!在文化革命前,不说马要遭到政治迫害。文化革命后,不搞政治迫害了,但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利益的束缚和驱使下,许多人仍然要说马。还有一些人说鹿没有害处,说马没有好处,找钱的空间也大了,在不需要说马的时候,就不去管是鹿还是马,在需要说马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说马。举一个列证:叶氏三论及相关文章打到有的网站能得到保持,是没有政治迫害的证明,打到有的网站很快就被删除,是说马说习惯了的证明。 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团体,要作为一个整体存在,都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为绝大多数成员真正接受的思想,另一个是约束所有人的规定。就象一个人失去了左手后,右手会更强壮一样,一个缺少了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思想,强化规定就是必然的了。建国后,共产主义理论的不科学性在经济建设中暴露了出来,所以,有了众所周知的大量政治迫害。文化革命后,改革开放从实践上否定了共产主义理论,在理论上则还没有,所以,代替毛泽东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仍然要我说你听。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也才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结,就会灭亡。我们国家没有共产党这个核心力量的团结,就会出现灾难。因此,指鹿与说马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只是人非圣贤,指鹿的时间长了,指鹿的地方多了,就会习惯于听说马。习惯了听说马,就会对那些清高乃至高傲的表情,不顺耳乃至逆耳的话语,难以接受。“谁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在我们中国人中,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主子的人有,不愿意吃嗟来之食,不愿意委曲求全的人也有。于是,为了沾外国人的气味以便向国人炫耀而出国的人有,为了干事业或为了过得舒心而出国的人也有。因为在外国没有关系可以依靠,拍马屁又不来钱,所以,只要不是靠出卖人格国格而能谋生的人,多少都有些能耐。有能耐的人多半不喜欢说马。人才是有大能耐的人。不喜欢说马的人在我们这个有人指鹿需要说马的环境里,不仅有精神上的麻烦,而且有物质上的麻烦。 指鹿说马虽然有其历史原因,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应该永远存在。虽然走了许多人才还有更多的人才,但不能说走了许多人才不可惜,更不能说再走许多人才也无所谓。人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对于一个正直的,有自尊心的人来说,说马的感觉不好,指鹿的感觉也不应该好。中华民族应该结束说马的历史。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说马?!

共产党要信仰科学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科学的结论经得起验证,迷信的结论经不得起验证。科学的结论不仅要得起实践的验证,而且还要经得起理论的验证——即逻辑推理的验证。并非所有的结论都能马上用实践来验证,所以,理论的验证——逻辑推理的验证,是必要的。迷信的结论也有许多类似理论的证明,其实是许多说法。迷信的许许多多说法都要归结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信”。当许许多多说法在质疑下难以自圆其说时,它们就会来到这个点上——信,则灵。一个观点是否欢迎批判,是否只要求信,是科学与迷信的试金石。 邓小平理论从共产党中央提出的那时起,就有一个陪伴,这就是对那些不承认邓小平有理论的观点进行否定。非常遗憾,那些不承认邓小平有理论的观点是怎样,没有在报刊上出现。对这种观点,反证,也没有看见。相反在一本题为《新世纪共产党人的党性锻炼》的书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观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第一个环节是“信”(第47页)。邓小平纵然没有理论,也有言论,这些言论是否科学,是不是理论,都应该让接受者去思考去验证,而不是去盲目地信。因为这本书有共产党四川省委副书记写的序,所以可以推论,邓小平是否有理论,确实值得思考。 共产党是追求真理的党。科学的原理,才是真理。共产党要信仰科学。

论“三个代表”入宪

一、“三个代表”是泛泛之谈 “三个代表”就其本身来说,是泛泛之谈。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一个说法(好象还是名人之言),意思是公众利益是任何人都可以打的旗号。事实也是 如此。陈水扁搞“台独”,可以说是为了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侵略伊拉克,可以说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的 利益。只讲代表人民的根利益,不讲怎样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代表”就成为泛泛之谈。共产党过去是 用推翻“三座大山”,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来代表人民的利益。现在“三座大山”没有了,共产主义理 想也不讲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理论上就成为一个空壳。 不管是先进的生产力还是落后的生产力,都既包含着人,但又不全是人。不管是蒸汽机还是计算机,都是 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都是物,不是人,不需要代表。当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出现后,能从 中获得利益的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推动它们发展,相反,会因此而失去利益的阶级,就会阻碍它们发展。 个要促进,一个要阻碍,二者之间就产生了斗争。不同的阶级在斗争中为了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会产生政党, 从阶级中产生出来的政党代表着自己的阶级。政党代表的是阶级,而不是生产力。劳动者阶级在还没有掌握 政权的时候,只有先夺得政权,才有可能得到自己希望的利益。政权不产生产品。夺得了政权的劳动者阶级 ,最终还是要进行生产,才能生存,最终还是要发展生产力,才能生存得更好。所谓“代表先进生产力”, 实际是要领导人民发展生产力。 要代表先进文化,就要指出当前的先进文化是什么。不讨论当前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只说要代表先进文化 ,这个“代表”就是泛泛之谈,谁会说自己代表没落的文化? 二、“三个代表”不能入宪 “三个代表”是历史的产物。文化大革命不共产主义理论推向了极端,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另一条路, 并获得成功,共产主义理论在全国人民心中乃至中国共产党内,都彻底失去了说服力。一个政党不能没有一个 统一全党的核心思想。中国需要一个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需要一个核心思想,“三个代表”也就产生了。“ 三个代表”不管其内容是否充实、明确,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党的核心思想,还是有意义的,但要写入 中国的宪法,就不要了。共产党可以代表人民,人民不能代表自己。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 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没有矛就没有盾,有代表者,就必须有被代表者;没有被代表者,代表者也不复存在。 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成员的利益出现对立的社会状态中,有相同利益的人群叫做阶级,利益对立的 双方为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叫做阶级斗争。在我们现实中,有一个提法叫做“没有阶级没有阶级斗争”。这就既 违背常理又不合逻辑。没有阶级,哪来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 宪法是国家大法,出现既不合逻辑又违背常理的提法是很不应该的。已经有了的应该修改,还没有的不 应该再写上去。

完美的毛泽东

曾经在书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两个人的书必须读,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鲁迅。我有同感。在文化大革命中期,我通读了两遍《毛泽东选集》后,对毛泽东的崇拜,与过去有了质的区别。非常不幸,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越来越明显,我毛泽东的认识陷入了困境:如此天才的毛泽东为什么会犯如此浅显的错误?(同时,还想到,众多杰出的革命家为什么会让毛泽东犯如此浅显的错误?难道他们都忘了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难道他们都成了毛泽东手上玩弄的木偶?)文革后,老百姓说,毛泽东老糊涂了,邓小平和中共中央说,毛泽东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对后一个说法,我无法反驳(在心里),对于前一个说法,我在心里反驳道:如果毛泽东老糊涂了,就不会主持中美建交。文革后,邓小平成功地领导了改革开放。后来,从邓小平的女儿写的书中得知,邓小平之所以没有遭到林彪江青的迫害,是因为得到了毛泽东的保护。没有毛泽东主持的中美建交,开放就没有对象,没有毛泽东的保护,至少没有“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 人是有思想的。古今中外,一切变革都要或早或晚产生新的思想,而这个思想最终会成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此有论述)。孙中山引进了资本主义思想,推翻了清王朝。但是,在世界列强的作用下,中国不仅没有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连封建主义也没能彻底铲除。共产党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起新中国。但是,在经济建设上,却不尽人意。在所有制这个经济建设的根本问题上,共产党就象握着一只麻雀,握紧了要死,放松了要飞。新中国建立后,共产党的政策左右摇摆,根源就在这里。在文前,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没有私有土地(哪怕是使用权私有),生产要滑坡,有了私有土地,贫富会悬殊——更重要的是,农民会倾向于越来越多的私有土地,而这就直接指向土地私有化,所有制私有。 怎么办?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公有制的弊端已经在实践中明明白白的显现出来了,放弃共产主义搞资本主义?!这可是共产党的最基本的政治问题。经过了十年文革劫难的人们在改革之初,仍然提出了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文革前就一下子取消人民公社,分田到户,拥护共产主义的人的反映会是怎样?作为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战功卓著,没有文革,他不会葬身温都尔汉。如果毛泽东在文革前就提出发展私有制,谁又证明,一定不会有张彪李彪站出来,打着维护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行着篡党夺权,分裂共产党,乃至分裂国家之实呢?由于共产主义理论已经深入党心民心,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拥护张彪李彪的一定是很多的。如果是那样,其结果实在难以往好的方面设想,前苏联可是一讨论就解了体的。 怎么办?中国的经济不能老是受政治的摇摆影响,中国的政局也不能因为共产党的分歧出现动乱,中华民族更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一己私利造成分裂。毛泽东选择了文化大革命,选择了古今中外空前绝后最大的归谬法——把共产主义理论推向极端。在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是最典型的表现。