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关注信息获取 提升审题能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高考关注四项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传统意义上的审题,应试经验表明审题能力是学生成绩提升的瓶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为了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必须审清题目,必须提高地理试题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因为它是解题的基础!

一、把握高考命题趋向,领会信息解读的具体要求

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指向性,研究高考可以洞悉命题趋向,使复习更具成效。高考“能力立意”引领文综复习,夯实知识基础着实重要。地理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载体,始终是复习的首要任务。要想更好地解答试题,就要获取命题情景下的“学科主干知识”,通过搭建知识与问题的联系,找到考查与表述的结合点。为更好地把握高考命题趋向,我们一定要领会信息解读的具体要求: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叙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文字信息是有字数限制的,一般短小精悍,但非常有用,对题目文字信息稍加解读并表述出来,可能便是答案构成中的得分点。因此要特别关注题目文字信息,它就相当于“题眼”,揭示考查的中心内容或成为解题的条件。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地理图像图表是地理信息承载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类图像图表进行归类剖析,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其正确的判读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对图像图表的感悟能力。特别关注两类:一是变化曲线(强调其变化性,体现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区域图(依托地理要素常命制综合题,体现区域性)。区域图解读的一般思路是:先读图名理解其含义(图名揭示所要考查的内容);然后看图例包括比例尺和方向,要弄清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是将图例回归区域,审图中的具体内容,看分布、找规律,注意相互关系,由显性信息深入到隐性信息,由表面信息到深层次信息的解读。审图要注意联系所学,图文结合、图表互换、图图转换等。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高考不是在考查同学们记忆知识的能力,而是在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质在考查对知识的一种理解!因此平时的学习过程不仅要细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构建逻辑思维,形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随学习的深入而不断优化。高考地理试题有一些题目,一组题3小问是一个有机整体,只能对中心问题真正理解了,才能够把题目全做对。地理综合试题的解答思路正体现了这一点,只有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才能用科学的、规范的学科术语表述出来。

二、了解试题信息构成,形成获取信息的规范思路

地理试题依托文字、图像、图表承载信息,寻找命题的切入点。了解试题信息构成,有助于我们解读信息。综合高考地理学科考查的特点,可将试题信息分为以下四类。

1.题目文字信息:题号后的文字表达或热点实事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名信息。

2.图像图表信息:光照图、等值线、统计图、剖面图、分布图、关联图、景观和漫画。

3.试题问题信息:问题也是试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4.试题答案信息:表现为显性和隐性,选择题中的答案是显性的,从答案入手进行反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隐性答案信息表现为上一题的答案是下一题的得分点,解题时要注重前后题思维的联系。

试题信息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问题信息说,有时候每小题相互独立,解题互不影响,答题情况表现为会就得分,不会就失分;有的问题之间联系密切,环环相扣,紧密相连,错一个后面的题目也跟着错,这样的题目被称为“串儿题”,因此答题前要有一个思维上的判断,即先要判断该题目是不是串题,如果是,答题时一定要千万小心,对“串儿”的起点题目要多花费一些心思,力争做到“开门红”。做这类题更强调思维的连贯性,能够鲜明的考查地理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客观题目(选择题)信息构成与主观题目(简答题)不相同,呈现四个或多个选择项,即答案信息,正常解答困难的话还可以利用答案进行验证,相应会提升选择的准确性。但考查知识主干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研究起来要困难一些,但不同类型的选择题解法不同,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归纳总结。

三、强化信息提取意识,提升地理答题的感悟能力

如何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呢?关键是要树立信息提取意识!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时刻想着地理信息的获取,然后尝试去做,经常做、反复做,这样能力会在不自觉中提高。该理念体现和强调学生自己的反思作用。其实,增加答题体验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在训练中提升能力,在纠错中反思自己,不断积累答题经验,只有注重对学习的知识潜能积累,才能为未来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试举两例,略谈地理试题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1.地理计算中的时间、方位信息获取

例1 下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⑴太阳直射点位于(

A.0° B.20°N C.20°S D.23°26′N

⑵甲地的昼长是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⑶当甲地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A.5:00 B.9:00 C.17:00 D.19:00

⑷若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从图形中获取信息。横轴表示地理纬度,纵轴表示当地日出时刻,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是由70°N向南到70°S,日出越来越晚,昼长越来越短,70°N昼刚好最长,故70°N以北地区为极昼,太阳直射20°N。甲地日出7点,昼长(12-7)×2=10小时。甲地(150°E)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可根据四变量求值求得为5点。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若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说明乙地比甲地位置靠北,又由于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故甲乙同处于昼线上,如右简图,可判断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向。

本题中太阳直射点既是位置信息(太阳某一时刻直射的位置),也可认为时间信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是由70°N昼刚好最长(三角形法则)得出的;甲地昼长是由时间信息(甲地日出时刻)读图获取的;北京时间的计算,时间信息是甲地日出时刻,位置是由题目文字信息得知(经度为150°E);甲乙相对位置的确定是建立在对试题理解和知识灵活运用基础上的,是通过绘制信息简图得出结论的。

答案:B B A B

2.试题隐性信息的获取

例2 读下图,回答问题:

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C.河谷盆地夜雨多

D.山顶昼雨多

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风向 D.坡向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准命题意图,从所给答案中获取隐性信息。横轴表示时间,体现降水量的日变化,纵轴表示降水量,体现不同时刻数值的高低。就图而言,两曲线的交点处可认为是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即昼夜分界线。发现白天山顶降水较多,夜晚河谷降水较多,两曲线所夹面积可认为是白天或夜晚降水的累加值,可估测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从图中没有山腰降水的信息,故不能显示。图中有山顶、河谷盆地信息,降水的日变化不同,定受地形影响。

题图反映山顶与山谷昼夜冷热不均的差异,引起降水的变化。山顶和河谷盆地相比,热容量小,增温快降温也快,故白天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夜晚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河谷盆地正好相反。根据“上升气流阴雨天,下沉气流是晴天”,可理解“河谷盆地多夜雨,山顶昼雨多”。就本题而言,隐性信息不好挖掘,但要很好地利用答案信息。可能上来就读图,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看不太懂。但第⑴题却有很好的提示作用,题干显示四个答案中有三个是正确的,这是就是答案信息,通过判读选项,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题图。

答案:B A

信息获取的过程,实质上是做题者与命题者的交流过程,如能很好地理解信息,根据问题处理信息,将会在训练中提升学科能力,达到复习的最大实效!四项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考查体现了对考生综合素养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考,深刻体会高考的能力要求,研究高考命题趋向,关注信息获取,提升审题能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