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构建探究式的政治课堂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探究式的政治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的课堂。它作为一种与接受式课堂相对应的课堂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开展多样化探究式学习,也被很多政治教师尝试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之中。
探究式政治课堂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综合,注重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构建这一课堂模式呢?
一、创设情景,提出探究课题
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它主要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进行的研究,而课文研究,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思考题,转换成一个个探究性的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二是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政治课堂探究式的问题,应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创设。为此我们应对教学信息,根据课堂目标“依本扣纲”进行严格有序地选择,设计成有内在联系的、环环紧扣的“探究式问题链”,于重点、难点、关键处设疑、置疑,以引起学生注意,改善探究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要内容,降低探究难度。
二、分层推进,引导探究方向
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他们的先天素质、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等不同,所形成的心理性格、文化素养和思维模式也各具特点,反映在探究问题能力、达成速度等方面亦参差不齐。如我们以同一探究课题要求学生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所适从。宋代的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因此我们在“探究式问题链”设计时应照顾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既要给中上学生留有“思地”,也要使中下同学感到富有“思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大的探究课题,分解成大小不等、难度各异的子课题,在课题给出时本着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给出,这样通过难易层次不同的探究课题,分层推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出发,形成“认知冲突”,确定新的探究动机,从而解决“认知冲突”, 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快乐,使全体学生在较佳的心理状况下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启发分析,指导探究方法
正是由于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客观存在,当学生探究出现“卡壳”时,教师就要适当点拨,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比较,找出适合表达的相关因子,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过程,也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新课程七年级《地理》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学生在探究课本中四幅地理现象图片成因时,对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不理解,如能适时启发分析,提出我们所在地南方旅馆为何不能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多雨)再比较分析两地气候的不同,学生就不难自己得出结论。在探究国际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为什么常能取得好成绩时“卡壳”,如及时启发提出问题:你在长跑后的感觉怎样?(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高原与平原相比空气有何不同?(空气稀薄)通比较分析学生自己亦不难得出: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对缺氧忍受能力较强,因而在长跑比赛中能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取得好成绩。这样从熟悉的现象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分析,提出问题,引起思维的撞击,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还能让学生能在简单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获得探究乐趣,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加深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四、实验演示,提高探究水平
以实验为基础,既是自然科学的基本特点,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有激发兴趣,获得知识,寻求真理,形成科学品质等诸多功能,还能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与实验能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譬如:在探究季风成因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一个实验,在一只玻璃箱内的两侧各放上一碗水和一碗砂子,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后测定一下水和砂子的温度,然后点上一根香插入砂子中,盖好盖子,观察烟柱的运动方向。这样通过寻找相关因子进行模拟实验,学生就不难探究出季风的成因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这不仅能化难为易,同时亦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再如在探究地球自转意义时,除利用“探究式问题链”形成子课题搭成级数不等的“积木式”台阶外,教师再运用地球仪演示实验,把学生比作太阳,学生目光作为阳光(看到半球为白天,看不到的为黑夜),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不转动和转动时地球上某一确定地点的昼夜变化情况。这样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来理解知识,不但学会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往往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鼓励思考,激发探究勇气
目前的学生,真正能主动、自主地去进行思考、探索的不多,很多学生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思想,有些学生因怕自己的思考、探索的结论不正确而放弃了探究。他(她)们只等待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者等待着教师的总结。因此,鼓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勇气对教师来说就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这样去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先出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生活体验进行思考,要求人人都要写出思考结论。教师强调:一定要自己动脑筋进行思考,写一句话、两句话都行,能多写几句更好。不管你写几句,只要你自己认为自己写的有道理就行。不管你的想法是否正确,但你总是有了收获。这个收获就是你终于开始进行独立思考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探究的勇气了。如果你能这样坚持下去,你的思考一定会逐步走向正路,探索一定会有所收获,思维一定会越来越敏捷、正确……经过这样的鼓励,学生都肯动脑筋进行思考了,并且都能写一两句话出来了。他(她)们已经不怕写错了,开始了大胆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慢慢地引导他们,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正确。当然,教师鼓励、激发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六、引入竞争,强化探究热情
初中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好胜心,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他们自己为小组取个好的名称,把教学活动设计成竞赛活动的形式,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并说明最后选出优胜学习小组一个、优秀合作小组一个,每组还要选出地理小博士一个。如此一来,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了少有的探究愿望和热情。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有自主,有分工,有交流,有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竞争,人人不甘落后,组组奋勇争先。课堂气氛热烈,群情高涨,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在建构探究式的地理课堂时,教师的建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梳理探究思路,指引探究方向,推荐探究方法,激发探究勇气,强化探究热情,避免走入误区,尤其是在学生的探究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时,教师要适时点拨,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在点拨时应注意点到为止,切忌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指导学生探究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构建探究式政治课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