在城市,则让 “大锅饭”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最后,革命口号震响了天,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其间,让邓小平出来抓一下生产,既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受了一下经济的重要性,也让邓小平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当邓小再次被打倒后,中国人民抬头望见的北斗星就不再是毛泽东,而是邓小平了。毛泽东一死,邓小平一上,改革开放便水到渠成了——既有领导改革开放的领袖,又有支持改革开放的人民。当然,也还有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灾难和损失都是巨大的。也许有更好的办法,能使共产党在改变最基本的政治观点中,不给中国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只是,非常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既自己认为,又得到了大家公认,他比毛泽东聪明。 共产主义理论最终被共产党人画上句号,将证明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的功,而不是过。在传闻中,毛泽东把他搞文化大革命和赶走蒋介石相提并论。我的理解是:一,毛泽东他的战友们用共产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二,毛泽东用非常的手法,为中国人民摆脱并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铺平了道路。而刘少奇等人,则在毛泽东的第二次努力中,承受了痛苦和牺牲。想想因为陈独秀有拥护者,众多二.七烈士血流成河,想想因为博古李德有拥护者,数万红军含恨归天,我认为,刘少奇等烈士的在天之灵,不会怨恨毛泽东。绝对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相对不犯错误,不犯大的错误的人是有的。只要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功不是过,毛泽东就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毛泽东是中国人,完美的毛泽东是中国人的骄傲。

巍巍昆仑——读毛主席诗词《昆仑.念奴娇》

诗言志。诗人,词人——也算诗人吧——和旅行家不一样,如果诗人写出了一首美景诗,他写诗的时候一定心情好。旅行家就不一定。面对着美好的景色,不快乐的旅行家会忘情于山水之中,写出和景色一样美的游记,诗人则不行。不愉快的诗人写起美景来,总要把自己的忧愁烦劳印上去。 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或隐或现,是文学特别是诗词的特点。文学——就说诗词吧。诗词的这个特点使会写诗词的人多了一个表达内心世界的空间。人的思想是丰富的。在人的丰富的思想中,有的内容是思想人自己都还难以下判断的,有的内容是思想人自己找不到答案又不宜请教他人的,等等等等。。所有这些,诗人都可以用诗词来抒发——既有所表露,又没有暴露无遗。毛泽东的《昆仑.念奴娇》就是这样一首词。 我看到《昆仑.念奴娇》的时候,是在文革时期。文革时期的政治气候是阶级斗争,势不两立;反帝反修,继续革命。由于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所以没看词的写作日期,只觉得词的末尾几句与当时的政治气氛完全不合。至于为什么,当时想不出个名堂,反正毛主席是对的。前些日子由于儿子要我借毛主席诗词,就想起了这首词,但已经记不得前半部分了。当我再找到这首词再读时,才发现这首词写于1935年10月,长征时期。 红军长征没有经过昆仑山。长征以前,毛泽东也没有到过昆仑山,昆仑词不是毛泽东看到了昆仑山的雄伟而欣然命笔的。词中提到了“欧”,提到了“美”,提到了“太平世界”。毛泽东是政治家,词中提到与政治相关的词,因此,昆仑词不是风景词。昆仑词只能是政治词。确定了这一点,词的前半部分就很容易让人想到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技术革命和政治革命风起云涌,“搅得周天寒彻 ”。雪花是美好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大量财富;伴随着雪花的寒冷是不好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资本的对外扩张则给殖民地的人民造成灾难。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不好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力是还的,怎么评说?(“怎么评说”与“谁人曾以评说” 不合。列宁曾经说过,任何比喻都是弊脚的。可以不一一比对) 按共产主义理论所说,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让无产阶级把它彻底埋葬。如果真能那样,毛泽东就不会写昆仑词了。天才的毛泽东当时经过深思后,应该是看到了共产主义理论的不科学性。曾经写出了“问苍芒大地,谁主沉浮”的毛泽东,此时也感到力不从心。“安得倚天抽宝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靠着天才能抽出的宝剑一定很长,问题还不小。 如果词的下半部分仍然把昆仑山作为资本主义,把雪花作为财富,用宝剑裁下的三截昆仑山就应该一截留亚,一截遗非,一截赠拉丁美洲。但是,词不是这样。按照共产主义理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将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就消灭了产生剥削的土壤。实践证明,这个论断是错的。天才的毛泽东当时大约是想到了这一点。实践同时也证明,只有共产主义理论才能救中国。感觉到了共产主义理论不科学的毛泽东,不能对共产主义理论表示怀疑。因此,毛泽东只能想怎样才能让共产主义理论更符合实际。“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不要斩金切铁地消灭资产阶级,最好能和平共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在延安时期,也有文人对共产主义理论表示疑问。共产主义的不科学性,使共产主义理论经不得深思。但是,当时的革命不能容许怀疑共产主义理论。我的一个也是共产党员的长辈曾经对我说,不要认为那么多人都是白吃干饭的,只有自己才看得到,想得到。由此可见,或深或浅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理论不科学的人是很多的。 可以推论,对于共产主义理论的不科学性,共产党的第一代革命家都或早或迟有所认识的,只是因为中国的历史需要共产主义理论,所以都没有说出来。只有少数勇气可嘉,深思不足的文人,年轻人,以及一些其他人,才把自己的认识说了出来。说了出来的结果,不可避免地是受到打击。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好人中有坏人,好人也有不好或不怎么好的时候,打击中会夹杂着迫害,在所难免。 辛亥革命时,有位革命者在起义失败后说,为了革命的未来,要有人逃走,为了证明革命不是儿戏,要有人留下就义,他就留下就义。对于共产主义理论的不科学性,没有人遮盖,中国革命不会成功,没有人直言,就没有后来者的思考。直言和曲言,打击和被打击,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盛——这一下子就使人想起了搜孤救孤。 昆仑词中的裁昆仑送昆仑是毛泽东想修补共产主义理论的意向,巍巍昆仑依然并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人性主义论

献辞:谨将这篇论文献给共产主义运动中被迫害的人们! 一前言 去年12月,我写成了<<人性主义提纲>>,打到一个网上,希望有人能把它完成为论文,结果没看到反响.今年前不久,我有作了一回努力,结果同样.4月29日,我有了点感觉,决定还是自己来把它完成. 我的这个观点的起源,要追溯到文化大革命初,具体哪年记不得了.当时因读不成书,国家供应的粮食又不够吃,所以常到乡下舅舅家混饭吃,我舅舅”四请”前是公社干部,”四请”中被开除党籍,遣送回乡当农民.按照我舅舅的说法,他们要想拿多少给我们 ,他们拿不出来,我要拿肚子下乡去装呢,杂粮蔬菜的还能匀些来.我舅舅是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闲谈中,舅舅的两段哈引起了我的思考.这第一段话是,”...的愿望是好的,希望大家共同富裕,就是人人都想走在前面.”这第二段话是,”人人都有吃有穿想啥有啥了,那肩挑背磨的事谁做?”当时已是共产主义仰者的我,听了这两段话很不舒服.但在乡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又让我无法反驳.农村的体力劳动现在仍然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活.农民们干自留地和挣工分的态度的不同,自留地的庄稼与农业社的庄稼的年势的不同,现在仍然历历在目.我当时跟着表哥表弟不管走在哪儿,自留地和农业社的地一目了然,绝对用不着问.自留地的庄稼生机勃勃,农业社的庄稼勉强活着.我舅舅曾经说过.用自留地的产量来乘以农业社的面积,哪儿会不够吃?农民们在自留地里生龙活虎地干到农业社的出工准备钟声响起,才风风火火地跑到出工地点,”哎哟”一 声放下锄头,庆幸自己没有迟到(迟到了要扣工分),把气歇均匀了再慢慢干活.虽然我当时无法反驳我舅舅的说法,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仍然没有变,总想在不否认事实的前提下找到反驳的理由.大约在文革后期,我找到一本政治经济学读本,读了后我认为找到了理由.可是文革后,邓小平的第一个改革措施技就是解散农业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简直就是我舅舅的第一段话的实现.至于第二段话,可以说不需要证明.实在要证明,也容易.现在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吃穿不愁并大致想啥有啥,已经退出了劳动.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颇佳,叔叔阿姨们鼓励我好好学习,以后他们供我上大学,我也就立下了要有所作为的志向.小学毕业就逢上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看到的书很少.文革后,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逐渐能借书看了,就杂七杂八地借了一些书来看,加上开放后对中国的真实情况不封锁了,改革后的相关实践也有了结果,所以终于在去年下半年,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完成了<<人性主义提纲>>. 早就有人说过:”前不久,袁明又在<<世界知识>>2003第一期上精神高度问题.人不是动物,一般说来不会满足于物质生活.就人的生理需要来说,所需要的物质是很有限的. 占地千顷,夜眠八尺.”占地千顷”并不是睡眠这个生理需要的需要.对”占地千顷”的追求,是精神需要.”占地千顷,夜眠八尺”这句话,又是对”占地千顷”这种以物质占有为形式的精神追求的否定.我们还有些什么精神呢?上帝在中国努力多年,其信徒仍然廖廖.佛祖的信徒倒是有无数,可是佛祖的罗汉们更热衷于收取香油钱.孔孟之道现在不再踏上一脚了,只是在”五四”运动中就已经被打倒,要想扶起来做中国人新世纪的精神,也难.孔孟之道毕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曾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可是现在这个词只对学生讲了,成年人只需要知道”谢谢”,”你好”.占中国主导地位的中国...虽然仍然没有放下共产主义,但已经很少提到它了.共产主义理论在经济建设中,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遭到了失败.共产主义理论在经济建设中遭到的失败,纵然不是 彻底的,也是非常大的.作为追寻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共产主义理论作重新审视.实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我现在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对共产主义的观点是否定.关于这个否定,后面将要论及.这里要说的是,人性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建立起来的;人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人性,是马克思本人地定义的.在实践上,”不立不破”(毛泽东语)是正确的.不推翻旧的东西,新的东西就立不起来.在理论上”不立不破”才是 正确的.