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高三地理复习实践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纵观每年高考地理大纲,要求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地理高考仍然突出考查了以下三个方面:地理思维能力;表现思维理性、逻辑的过程;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前各学校已经进入高考地理准备复习阶段。在此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一、 基础知识――“死学活用”

“死学活用”是指牢记基础知识和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基本素

材,学生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拿什么来答题,更谈不上活用。

基础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重要的地理事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观念和结论。牢记基础知识,形成再生知识,以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只有地理概念明确,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主要指“为什么”的知识。地理规律主要指地理分布规律,它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必然联系的地理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牢记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将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再现所应用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运用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二、知识结构――立体网络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大部分高三学生都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但这些地理知识都是零散的,不能有机结合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掌握知识的细节,又要理解和掌握整体知识结构,以提高知识的智力价值,获得对知识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

在复习时,要有一个基本线索,让学生抓住一条知识线索,教师通过总结归纳、概括特征、建立联系、对比异同、归纳类型等过程,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把线织成网,形成立体网络知识体系。再把归纳的知识网络设计成填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填空,将网络结构印到脑子中,或者引导他们自己绘制知识树,宏观地把握知识的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同时,教师在高三复习中,必须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庞杂的知识系统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线索。这个过程就是将知识压缩成自己理解的地理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书本变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三、主干知识――胸有成竹

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高三地理复习时,对主干知识要胸有成竹,抓住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逻辑推理能力是以大量的基础知识为积淀的,如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能够结合题目随机调用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储备,结合具体情况展开逻辑推理。

例如,高中地理中的大气环流知识就是主干知识,我们知道区域特征认定是地理考查的重点,而区域特征认定的基础之一就是要运用纬度位置、地形因素以及大气环流知识等展开逻辑推理,一旦有了区域的纬度位置与经度位置(海陆位置),我们就能确定这个地区的热量带,是热带、温带还是寒带,根据纬度位置,我们可以确定控制这个地区的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地形特征(等高线),就可以根据其海陆位置,知道该地区的水分状况,也就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而根据逻辑推理,就能够得知该地区的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土壤状况,还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与畜牧业等。因此,可以说没有大气环流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就不可能完成区域特征认定以及区域发展状况等。

四、热点问题――去伪存真

  其实在命题人员的眼里根本没有热点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来正确认识常说热点问题呢?首先热点问题必须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其二是能够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其三是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其四是要考虑时效性,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只有这样的热点问题才具有讨论的价值。

热点问题训练是一种运用所学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兵活动。一方面是进一步熟悉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运用相关概念、原理与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少而精的模拟训练是必需的。分析热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讲与练相结合,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且特别注意热点训练中被出题人忽略了的地理知识的挖掘,人人都知道的热点地理知识一般不会考。

五、选修教材――模拟战场

新增加的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一是人文地理、二是国土整治与开发。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再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素材,是模拟高考的最好战场。复习时要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不要过多地追求细节,特别是具体的地名及其整治措施。其基本复习思路是这个区域是哪(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有关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分析区域特征,结合人类活动,分析人地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选修教材的复习中要始终贯彻地理思维方法。即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展开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授之以复习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注意地理思维方法的渗透,感性地理知识升华。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分析其他的区域,这是学以致用的唯一途径。

六、区域地理――背景音乐

高考中的区域只是地理背景,而系统地理才是考查的对象。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分析具体区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对于高考大纲中的十三个世界区域、八个国家以及中国的四个分区在理解上存在着不少误区,其实高考大纲中所列举的上述地区与国家的本意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地区与国家的学习,掌握分析具体区域与国家的方法,而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其内涵,反复复习上述区域与国家,给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我们可以将对上述区域与国家的要求概括为“区域特征认定”。只要我们运用了空间定位原理确定了某个区域或国家,然后就可以联系我们所掌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去逻辑推理,得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这才是复习地理区域必须掌握的原则与方法。

七、思维能力――“解密软件”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好比破解每一道题的“解密软件”,更容易找到每一道题的切入点。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综合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思维能力又以空间思维能力最为重要!

空间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注重方法的养成。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在脑海中涌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

地理图像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高考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重要源泉,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地理图像包括等值线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等等。学好用好地图是复习地理的基础。

  面对高考,读图训练是基本功,必须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线图、示意图、区域地图的阅读等都有其阅读的方法与步骤,比如等值线的基础是等高线,其他等值线都是由其演化来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归纳与总结,可以将多幅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加以比较归纳,比如等值线凸出或密集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现象,填写相关的表格,以便观察熟悉。我们可以将等值线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与分析,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地理思维能力训练要贯彻在复习的全过程。更要通过具体的专题复习,强化思维训练,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新图像与问题,第一步是仔细研究设问,这些问题需要运用什么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予以完成,第二步是从图像上和提供的资料中能够获取哪些信息,第三步是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迅速组织自己的答案-----必须是使用地理语言和回归教材的严格表述的答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