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班 主 任>>正文内容

中学生心理辅导常见问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我校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已经有6年时间,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下
列几种:学习、交友、亲子关系、生涯规划、考试焦虑。下面就一些典型问题以案例形式向各位专家做一个汇
报,并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完美主义倾向与学习困扰
  在学习困扰中,我校学生中比较典型和普遍的现象是完美主义倾向。这与学生的来源、学校的气氛以及长
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
  案例1:A,男生,初中成绩极好,考入竞赛班,品行极优,一贯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几乎成为了道德楷
模。高一下学期开始,成绩直线下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问题:作业无法完成,因为前一道题不会做,后一道题绝不动手,更不能容忍抄别人作业,于是每天累得半
死,但作业拖欠很多;每门课都是平均用功,因为有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于是每节课都要认真听讲,回家后
复习笔记,但成绩之间推不见长;考试时期望值过高,题题都做,题题都得不到好分数。当然,这种倾向在人
际交往中也有表现,于是与老师、同学多有隔阂甚至矛盾,也影响了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习上。
  分析:从小养成的对事、对人的完美主义要求,导致典型的非理性情绪。
  解决:理性情绪疗法,时间达2年。
  结果:促进心理发展,学会理性思维。

二、社会化过程与人际困扰
  在人际困扰特别是交友问题上,学生往往把社会化过程当作结果,害怕挫折与失败。这与我们的教育体制
过分注重知识学习,不重视做人和做事学习有关。
  案例2:B,女生,人际关系一直较好,但因为一点误会,被原来的朋友们视为一个伪君子,并时常以言语
相攻击,自己害怕见他们,时刻担心他们的议论,学习和生活也被搅得一团糟,觉得自己很失败。
问题:为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为了在一个小团体里面获得尊重,曲意迎合他人的看法,一但自己的
做人原则和价值取向真实地表现出来,就无法挽回。之所以要这样戴着假面具生活,是因为觉得这段友谊是最
最重要的,绝不能失去。
  分析:不知道社会化是一个过程,学会做人跟学会学习一样,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解决:理性情绪疗法,时间达2个月。
  结果:在新的情境中尝试新的交友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三、亲子关系问题
  学生的生活其实非常单纯,除了学校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家里,他们也就是在这两个地方来学会学习、学会
做人、学会自我发展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家教甚严,期望值过高(主要是对学习),而对学生的
独立性要求满足不够。许多家长把高中学生当作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来看待,导致很多问题。
案例3:C,男生,母亲要求太高,总觉得儿子没达到,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较,并且总是以己之
短比人之长,或者把现在的儿子与小时候的儿子相比,觉得他没出息,越来越活转去了。见面就抱怨、数落,
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儿子精神颓废,内向、孤僻、在班上也是扮演着倒霉蛋的角色。
  问题:目的与手段背道而驰。
  分析: 期望值过高,把儿子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与理想的工具,没有把儿子当作一个独立的、有自己
个性和特点的人来看待;不懂得“正面教育为主”这一基本教育原则
解决:理性情绪疗法,着重调整母亲的期望值,同时引导她对自己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进而调整家庭气氛。对其儿子则充分且十分真诚地指出其优点,鼓励其自信心。(时间达2个月)
  结果:母子关系有实质性的良性发展,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也有明显改善。

  案例4:D,男生,母子关系严重对立,母亲总是指责孩子的不对之处,从不尊重孩子,孩子则针锋相对,
经常吵架。其他基本同上例。

四、生涯规划问题
  不少学生在高三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的
学习,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学习好像就是为了有个好分数,自己有面子,更重要的是家长有面子,真没意思。要
面对高考了,要走向独立人生了,自己却很茫然,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要是听家长和老师的,自
己不甘心;要是听社会上的宣传,又众说纷纭;要自己决定,又六神无主。由于突然没有了生活目标,于是有
相当一部分精力被耗散掉了。
  案例5:E,女生,成绩一直不错,自己想考青岛海洋学院,家庭希望他考同济医科大。内心矛盾,焦虑、
无助。
  问题:不知道生涯选择的基本依据是要考虑:自己的个性适合哪种类型的职业需要;社会发展对该职业的
影响;该专业对学生的成绩和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家庭资源对从事该职业的影响。其中尤以前两者为重要。
  分析: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专业特点。
  解决:生涯辅导,职业兴趣测验,个性测验,收集并分析社会发展及其对专业前途的影响,对以往报考和
招生情况的分析,制定备考计划。(时间2周)
  结果:明确人生目标,确定阶段性计划,顺利考入理想学校和专业。