新的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理论纵然已发现了它的不对,也只有让它在头脑里呆着. 我是一个工人,只读过五年小学,写这样的创建性论文,极可能有漏误,希望有识之士发现后校,补充.不同意本文观点的人,也欢迎批判.经不起批判的理论,就不是一个理论. 二公有制不能消灭剥削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讲一个看来的故事.有一个将军,有一天到下属部队检查,看到战士们在餐桌上有炒鸡蛋.下级军官报告说,战士们每人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将军指示说,煮鸡蛋比炒鸡蛋营养,以后让战士们吃煮鸡蛋.写故事的人说将军的指示不仅有营养学的意义,而且还有社会学,经济学的意义.没有敲开的鸡蛋分到战士们手里,是一个鸡蛋.已经敲开的鸡蛋分到战士们手里,就可能是(1-n)个鸡蛋.当分鸡蛋的人把自己的那份鸡蛋变成(1+n)个时,战士们分到的那份鸡蛋就是(1-n )个鸡蛋了.(见<<读者>>2002年第12期第44页)在这里,分鸡蛋的人要得到那n个鸡蛋,既不需要把战士变成奴隶,也不需要去买那把分鸡蛋的勺子,只需要拥有分 鸡蛋的权利就够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的无数食堂里,每天都在进行着(1+n )和(1+n )的实践,直到食堂取消. 在我们的观念中,剥削的原因是生产私有制.一些人拥有生产资料,另一些人没有生产资料,没有生产资料的人不得不被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剥削.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剥削阶级还是生产组织者阶级,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组织生产.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是生产的组织者自不待害,奴隶制度中的奴隶主和封建制度中的封建主,也是生产组织者.虽然奴隶主和封建主比起来,从事的组织劳动(组织劳动者进行劳动的组织活动也是劳动)的量很少,但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就是他们不能够不从事水利设施的建设组织和水利设施的使用的管理.人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的劳动的产品是社会产品,社会产品有个分配问题.分配虽然有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的区别,但分配的存在和本质不变.社会生产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的组织管理者(简称组织者),另一类是直接生产者(简称生产者).不证自明,社会产品的分配最终要由社会生产的组织管理者来进行.谁组织生产,谁就有权分配社会产品.我们知道,一个小包工头承包下来一个工程后,并不一定要有生产资料,所需工具既可以是发包人的,也可以是工人自己的,仅仅因为他是包工头,他就能得到把他手下工人多得多的收入.就象资本家的收入也可以有一部分是他的劳动所得一样,包工头的收入也可以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劳动所得,但其余部分就是他手下工人的剩余价值了.货款组织生产的人对他所运作的资本也没有所有权,但同样能得到剩余价值. 分配权是剥削的直接要素.拥有生产资料和掌握生产资料都只是获得分配权的手段.如果用其他手段也能获得分配权,是否拥有或掌握生产资料就不重要了.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否定.既然剥削并非一定要对生产资料拥有私有权,公有制否定了私有制以后,就仍然不能消灭剥削.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践中,够得上犯罪与够不上犯罪的以权私,营私舞弊,比比皆是,以为常,完全用不着例举.这就是实践证明. 三私有制不是万恶之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事物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而不是外因.如果一个人不想侵占他人的劳动,就不管条件如何,他也不会去侵占他人的劳动.三千两银子过河,我只要我的渡钱.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想侵占他人的劳动,就不会有剥削. 关于私有制,有一点需要认识,既私有制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共存的.没有平等,就没有私有制;没有完全的平等,就没有完全的私有制.奴隶是奴隶主的一件工具,是奴隶主诸多财产中的一份财产.奴隶本人都已经是奴隶主的财产了,奴隶主的其他财产自然就不存在还有一个与奴隶相关的权属关系.有权是一种权属关系,无权也是一种权属关系.奴隶连对自身的权利都没有,无从谈起对自身以外的东西的有没有权属的问题.奴隶社会的私有制,是奴隶主与奴隶主,自由民与自由民,自由民与奴隶主之间的财产关系,与奴隶无关. 在原始公社中,公社公有的财产是土地,房屋等可以公用的财产,个人使用的工具是私人所有。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前提下,社会劳动的产品只能维持社会所有成员的生存,从而是平均分配。私有工具不能带来个人所得。原始社会的工具私有虽然 对个人还没有经济意义,但毕竟是私有制的最初形式。 剥削是从战俘奴隶开始的。第一个或第一批战俘奴隶因为是集体作战的结果,要把他们留下来做奴隶,必然为原始公社共有。这说明剥削并不产生于私有制,而产生与公有制。不仅如此。从我国改革之初,人民公社解体,土地使用权下放的历史来看,产生私有制的动因还不是为了侵占他人的劳动,而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劳动被他人侵占。在农业社中,由于影响评工分的因素很多,懒人,有权势的人在事实上占勤快人,没有权势的人的便宜(即侵占劳动)。所以,勤快的人,没有权势的人必然要努力把被侵占度降到最低,这就是设法尽量少付出劳动。懒人,有权势的人尽量不做,勤快的人,没有权势的人尽量少做,农业社就成了农村生产力的桎梏。对于懒人,有权势的人来说,农业社好,对于勤快的人,没有权势的人来说,农业社不好。勤快的人,没有权势的人只可能也只希望有一天不被懒人,有权势的人侵占劳动,决不会想到有一天能去侵占懒人,有权势的人的劳动。 可以推论,原始社会是私有制的产生也是同样。 生产力进步了,不仅战俘奴隶能创造出剩余价值,公社成员也能创造出剩余价值。公社成员和战俘奴隶一起劳动(不可能有了战俘奴隶后,所有公社成员马上就可以不再劳动),全部产品仍然由公社首领分配。公社首领既然可以侵占战俘奴隶的剩余价值,当然也可以侵占公社成员的剩余价值,最多也就是多费点脑筋和时间。为了自己的劳动不被公社首领侵占,公社成员需要私有制。至于有了私有制后,由于种种原因沦为债务奴隶,那是以后的事。 不仅剥削不产生于私有制,而且私有制也并非必然产生恶。古今中外数得出的慈善家虽然运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获得大量的剩余价值,但他们把这些剩余价值连带他们运作私有财产的劳动所得,一起捐给了社会,我们不能说他们的私有财产也产生了恶。 四人性与恶的起源 人首先是一种生物。因此,人必然有所有生物所共有的属性-----向生性。生物的行生性表现为所有的生物都朝着个体的生存和种的延续的方向展开着生命。人作为一种生物,也朝着个体的生存和种的延续的方向展开着生命。人又还是人,他不同于所有其它生物。人作为与其它所有生物类不同的类,作为比其它生物都高级的类,必然有一种其它生物类所没有的属性。因为人的这种属性是人独有的,所以,可以把它称为“人性”;又因为这种属性把人和其它生物类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所以,又可以把它成作“人的本质”。本文采用“人性”与“人的本质”为同义词的观点。 人性是什么?本文采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能创造对象世界”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并以此为本文的基石。根据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我对马克思的这个观点理解如下:因为人不仅能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且还能真实地想某种并不存在的东西(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页)所以,人就有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的欲望,在这个欲望的冲动下,人通过实践把那些能变成现实的想象从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这就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观念的存在对象化为现实的存在。看见天上的飞鸟,想出天上的飞人,长翅膀踩浮云的观念飞人都没有变成现实,架飞机的观念飞人终于成为现实。“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是马克思的原文,“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与马克思的原文同义。 人的这个属性存在于清醒的人的每一个行动中。所谓的无目的行为,只是相对于深思熟虑的行为而已。 动物也有类似于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行为,但它们仍然是动物。动物也有类似于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现象,只说明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 人首先是生物。人作为生物的向生性必然要使他的观念首先是自身的存在。人在生成之初,由于思想语言产生于社会劳动中的协作,从而第一个观念也许是猎物,但这个猎物的观念在人的生理需要的作用下,很快就会成为自己吃猎物的观念。在后来和现在,专心从事某种事的人,也经常忘记自己还需要生存,但肚子饿会提醒他。把生存的观念对象化为生存的现实的实践,他 想活着变成活着的直接行为,是吃东西。动物吃东西只有一个生理过程:肚子饿了吃东西,东西吃下去肚子饱了。人吃东西不仅只有一个同样的生理过程,还有一个心理过程: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东西吃了心里很高兴。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换,不仅有生理上的满足,而且还有心理上的满足;不仅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续,而且还使他的人性得以实现----观念的自身存在对象化为现实的自身存在。 由于人能“真实地想象某种并不存在的东西”,所以,人吃饱了不是象动物一样趴着睡觉,而是要想出种种活动来帮助消化。人性使人的生存绚丽多彩。如吃肉,就从吃生肉到吃熟肉,从吃糊焦糊焦的熟肉到吃色香味俱全的什么什么肉。 当一个人拿着一个馒头咬着吃的时候,他对这个馒头的消费和占有是合二为一的,以至于无所谓占有不占有。当一个人得到两个馒头吃一个留一个的时候,这留下的一个的占有性就很明显了。一个大肚汉一顿乃至一生能吃下去的馒头也很有限,一个什么都吃不下去的病人却可以占有无限多的馒头。当馒头可以 用货币来代表后,占有无限多的馒头就不再存在储藏的问题了。货币不会变酸。吃馒头是心想事成,占有馒头及占有馒头的代表-----货币----也是心想事成。馒头吃多了肚子会痛,占有再多的货币也不会不舒服。 人性使人的需求从种类到数量上都趋于无限。 要吃东西就要有有东西可以吃,要消费就要生产。不过,这一定律只是对人类总体而言,对人的个体,则不然。一个部落可以通过战争把另一个部落的产品抢过来。对于人的个体来说,用留含的方式能够得到的东西,用流血的方式及后来的其它方式,也能得到。生产是预期的,抢劫偷盗等等是预谋的,都是为了生存,所以统称为谋生活动。生产中的劳动和抢劫等有是否产生产品的区别,所以,生产中的劳动被称为谋生劳动后,其它谋生活动就是狭义的谋生活动了。人的生物性和人的人性合为人的谋生性。对于谋生性来说,流血和流汗都是手段。 在一个部落对另一个部落的抢劫战斗中,勇士们的英勇行为和狩猎中的英勇行为同样重要,因此,他们是英雄。不过,如果这些英雄在战斗结束后,继续用英勇行为来抢夺同族人所分得的那份战利品,他就不是英雄而是坏蛋了。同族人的存在关系到整个部落的生存。“不许偷盗”是对本族而言。能够偷盗外族和能够抢劫外族一样值得称赞。对本族而言的“不许偷盗”的意义,在于大家都在本族互相偷盗,就大家都不得安宁。抢劫和偷盗都是对别人的劳动的侵占。对本族的侵占因为要影响到本族的生存,所以,要遭否定,这种否定的概念就是“恶”。这种“恶“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变得多种多样,以至标准也不一致起来。