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一、综合探究题的命题脉络
  
  2006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的综合探究题:
  39.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中,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同学们发现,第一,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1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污染;1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第二,中国每年消耗电池70多亿只.中学生使用随身听、复读机、电子词典等,是电池消耗大户,人均年消耗电池50节以上。
  同学们了解到,第一,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率不到2%。有近八成的人认为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与自己无关”或“没时间参加”,有87%的人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第二,目前收集来的废旧电池主要由环保部门集中填埋,但填埋并不能彻底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
  同学们还了解到,提取废旧电池中的有用材料加以再利用,不仅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估算,处理10万只废旧电池,可获利2万元左右。但企业对处理废旧电池没有积极性。因为,进口处理废旧电池的机器价格昂贵。并且,一台机器每日可处理几吨废旧电池,本地的废旧电池不够它“吃”几天,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亏本运营。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的意义。
  (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此题有两大亮点。第一,题目背景仍然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展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但题目情境的设置一改以往通过图表和材料来显示市场相关主体信息的惯用作法,而是将热点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和微观化,通过有关“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等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来设置探究情境,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支撑,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第二,其设问还原了“学以致用”这一教学原则的真实内涵。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我们政治教师在哲学教学中都要求学生一定要区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但是以往的政治题目在设置问题时其出发点就是单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相关现象,仅仅停留在学习结果的提取和书本知识的运用,但本题还原了“学以致用”真实内涵。题目共设置了三问,第1问依然是考察学以致用中的“学”的结果的理论运用,即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而第2问则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以致用中的“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和提升,第3问关注的是学以致用的“学”的过程价值,综合这三问,我们就会发现本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课程目标的统一,综合探究题就是新课程文化的浓缩。
  2007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的综合探究题:
  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
  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
  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认识到与其死堵不如疏导,改进了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韩国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取了区域管理的办法,分别设立“绝对禁止区城”、“相对禁止区域”和“诱导区城”。巴黎对跳蚤市场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贩的营业时间、营业地点和营业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小摊贩经营活动存在的原因。
  (2)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者的观点为什么不一致?
  (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别国经验谈谈如何化解城管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
  (4)反思并概括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007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在禀承了2006年综合探究题的命题脉络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步。题目以当前焦点问题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背景,从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出发,针对其思想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设置了价值冲突,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从而将新课程文化的精髓和思想政治课本身的课程特征鲜明地体现出来,更加彰显了综合探究题在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中的独特地位。综合江苏近两年的政治高考综合探究题的分析,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其命题脉络:以热点问题为背景,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出发,以启发、开展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来考察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状况,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探究题的应对策略
  
  (一)高度关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为基点,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直接目的,以达到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根本目标。研究性学习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承担着重大使命,它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的平台和载体,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三”。
  第一个“三”是指三种学习方式,这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所进行的价值追求。新课程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学生是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与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合作学习——遵从生活的规则与规范,以便与人和谐相处;学生探究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设置的新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真正懂得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丰富内涵,并通过具体问题解决来加深对此的理解。客观地讲,江苏省2006、2007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重点考察了学生的探究学习,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特别是后者的考察却关注不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第二个“三”是指三维课程目标,这是新课程本身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而这特别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课程本身既是综合性学科课程,又是德育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要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统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以过程的展开来承载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两年的综合探究题的最后一问,特别是2007年综合探究题的总体设置思路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贯彻。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