五、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个极为常见的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是考试策略问题,如时间安排、情绪控制等等,但其实质
并不仅仅是考试的问题,往往是一个学生的基本人格及其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集中表现。
  案例6:F,男生,高三平时数学考试一般可以达到120分,但一到大考就砸锅。三次调研考试数学的分
为:110、90、60,自己已经丧失信心。
  问题:要么是因为审题不细,要么是因为计算错误,导致会做的常做错,得不了满分;不会做的花了很多
  时间,也没有得到什么分。
分析:小学和初中考试中容易得满分,于是培养出来一种要求完美的习惯:每道题都要做,做了就可能得分。
于是见到会做的就拼命赶时间,肯定会看错、算错;节约的时间表面上是在做那些难题,其实是一种浪费,因
为根本不可能做出来。即使自己知道也不会改变这种状况,其原因就在于完美主义倾向。
  解决:理性情绪疗法,学会放弃。(时间2周)
  结果:高考数学达到125分,其他各科均有提高。

六、文化与教育传统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文化传统本身就有一种要求尽善尽美的倾向,这对于听话的“好孩子”来说容易培养出过分苛求自
己、他人与环境的不良心理,且导致其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只有两极:要么是好到极点,要么是坏到极点。但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不是这样简单,于是他们不能适应;对不太听话的孩子来说,会造成它们存在极大的
自卑,因为一点不好,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要么行为退缩,要么充满攻击性,这两种情况都是为了保持
住自己那一点可怜的自尊;将来他们当了家长后,则往往对子女求全责备,让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同时,教育传统中,过分注重知识学习,不关心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让学生采用最原始的学习方法“尝试——
错误”来自己摸索人际交往策略。
  上述两者的结合,导致了我国学生的一个巨大缺陷:不善交际,不善合作,自我中心;不敢创新,不善创
新,很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更不会研究。

七、常用的辅导方法——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一)ABC理论——痛苦来源于不合理信念
1.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信念(Beliefs)→结果(Consequences)
2.心灵痛苦的根本原因,不是某一具体事件本身,而是你对这一具体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其实,在这个看
法背后,隐藏的就是你对这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不合理的信念。
3.人的不合理信念不外乎三大类:对人、对己、对事的“绝对化”要求,所以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往往
很痛苦。
4.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
①绝对化(demandingness)——苛求一切,好走极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然、必
须、应该……”如何如何。一旦外界现实与其要求相悖时,就会出现情绪障碍。其实这是因为没有从儿童时期
“自我中心”状态中长大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只有简单的两分法,要么是黑,要么就是白,不能理解其实绝大
多数是灰色的。
②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ation)——好要“面子”的人内心深处是很自卑的,他们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
或自己想象出来的所谓他人的看法,同时特别喜欢用一个特例或“制造”出来一个特例来证明一切,经常处在
焦虑、抑郁、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之中。其实,这也是一种儿童式的极端化思维。
③糟糕至极(awflizing)——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世界上最坏的事情(对完美主义者来说,这
样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世界末日也不过如此,死了都比这好。这种想法会使人陷入耻辱、自责、焦虑、悲
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其实,非常糟糕的事情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碰到,并且别人碰到的可能比
你更糟糕,但最后时间还是从那一刻走过去了,并没有停在那里。况且,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
吗?

(二)ABCDE步骤——关键在于经常性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辩论
1.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信念(Beliefs)→结果(Consequences)→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Disputing)→新的情绪与行为结果(Effects)
2.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只有经常以理性反省情绪,让“理性的自我”与“情绪的自
我”进行辩论,认清并放弃不合理的信念,学会“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一切存在的事物,才
能真正脱离苦海。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不知有几人能真正参透。
3.有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陷于不良情绪而不能自拔,或者因为某种不合理信念而削减了自己对
现实生活的幸福感,则是不足取的。
4.面对同样的生活情境,一个人既可以是幸福的,或者是“痛并快乐着”的,也可以是不幸的,或者是“苦
并忧郁着”的,关键看你怎么选择。
5.中国文化是一种“耻辱文化”,我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一直就在为自己的“面子”而苦苦奋斗,
一直就在为得到他人的赞扬而生活。可是“他人如地狱”,天知道他们会给出什么评价,于是我们只好苛求自
己,压抑自己,决不轻易表现自己,更不会直白地表达自己,因为我们怕羞,或者说我们怕被人说。其实到头
来并没有什么“别人”,我们自己就是那个“别人”。
6.不要总是用负面的词语说自己,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只评价自己的某一个行为,而不评价自己整个人,
这是走出自我压抑的关键。
7.送大家一句话:真的猛士,要敢于面对不可改变的现实;要勇于挑战可以改变的现实;还要善于辨别两种
不同的现实。

八、存在的问题
1.观念:社会、家庭、教师的观念。有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心理辅导不等于转化“差生”;
2.人员与经费:培训不够、经费不足。
3.辅导形式:尚显单一。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