债务 人只想还本,国家说可以加点利,债权人说打上几个滚也该。 人性使人的需求趋于无限,人的谋生性使人趋于不劳而获,侵占他人劳动成为必然趋势。剩余价值一出现,就为侵占他人劳动的行为提供就广阔的空间。各种各样程度不一的恶伴随着人类走到现在。 在人道主义出现以前,对外族的掠夺乃至血腥,也仍然是英雄行为。今天的日本还有许多人依然不承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犯罪就是这样。不承认人道主义的人对本族的人是人,对外族的人就是野兽。野兽吃人自然没有什么不该。 在人道主义得到广泛承认的今天,为掠夺和奴役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无疑是最大的恶。 + 五谋生的爱和共产主义批判 抢劫外族是英雄,抢劫本族是坏蛋,坏蛋的行为是恶。抢劫本族的行为是恶,与之相反的行为-----帮助本族,就是善。善有善报,大家都希望这样。从这个希望来说,善也是从谋生出发的。不过,善与换工、协作不同。首先,在善行为实施时,接受善的人不会马上回报。然后,善不一定能得到善报。因此,善一方面是从谋生出发,另一方面又不仅仅是从谋生出发。善还有一个出发点,这就是爱。 爱是人的天性。需要得到他人的爱和需要爱他人。源于人的前身----动物,动物的本能。由于人有人性,所以,心理上的爱人和被爱的的需要,远大于有了虱子需要别人逮的需要。爱是生命的糖。没有爱的生命是苦涩的。但是,在谋生的基础上,爱却常常遭到尴尬,乃至不幸。以善为内容的爱虽然在爱的一方不全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在被爱的一方却是要去满足他谋生的需要。以谋生为目的的人对善作出恶报不仅是无数的事实,而且是合乎逻辑的。“谋生有不法的本能。”(马克思语)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大约是关于以恶报善的最早的文学表述。改革后,关于纯洁的女性想用爱去感化犯过罪的人,却成为新的犯罪受害人的报道,则是最新例证。好人难当。在谋生的前提下,要爱人,也不容易。 不仅如此,由于善的根本出发点是善报,所以,当行善的人老是得不到回报时,就不免要灰心。能够总是施恩不图报的人是高尚的人。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就无所谓高尚不高尚。谋生的人的爱,总是和谋生相联系的。 与人的谋生性没有联系的爱和善也是有的。在危难的时候舍己救人,救民族、救国家的人,他们的行动就和他们的谋生性无关。非危难的时候,要以苍生为己任,就不仅要牺牲个人利益,更需要作长期的努力。在阶级社会出现以后,为了让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人民脱离苦海,古今中外许多人作出了长期努力,马克思的其中一个。马克思努力的结果,是建立起共产主义理论。非常遗憾,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共产主义理论,仍然是不科学的。 共产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社会生产为特征的生产力必然要消灭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随之消失;消灭了剥削。劳动者不再受苦受难。前面的论述从理论上证明了公有制不能消灭剥削,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从实践上证明了公有制不能消灭剥削。马克思大约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四个前提用以修补。下面就讨论这四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迫使人们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况已经消失。”在谋生的前提下,人们如果能够不劳动也可以生存,人们就会不劳动。迫使人们劳动的力量是人的生存。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分工使劳动提高效率。人们为了生存而劳动,为了生存得更好而分工,迫使人们服从分工的力量也是人的谋生性。人作为一种生物永远需要生存,人作为人永远需要生存得更好,要生存就要劳动,要生存得更好就要分工,这第一个前提永远不会出现。 第二个前提:“从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分工的一个内容。分工不会消失,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不会消失。分工并不产生对立,产生对立的是人的谋生性。这第二个前提也是没有根据的。 第四个前提: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原理是一切都是相对的,变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承认运动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充分是对不允许分而言。在当今世界上,美国的集体财富已经充分涌流到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主们不可能想象到的程度了,美国人的导弹仍然要打到别的国家去,让别的国家的人民流血。 第三个前提:劳动本身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不少的人有吃有穿了仍然要劳动;已经有了不以父母家财万贯为荣而以自食其力为荣的观念和实践,但这些都不是源于前面的三个前提。关于这一点,后面再论及。 人是一种生物,生物的第一属性是生命的存在,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是消费。劳动永远也不会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从人的谋生性出发,劳动更不可能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大约正是因为这样,在共产主义理论中出现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论,即认为在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的基础上,通过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们不再为活而活着,劳动成为第一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道德观念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没有能使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社会存在,就不可能产生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观念。少数人的意识----认为劳动应该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不可能成为多数人的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应该再向前面跨一步。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是人的生物性的存在,决定了人的谋生意义;因为人是谋生的人,所以有剥削他人的内因,剩余价值的出现,使谋生的人的剥削欲望通过行为成为现实;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剥削关系的形式。存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包含着两个内容,首先是人的物质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然后是人的社会关系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 在谋生的前提下,不可能消灭剥削。消灭剥削与消灭剥削者是两回事。在前段时期的工程转包中,处于转包链条中间的人,可能刚刚骂完上家的黑心,又马上开始盘算怎样对下家黑心。暴力只能夺回已经被掠夺走的东西,只能消灭当前的剥削者,对以后的剥削和剥削者的产生,是无能为力的。 在共产主义实践进行到现在的社会否定共产主义理论,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运动都是应该否定的。在奴隶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生产方式,没有奴隶们的反抗,奴隶主们并不会因为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产品多了,驯服工具即不反抗的奴隶用起来反而不棘手,要给他们点自由,让他们成为农奴。资产阶级在阶级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不等于就能在全社会实现充分的民主;发达国家能努力让自己国家的公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不等于也会努力让殖民地的人民也过上同样富裕的生活。没有共产主义的理论,就没有中国...,没有中国...,就没有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之所以能得到很多外援,就在于它的对面飘着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五星红旗。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话是真的。 共产主义理论虽然对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但也在人类史上写下了悲剧。由于共产主义理论有缺陷,许多国家的...在学会成功后,都或多或少搞起个人崇拜和政治迫害,使数不清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和另一些无辜的人受到迫害,这是人类史上的一大悲剧。不证自明,若干...的领袖们不可能都有心理缺陷,更不可能众多的...人偏偏要选有迫害倾向的人做自己领袖。共产主义理论应该从此划上句号。 六人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不可能出现,天堂,天宫,极乐世界更不可能出现。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幻想,是因为人在谋生的作用下,陷入了无法解决的矛盾。穷有穷忧,富有富愁,在世界各国的民间传说中乃至现在故事中,穷人随时羡慕富人,富人有时也要羡慕穷人,似乎都觉得在苦难之中。 对于动物来说,灾难与幸福分别,有吃就是幸福,没有吃就是灾难。对于人来说则不然,苦可以甜,甜也可以苦。究竟什么是苦,什么是甜,怎样才能不苦怎样才会甜,已经有很多人说了很多,但同样的生活仍然有人说苦有人说甜。 人作为一种生物,首先需要生存,人作为人,他的第一个观念是有吃有穿(当人类还 没有穿衣服的时候,自然不会有穿衣服的观念,但这不要紧,现在的人的要穿衣服发),第二个观念存在是想啥有啥----真实地想象某种并不存在的东西。当人类通过努力,把他们的两个观念的存在实现到出现剩余价值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为想啥就有啥努力的结果,就是一些人成为另一些人实现观念存在的工具。成为工具的人是不幸的,使用工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了不幸的感觉----占地千顷,夜里只能睡八尺;“努力得到的,是自己不需要的”(见安徒生童话)。大家知道,不仅当工具的人并非真的是工具,他们是人,要反抗,而且使用工具的人,相互间也要争斗,各种各样的争斗在所难免。争赢了,最终不能把战果消费掉。两脚一伸,米也不能带走半升。争输了,更后悔当初不该为了身外之物而失去了身,当富人感到疲乏了或东西多了吞不下去了的时候,便羡慕起晒太阳的叫化子来。 因为谋生是目的可以通过掠夺他人的手段来达到,所以人们便看重与他人争斗。争输了,争厌倦了,又否定争,而事实上,又否定不了。许多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可如果不想一辈子挑水烧火和尚,也得争。大和尚欺负小和尚自古有之。“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也是名句。争不行,不争也不行。 世人都为银钱累。一方是“贫贱夫妻百事衰”,一方是“豪门富宅也有愁”。于是,百事无忧,啥事不做,整天悠哉游哉,喝着琼浆玉液,吃着仙果寿桃的神仙生活,就成了人们的向往,非常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有一个事实应该承认,在谋生的社会里,劳动者并不喜欢劳动,大锅饭造成劳动效率低下就是证明。对于谋生的人来说,一切与享受无关的活动都是外在的,不管是劳动还是剥削。败家子在什么家庭中都有。对于谋生的人来说,最好是当神仙。当神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总觉得不幸福。“世人都说神仙好”就是神仙当不了。 虽然人作为一种生物,首先需要生存,首先会产生生存的观念,首先要谋生,但是,一方面,人的生物体的生存对外部世界的所需有限(夜眠八尺),另一方面,人能产生的观念存在却具有无限性。因此,人不仅会为现实观念的生存努力,而且会为实现其它观念的存在努力。把贝壳穿起来挂在脖子上与生存无关。在剩余价值出现以前,人类便开始做着这种与生存无关的事,当剩余价值出现后,在奴隶们的剩余价值基础上,不仅艺术更加发展,而且科学也发展了起来。 谋生是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它打着人的生物性烙印。谋生的人为自己的生存(有吃有穿)和人性对生存的发挥(想啥有啥)而作努力。当有的人的生存得实现后,不去为想啥有啥努力,而要为其它想象----如艺术、科学-----努力时,他的这种活动就离开了人的生物性,不再是谋生活动。谋生活动也是人性活动,也包含着人性,只是它还包含着人的生物性,打着人得生物性的烙印。相对于人的打着人的生物性的烙印的谋生活动,我们可以称那种没有打着人的生物性的人性活动,为狭义的人性活动。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没加上“广义”这个限定词时,把“人性活动”就认定它是狭义的人性活动。这样,我们就得到三对两两相对的概念:谋生性、人性、谋生活动;谋生的人,人性的人。 作为个人,可以不为自己的生存从事人性活动。并且,如果是以自己的生存为目的,其活动就是谋生活动。人性活动至少不能以自己的生存为首要目的。作为人类,人性活动却不能不围绕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进行。因此,不以自己生存为目的的人性活动,必须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具体地说,人性活动必须对他人和社会有利。不能留芳千古,就要遗臭万年的行为,是人性的异化。 谋生活动源于人的生物性,即源于人作为生物体的生理需要。人性活动不源于人的生物性,不源于人的生理需要。人性活动源于“真实地想象了某种并不存在的东西”,源于有了观念的存在后,有了把这个观念的存在对象化为现实的冲动。看到飞鸟想出飞人,长翅膀踩云坐着烟花的椅子都没能成功,但最终人类坐上了飞机飞船,遨游了天空太空。虽然飞机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了大家都知道的作用,但对发明飞机的人来说,坐飞机并不是目的。坐飞机并不比做板凳舒服。发明飞机的人地飞机上秒年 的感受,是自己的观念存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存在,是成功,而不是坐上了一些放在飞机里的板凳。人性活动给人的满足,本质上是心理满足。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他人及社会对个人的肯定,是人的心理得到满足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人类这会后终将肯定”这样的信念支持,那些被当时的社会及人们否定的先知先觉们,是不可能坚持真理的。真的被社会抛弃的人和自认为被社会抛弃的人的反社会行为,和被遗弃的儿童的恶作剧一样,是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的欲望发生了歧变。 不证自明,要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肯定,只能做对他人及社会有利的事。人性活动不管是在公性上还是在个性上,都指向对他人和对社会有利。利己和利他,在人性活动中统一。 因为利己与利他在人性活动中是统一的,所以,人性活动在根本上,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敌对性的矛盾。因为人性活动给人的满足本质上是心理的,所以,不存在“努力得到的,是自己不需要的”。对于人性的人来说,成功是生命的盐。 不过,由于从事人性活动的人也是生物的人,也需要生存,所以,他人及社会对人性的人的肯定,不能是纯精神的。不仅如此,因为人性活动的最终结果,就其主流来说,是产品,有可享受性,如果人性活动得到的肯定是纯精神的,则从事这项活动的人就在事实上成为享受他的成果的人的工具。那些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却要乞讨的人,就是在不夸奖施舍者的同时,把施舍者当作了奴隶,施舍者也在事实上成为乞讨者的那份奴隶。没有物质基础的精神肯定,是虚假的。精神肯定以物质为基础,但又不同于物质肯定。对于以物质为目的的谋生的人来说,收获必须和付出等量,对于以精神为目的的人来说,是否得到等量的收获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实现自己的愿望。古今中外对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们,不仅不能或没有消费他们贡献相等的财富,而且有的人铺了路还没有看到结果就献出了生命。精神肯定一方面要以物质为基础,另一方面在物质肯定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精神肯定的特殊作用,大到对天才伟人英雄们的颂扬,小到读普通人的夸奖,都起着物质肯定不能起的作用。精神肯定的意义就在于此。 要去实现与自身生存无关的观念存在,必须有自身的生存得到保障为基础。马克思发现了关于人的第一块基石而没去用它,应该是因为当时的无产阶级还饥寒交迫地在生存线上挣扎。在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里,许多人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从而产生了挣钱靠自己和为某个愿望不惜一切的时尚。对于谋生的人来说,有了当大老板的爹还要打工是不可思议的,八十岁的老太太不在家里享福而要去航海只能解释为精神有病。 主动帮助别人与被迫从事被剥削劳动,虽然都具有向他人提供无偿劳动的特征,但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被迫为他人提供剩余劳动,就在多大程度上是他人谋生的工具,就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属于自己的人。从事人性活动的人,是属于自己的人,是要实现自己的人。在剥削社会中,虽然有的人从事某种工作也包含着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成分,但他仍然不是人性的人。一个人如果用他人的成就来显示自己,就仍然没有脱离谋生的特征。这种显示满足的不是他的人性需要,而是想啥有啥的精神需要。人性的人只展现自己的人性特征。在剥削关系中,在侵占关系中,人是谋生的人。 剥削产生于人的谋生性,人的谋生性产生于人的生物性,人的生物性是人的第一性,要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剥削,是不可能的。人间不会成为天堂,共产主义理想不可能实现,只有人性的人没有谋生的人的社会也不会出现。就象真理不会穷尽一样,只有人性的人的人性主义社会,只能不断地靠拢。人性主义社会虽然也和天堂,共产主义社会一样具有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性质,但人类向人性主义社会靠拢有具自有的出发点。宗教有教义,共产主义社会要共产主义道德,人性主义这会的可靠拢性则在于人固有人性。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存在。人固有的人性使人产生人性意识,人性意识使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性。人性主义只是通过对人性的认识,倡导人性的观点。人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把人看成铁板一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泾渭分明,一成不变的观点的错误的。人性主义对人性的倡导的基础,就在于人在此时是谋生的人,在彼时可能也可以是人性的人。有了这个基础,人性主义就有望通过对人性的倡导,通过接受人性主义的人的努力,使人类社会中的人性因素不断增加,使人类社会越来越远离恶,使人们越来越能享受人的幸福。 人类社会离人性主义社会越近,人们的成功越没有遗憾-----它既不包含着对他人的恶,也不包含着自己的人格丧失;既不包含自己的生存都难以实现,也不用愁诸多占有只是名义上的占有。 人类社会离人性主义社会越远,人与人的爱越广泛,越真诚-----就不用担心或看到的人的狼,也不用担心我想爱的人是冻僵的蛇。 人类社会离人性主义社会越远,人们越具有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不仅表现在没有谁强迫谁做什么,而且还表现在人们不会为了财富,为了名誉地位,自己强迫自己去做什么。山林闹市,各得其所;浓茶淡酒,各遂心愿。 人类社会怎样才能向人性主义社会靠拢,是诸多社会科学学科的课题,人性主义能起的作用似乎不大。世界很大,景象繁多,家家有路到长安,条条道路通罗马。 对于谋生的人来说,因为大家都在为自己,所以少数为他人为社会的行为是高尚行为。在人性主义中,这种高尚行为也有其另一面,即为自己,为实现自己的人性。把现在大家认为是高尚的行为说成是为自己,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来说,特别隔绝。对于无数已经习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贵人身上的人来说,对于为数也不少已经习惯并喜欢听赞歌的人来说,这种观点颇难接受。可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的经济还很落后,我们的头脑里还有许多封建意识,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并不是一阵吹过了的风。有了共产主义新思想,中国能从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过去走到现在,有了人性主义观点,中国也能从现在走到一个大家都希望的未来。中国很大,人特别多,没有一个中坚力量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共产主义理论应该划上句号了,中国共产党仍然应该走在中国人的前面。至于如何把中国共产党置于中国人民的有效监督下,那是另一个课题。 人性主义只是一种观点,不是仙家的咒语,不是武林秘笈,也没有多少光环。这种观点要起到作用,还有待这种观点被人们接受后,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其它的事让别人去做。 七结束语 实现你自己。

社会主义论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定义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人性主义理论(请上互联网,点击“人文之家站”,读《人性主义论》)。本文的事实依据 主要是我国建国以来的实践。本文给“社会主义社会”重新定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阶级统治资产阶级的社 会;社会主义社会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可以和平共处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向人性主义社会发展的社会。 在建国之初,翻了身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地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一扫而光。但是,由于土地不是摇钱树, 生产的进行还需要其他要素,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农民因为土地外的其他因素充足逐渐变得富有,另一 些你却因为种种原因依然贫穷或变得更穷。于是,有的农民因为需要将土地典当给别的农民,有的农民开始为别 的农民打工。一句话,在消灭了剥削的土地上,又出现了剥削的萌芽。为了掐死这些萌芽,共产党组织了互助组 ,合作社,最后成立了人民公社。剥削的萌芽掐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逐渐下去了。三年共产风,公有制达 到顶峰,农业生产则一落千丈,乃至全国人民都饿饭。之后 进行修正,刹处共产风划出一些地为自留地,生产 出现 回升。文化大革命后,又缩减自留地,生产再次回落。 城市工商业暴露问题源于文化大革命的“抓革命,促生产”。“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在实践中变成“抓革 命,不生产”,结果使城里人不干活也能拿工资。原来习惯干活的人逐渐这个于不干活,“不劳动不得食”的口 号逐渐让位给敲得响当当的“铁饭碗”。应该看到,文化大革命对城市劳动者的谋生不法性的展现只是起了催生 作,前苏联没有搞文化大革命,同样存在劳动效率低下;我国的农村当年也没有固定工资可发,公社社员们依然 学着三个和尚。 文革过后,非常清楚土地这样才会多产粮食的几个农民首先抛弃了消灭剥削的土地公有制,并时来运转地得到 了共产党的承认。于是,中国的改革开始了。中国的改革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将计划经济改为商品经济,另一个 是向剥削让步---向私有制让步就是向剥削让步。在谋生的前提下,私有制是一个人侵占另一个人的劳动的和平之 路。时到至今,私营企业已经有了相当的量和相当的规模,私营企业主的人数和资本,已经完全使资本成为一个 阶级。只看到作为私营企业主的资本者剥削的一面不是实事求是,只看到作为私营企业主的资产者创造基业机会 的一面,同样不是实事求是。资产阶级已经形成,劳动者自然也成为一个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作为国家 公民,对国有资产拥有一份权利,所以,不再是无产阶级。 当人们还是谋生的人的时候,只要有剩余价值,剥削的存在就是必然的。改革前不是没有剥削,而是没有经济 手段的剥削。权力剥削的结果是效率低下和生产力发展缓慢。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前苏联解 体了,中国有幸走上了改革的道路。我国改革的结果不用多言。 阶级的利益是对立的。社会中存在着对立的两个阶级,就必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在社会主义建立以前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者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者夺取政权.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共产党自然而然地 成为劳动者的代表执政.过去消灭了剥削阶级,现在一个资产阶级生成了,作为劳动者阶级的代表的共产党,就要代表 劳动者阶级,统治资产阶级. 劳动者阶级在政治上占着统治地位,在经济上,在私营企业中,却不能不让资产者占着主导地位.人类社会的生产 是组织生产,组织生产中的组织者的作用具有关键性.在私营企业中,资产者组织生产的积极性是不可缺少的.劳动者 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如果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利润,也就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存在;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存在,就又回到 原来的生产效率低下状态."人对人是狼",这句话对谋生的人来说,是具有正确性的.当权力倒向债权人一边时,黄 世仁逼得喜儿躲进深山当白毛女,当权力倒向债务人一边时,黄世仁就只有给杨白劳磕头了.不过,既然是劳动者阶级 统治资产阶级,那么,资产阶级的剥削程度就不能超过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允许度.至于这个度的具体化,那就是实践 的课题了. 社会主义社会承认了有限制的剥削,就必然要承认依法剥削的资产者的合法地位.承认了资产者的合法地位,就要 保护资产者的合法权利.劳动者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在政治上,只表现在劳动者阶级的代表在政府占 主导地位,不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对资产者进行政治压迫. 资产者在经济上获得了利润,其作为组织劳动者付出的组织劳动,自然也全部收回了.资产者作为合法经营者,在 政治上也有与劳动者同样的权利.因此,资产阶级是可以接受劳动者阶级的统治的.统治阶级并不是剥削被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也有可以接受统治的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可以和平公处的. 人的谋生性在人性的作用下,对占有社会产品即财富有着无限追逐性,对劳动却有逃避性.不管社会生产力这样发展 ,要满足社会中每一个人对财富的无限追求,都是不可能的;不管科学怎样发达,劳动依然是人类生产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谋生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根本上具有不可调和性.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社会 主义社会就要向人性社会发展. 人作为有精神的生物, 不可能止步于生理需要的满足。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单个的人即有生活在社会中的需要, 又不能不生活在社会之中。如果一个人处在他人的广泛仇视之中,处于随时都有可能遭到他人攻击的可能之下, 不管他有多富有,他也不会感到幸福。物质财富拥有的丰度具有相对性,把物质财富的占有作为目的的人,永远 会感到不足。人自身固有的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必然要向人性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对资产阶级的剥削 的限制,对劳动者阶级的利益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向人性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 政治是人们关于怎样分配社会产品的意志。人的生产是社会生产,社会生产生产出的产品,要通过分配后,长能 进入个人消费。面对着社会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每个人都有一个怎样分配的意志。当社会中的各个个人或人群 ,关于怎样分配社会产品的意志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斗争。当这种斗争以不流血的方式进行时,这种斗争就叫 做政治斗争。当这种斗争以流血的方式进行时,这种斗争就叫做战争。社会产品是社会生产出来的。社会生产是 需要生产资料的。因此,对社会产品的分配权的争夺,也可以是对生产资料的所以权的争夺。人有社会性。离开了 社会的单个人不能成其为人。人的社会性重于人的个体性。而人的社会性又必须人格化为个人或一定量的个人组成 的集体。这单个的人或集体作为社会的人格化所掌握的。社会的权力,就是政治。掌握了政权的个人或集体斗争 最终归结为政权的争夺。在阶级社会中,掌握政权的阶级通过政权实现自己关于怎样分配社会产品的意志。 在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中国的劳动者阶级的政党。在 现在的中国,掌握政权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劳动者阶级的代表,掌握着中国的政权。中国 共产党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中国的共产党人组成的。人是要老的。如果使掌握政权的人始终是劳动者阶级的代表,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已从法律上得到解决,即三级选举制。由全体公民在 他们了解的范围选出第一级代表,再由这些选出的代表再选下去,就使公民中占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意愿从法律上 得到保证。 现代社会应该采用法制已成定论。人是复杂的,人的思想是变化的。要使被选出的国家机构人员制定出的法律 是以劳动者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还需要劳动者阶级能参与法律的制定。同理,劳动者阶级还必须能监督国家 的执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对法律的执行。 社会主义社会承认资产阶级的合法性。因此,虽然法律制定的出发点是劳动者阶级的利益,但也不能不考虑资产 阶级的利益。资产者作为劳动组织者,也有其是劳动者的一面。资产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公民,同样有参 政议政监督执政的权利。 人是复杂的,人的思想是变化的。在整个社会都还是谋生的社会的大前提下,被选出的国家机构人员和政府官员 ,不可能全部都是完完全全为人民服务的,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至始至终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劳动者阶级 及其他公民如何有效地参政议政和监督执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二个政治问题。 每一个人都必须在社会中生存。每一个人都必须得到社会产品才能生存。每一个人得到社会产品的方式只有两 种,一种是按自己的意志分得一份,另一种是按别人的意志由别人给出一份。按自己的意志分得一份的是自由人, 按别人的意志由别人给出一份的人是奴隶。劳动者阶级从奴隶起义开始,一步一步地向自由人艰难地靠近。政治 权利,不仅仅是占有多少社会财富的权利,更是做人的权利。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也还有几分无奈,但已经 有了相当的权利。珍惜自己的权利,努力让法律规定的权利成为现实生活中享有的权利,是每一个劳动者的政治 方向,也是每一个公民的政治方向。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为代表劳动者阶级的共产党,作为代表全体公民执政的国家机构人员和政府官员,有责任 有义务让法律完善,有责任有义务严格执法,使劳动者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全体公民真正享受到法律赋予的权利. 我国建国以后,在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共产党一方面从制度上消灭剥削观念,建立共产主义道德,以各种名目搞 了一系列政治运动,说了许多空话,伤了不少的人,以至"政治"这个词一定程度上成为"整人"和"说空话"的代名词, 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厌恶政治.改革开放后,基本上不谈政治,而讲法治.事实上,法治也是政治.建今法制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的政治.对于劳动者来说,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珍惜自己的政治权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就是让自己成为自由人.相反,放弃自己的政治权利,就是让自己成为任人宰割.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占着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 利益",作为劳动者阶级的政党,要代表劳动者阶级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劳动者阶级的政党执政的.因此,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首先代表劳动者阶级的根本利益.在新闻媒介中已经有了关于普通群众对所在地党组织] 领导人投信任票的报道,这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表现.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有了分配产品的意志,没有可供分配的产品,分配产品的意志就要落空.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之后,经济工作的重要 性就凸现出来了.中国虽然没有完整的资本主义阶级,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充及我国自身的民族资本的发展,在 建国以前,我国就有了一定数量的工业.建国后,我国的工业得到充足的发展.在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的社会里,由 于产品出现多样化,生产出现专业化,就不管社会制度如何,社会经济都只能是商品经济.已经专业化的生产不可能 因为社会制度的原因,就自己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单一产品.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生产力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社会, 其经济状态只能是商品经济. 政治权力总是以暴力为后盾的。直接用政治权力去分配社会产品,就是用暴力去分配社会产品.用暴力进行分配 的社会,是奴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高度发展了的社会,不会也不能用暴力去分配社会产品. 以政治权利为后盾,以占有生产资料为手段的分配.生产资料一来与生产结果没有必然联系(秀才用牛刀也杀年 不死鸡),二来是可以消失的---如土地既可以因所有权丧失消失,也可以因荒漠化失去其使用价值,所以,在 根本上,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必须组织生产。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允许资产阶级存在,允许资产阶级用自己的资产组织生产,允许资产阶级分配自己组织 生产的生产成果。但是,如果社会主义的国家允许资产阶级在整个社会的生产领域都用自己的资产组织生产,分配 成果,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允许资产阶级的存在,只能是允许一定量的资产阶级存在。一定 量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国有企业也要有人来组织生产。组织国有企业生产的人如果是谋生的人,则他或者会营私舞弊,或者会消极怠工, 其结果是运行很差直至不能运行。国有企业必需有不以谋生为目的的人,真正愿意为劳动者,为社会服务的人来 组织生产。一定量的真正愿意为劳动者,为社会服务的人的存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基础。没有一定量的国 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没有一定量的真正愿意为劳动者阶级服务的人,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的程度,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人性化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的程度,超过 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人性化的程度,就会适得其反。政治权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化, 但其结果如何,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对于消灭剥削来说,公有制没有绝对的必要。当某个资产者不以谋生为目的,从而不以挥霍为乐趣,把自己经营 的所得用于社会,他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和公有制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如果他们继承人是以谋生为目的,并] 继承了这笔资产,这笔资产的私有制就又和公有制有区别了。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市场。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只能与劳动者交换劳动力的价值。如果国有企业与劳动者 交换劳动,则因为国有企业没有覆盖整个社会生产领域,从而使国有企业的劳动者的经济状态优于私营企业的劳动 者。由于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没有成为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原因不在他们自己,所以,国有企业的劳动者成为国有企业 劳动者的原因就必然会与特权挂起钩来。社会主义社会不允许特权。因此,国有企业与劳动者进行的交换,也只能 是劳动者的交换。国有企业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由国有企业的生产组织者交给国家,由国家向劳动者作分配。 企业的运作和车船的驾驶一样,是一个技术问题,与政治无关。国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私有企业一样, 要由市场需要来决定,企业怎么生产,要由生产力决定。一切生产计划都要在对所有与生产有关的全部要素都弄 清楚了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制定好的计划在实行的过程中,还得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过去所谓的 计划经济,实际上是违背了计划的要求的盲目经济。由于人有谋生性,从而有惰性,所以,就是在可以测量的范围 ,也不能量着肚皮打米。没有竞争,就难以发展,少数人的失败,换来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企业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另一 方面,国有企业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流向是政治问题。一 方面, 国有机构又要确保国有企业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不流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实践的任务。 生产力是人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向人性主义社会发展的社会,必然要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 发展和人的人性化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 在阶级的社会中,每一个不同的社会阶级的文化都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奴隶社会的文化 核心是英雄主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对外族进行掠夺和征服,对内奴役奴隶,不需要讲理由,只要有武力就行。 所以,对奴隶主来说,在精神上只需要有英雄气概。所以,人的力量,英雄的气质,在奴隶社会的文化中得到表现。 到了封建社会,单靠暴力已不能再奴役劳动者了。于是封建主对劳动者说:你们也是人,不过,我们有天老爷或 神授予的特权,你们却没有,所以,我们是主子,你们是奴才。封建文化的核心是特权主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不再需要神权,资本家对工人说,我们大家是平等的,只是我比你有钱,所以你该好好的干活;你也 可以跨进我们的行列,找个地方淘金去吧,其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阶级对资产阶级 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我们都应该向人性的人发展。人性是人固有的属性,它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 出来在奴隶社会,人性表现为情感,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性表现为人格,表现为智慧。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性将表 现为全部。在过去的时代,人性的表现与对它的否定同在。在奴隶社会,人的力量表现为一些人多另一些人的残酷 否定;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特权;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格、智慧也都拜倒在金钱的 脚下。资产阶级的败金主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得到艺术的表现。封建社会的情感屈从特权在我国成为圣人之言。 君爱臣忠,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慈子孝,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夫妻恩爱,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在圣人 们的努力下,特权思想深入人心就连梁山好汉全伙到齐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排座次。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人性才能全面肯定中得到表现,得到发展。 在我们现在是生活中,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随着改革开放开始向我国侵入,封建主义的特权主义也还广泛地存在。 我们的武打片常常用对匪众一杀一大片来表现侠客们的武功,用对匪首一让再让来表现侠客们的美德,而广大观众 都喜闻乐见。虽然也有媒体批评,我们的政府官员还是觉得“警车开道”是“鸣锣开道”的现代化。在物质生活中 ,广泛存在的闲职和美差(出力少,拿钱多的差)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靠能力就能争取到的。众多的乡下人要想和 城里人一样,还有许多路要走。否定特权主义,抵制拜金主义,倡导人性主义,这就是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 方向。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国际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际关系,与其他任何社会形态的国际关系一样。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不管其社会形态怎样,思想 信仰怎样,相互间的关系,都是私有者与私有者的关系。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以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国土(广义的) ---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以对自己的私有财产的权利为基础,相互发生关系。发生关系的目的,是获得自己需要的 物质和精神。物质是第一性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是交往的主要内容。大家的目的都是对方的物质,获得 别人的物质的手段只有两种,一种是平等交换,另一种是不平等交换,乃至侵略。社会主义社会因为是向人性主义 社会发展的社会,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没有对外侵略的内在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只有和平协作关系和奋起抵抗的反侵略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因其文化核心是资本主义,所以对财富具有无限追逐性, 所以对他国有内在侵略驱动性。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是私有者,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只能是自己, 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也只能是自己。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的文化核心是人性主义,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也把 维护人类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义务,也愿意为人类的幸福作出自己贡献。 在当今的世界上,一方面是以人道主义为形式的人性得到很大的发展,另一反面是战争的根源和战争都依然存在, 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向人性主义社会发展的同时,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防卫能力,也是必须的。 六、结束语 让自己多一点人性。

论大奴才意识

一、仁的本质 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有一块基石,这就是大奴才意识。大奴才意识源于孔子提出的“仁”。从孔子起,到不知哪一位止,许许多多中国人对“仁”作了许许多多阐述,解释,发挥,归结起来,本质是两点。这第一点是没有特权的人要承认有特权的人的特权,这第二点是有特权的人要对没有特权的人有限制地使用物特权。用孔子的话来说,是“君使臣以礼,臣爱君以忠”,(《八一佾》)用我们的话来说,是“君爱臣忠”。人作为物质的存在,其生活首先是物质生活。人的物质生活的基础是获得社会产品。社会产品的产生要靠劳动,社会产品的获得却不一定要经过劳动。社会中的人对社会产品的获得,要经过社会的人格化进行分配。分配社会产品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直接分配产品,有介接分配产品,如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分配,达到分配产品的目的。谋生的人都希望能多获得社会产品。产品是劳动的物化。谁能不劳动或少劳动,也能获得或多获得社会产品,他就拥有获得社会产品的特权。仁所包含的特权,首先是获得社会产品的特权。然后,才是精神特权。特权是通过斗争获得的。通过斗争的胜利获得的特权,可以通过斗争的失败而失去。获得了对特权的承认,则意味着这个特权能保持到永远。特权的意义在于多获得社会产品。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社会产品是一定的。一些人多得,另一些人就要少得;一些把全部社会产品全部占有了,另一些人就要死去。因此,得到承认的特权的所有者,如果对自己的特权使用不加以节制,特权就仍然要失去。使没有特权的人承认有特权的人的特权,使有特权的人有节制地使用特权,这就从根本上维护了有特权的人的特权,维护了特权社会的稳定。万民忠君——承认特权;君爱万民——有节制地使用权用特权。 君是一个,民是万民。在 民与“皇上”之间,有若干级官员。皇帝对万民有特权。丞相承认了皇帝对他有特权之后,也对万民有特权。相应地,所有小官承认了大官和皇帝对他有特权之后,都对更小的官和老百姓有特权。到了老百姓那里,老子还对儿子有特权——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屋檐水儿点点滴,媳妇也有做婆时。现在没特权,将来还可能有特权。谋生的人都希望多获得社会产品。既然承认了张三可以比自己多拿产品。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比李四多拿产品,那么,在没有能力反抗张三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可以承认张三多拿产品呢?于是,由别人对自己的特权产生的不满,全都融化在自己对别人的特权中了。至于对任何人都没有特权的人,如阿 Q,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下,给自己打上两个嘴巴,也可以象有特权的人一样,心平气和地睡觉了。 二、仁的产生 在奴隶主义社会中,特权只存在于奴隶主阶级中。大奴隶主对小奴隶主有特权,小奴隶主对平民有特权,至于整个奴隶主阶级对奴隶,使用的不是特权,而是暴力。奴隶的反抗一直都存在,但只有在生产力有了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都因其发展,要在奴隶们的反抗行为下受到影响时,奴隶们的反抗才开始有效。生产力发展了,奴隶主一方面因奴隶们在生产中的反抗无法制止,而不得不向奴隶们让步,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产品多些了,奴隶主也有了向奴隶们让步的条件。所以,奴隶主阶级逐渐承认奴隶不是工具,不是牲口,是人。毫无疑问,奴隶主们不会因此不再剥削劳动者。暴力固然是前提,但也要有点什么来代替劳动者们劳动时戴的枷锁。于是转化为封建主的统治者对劳动者说:你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但我们有天授神权,所以,你们要服从我们。等级制、特权制,从统治阶级内部,扩展到统治阶级外部,其基本功能,也从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到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孔子一生都在维护奴隶主义社会的等级制、特权制,认为处于低等级的新兴地主阶级,不该打破奴隶主义社会的等级制。孔子先是八方游说,然后是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孔子的游说失败了,而讲学授徒,著书立说的结果,是使奴隶主义社会的特权制、等级制得到理论化,从而具有了一般的意义。新兴的地主阶级建立起封建主义社会后,逐渐发现孔子的特权理论是维护具统治地位的思想 武器 。于是,不计前嫌,册封孔子为圣人。孔子的徒子徒孙们为了名利,也给他们的尊师立起了圣人的牌位。不知孔子在天之灵,是不是也为了那一份份祭品,化干戈为玉帛,接受了敌人的后继者送来的光环,接受了自己的子孙送来的牌位。 三、仁的依托 人有社会性。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来,都有先会得到从而感到少量的人的照顾(绝大多数人是得到从而感到父母及近亲的照顾),然后感受到多数人对自己的存在的作用。人是有感情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生活中,逐渐产生对父母,对亲人,对他人,对自己所处的共同体,乃至对全人类的感情。没有父母,任何人都不能来到这个世界,没有社会,任何人都不能单独生存。对父母的敬爱和供养,对共同体乃至全人类的热爱及维护,是由人的存在所决定的,是合乎人性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好是以人性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因为这个体系既有维护封建制度的一面,又有其合乎人性的一面,所以,当还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的 外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阶级和老百姓都能接受这个体系,从而被同化。也这因为封建主义的“仁”是以人性为依托的,所以,当“仁”在数不清的封建文人的不懈努力下,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的观念后,就只有“狂人”才能从那写满了“仁义道德”的书中,看出还有“吃人”这两个字来。 不过,也正因为“仁”的观念是建筑在人性的基础上的,所以,“仁”这个词也有脱离它的本义的时候。封建文人在宣扬“仁”的时候,也要谈到合乎人性的感情。爱国文人则侧重宣扬了爱国主义和赞美了人间真情。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仁人志士不断涌现。郭巨埋儿是残酷的,沉香扇枕却是子女对父母的真挚感情(现在虽然不需要用扇子把枕头扇凉,用身子把被窝捂热,但要想让父母过得舒心一些,仍然有事可做——永远都会有事情可做。接到十二块黄牌子就把自己写下的“还我河山”撇在一边,急急忙忙地跑过去送死是愚忠,为了民族的利益,浴血奋战,建功立业,则是民族英雄,当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外国侵入中国,中华民族将被中国的封建主义带进无底的深渊时,数不清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各效其命,前仆后继。最后,有一群人用共产主义理论做思想武器,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使中华民族依然讫立在世界的东方。 伟大的“五四”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对封建主义的“仁”作了无情的冲刷。新中国建立后,也从政治上取消了封建主义的特权制,等级制。“我国公民人人平等”,写进了宪法。但是经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封建社会的封建文人两千多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仁”的观念,仍然在中国人的头脑中顽强存在,这就是大奴才意识。 四、大奴才意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在中国人嘴里,念起都有好感,文封相,武封侯,是中国人过去几千年来的最大愿望。想做皇帝的人也有,但很少,因为那是谋反,被别人知道了会被砍头。武不敌文,丞相才是中国人最大的偶像。丞相是皇帝的奴才,但也在万人之上,这就是说,丞相是最大的奴才,大和小是相对的。二品官相对于一品官是小奴才,相对于三品官就又是大奴才了。以此类推,推到阿Q,也可以在小尼姑面前,品味一下大奴才的霸道。大奴才意识就是一方面承认自己是别人的奴才,另一方面要求别人是自己的奴才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中国人就只有在一定的系统中才可能协作,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大奴才意识在本质上是否定人的。心甘情愿地给别人当奴才是否定自己,要求别人给自己当奴才是否定别人。“仁”包含着“爱”,但“仁”的“爱”不是“爱人”而是“爱奴才”。“我对你不薄,你怎么就对我不忠呢?”为报“知遇之恩”愿效“犬马之劳”。放着人不做,心甘情愿怡然自得地去做牛做马,就不是作为人对自己的爱。当然,在封建社会,要想不做牛做马也难,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很少。中国人也想做人,所以,对陶渊明和李白特别推崇。可惜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太久,在这段历史中,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无时无处不在,中国人的大奴才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 主子要驱使奴才首先要有高于奴才的地位。因此,居高临下是大奴才意识的一个要素。居高临下的意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是常见的。比如:某个地方受了灾,政府作了救助后,报上的相关文章上都会出现“政府关怀,灾民感激”之类的词句。我们知道,政府不是生产机构,政府官员及工作人员不是生产人员,政府用于救助灾民的物资是人民的劳动成果。人民通过纳税把劳动成果中的一分交给政府,政府把税收中的一分储存起来,在有灾情的时候,拿出来救助灾民。灾民们得到的物资,是他们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物资。这里没有“皇恩浩荡”也不该有“谢主龙恩” (外国有个感恩节,中国人喜欢“谢天谢地”。如果在人类的情感中,真的有个感恩的需要,我建议我们中国人向毛泽东感恩。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现代世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在我们生活中,不公灾民们要感激政府,所有公民需要感激政府和政府官员的地方还很多。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武打片很受欢迎。当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人心情舒畅地看着打斗的双方首领,在对对方的随众痛下杀手中高大起来的时候,全都忘了自己也和这些随众一样是普通的人。“我执钢鞭将你打”。(阿Q语 ) 奴才对于主子来说,本质上仍然是工具,所以,爱奴才与牺牲奴才是不矛盾的。当雇工的人可以把老板的东西不当回事,老板可以把雇工的健康乃至生命不当回事。 改革之初,我在电影(或是电视)上看到偷渡到香港的大陆人为了多挣钱,说出了让香港警察“打几下就打几下吧”的话。前不久,几个民工为了偷吃葡萄,也准备让看管葡萄的人打几下。因为美国比我们富有,美国人的纸币也变成了金币。美元的比值是比人民币高,可是,日元并没有因为比值比人民币低就变成“日铜”。宰相家奴七品官。有的中国人拿到美国人的绿卡后,感到非常自豪。 只要中国人的大奴才意识不消失,中国人中就永远有看客。在大奴才意识中,只有自己的主子和自己的奴才才与自己相干。因此,不管是因为自己的遗弃,还是因为别人的残暴,只要受害人既不是自己的主子,也不是自己的奴才,就可以毫不动心。唱起《小芳》可以喜形于色,说起“鬼子进村了”可以一起欢笑。虽然中国人也赞扬“路见不平,拨刀相助”,但如果不愿意拨刀相助,也有充足的理由,各自打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不证自明,大奴才意识不应该继续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基石地位。尊爱自己,也尊爱他人,这既应该是所有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块基石,也应该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块基石。对中国来说,政府有责任完善保护人民人格的制度,公民有完善自己人格的必要。对还有大奴才意识的中国人来说,放弃利用自己的优势,尊爱他人难,面对有可能会得不到的利益和有可能会失去的利益,维护自己的人格也不易。但是,抛弃大奴才意识,尊爱自己,尊爱他人,是中国人进化的方向。 五、结末语 尊爱自己,也尊爱他人。 ————江雪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叶氏三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