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高中政治课堂内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初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学习对象的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来获得知识,并在获取知识中开发个体各种潜力和技能的一种学习。简单地说,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在实施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一般采用撰写调查报告和进行专题研究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课外自主或共同地探索完成。毫无疑问,这种强调课外的学习不可能成为基础教学的主导。因此如何在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因为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舞台,只有把研究性学习置于课堂之中,才能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学和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虽然课堂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但这并不妨碍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通过模拟人类认识史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事例等,模拟人类现实生活中的认识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借助现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索或共同协作,探索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和方法,以下就本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事例分析法

这是政治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但绝不同于讲授课中的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是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某一观点的正确性,属于论证过程中的简单枚举法,是解释说明某一观点和理论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操作中,一般先有观点,再举例子(也有先举几个例子,再出示观点,但观点和例子的关系是直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例子围绕观点,直接为观点所服务)。而事例分析法则不同。事例的目的并非作为论证过程中的一环,而是借助事例,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对事例进行各个角度的透视、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旨在模拟人们发现真理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这一思维和方法的有效迁移。所以借助事例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在于得出一定的结论,而在于明确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以及激发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未知问题和对未知问题尝试解决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先出示事例,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方法发表对事例的看法、探讨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任何一个观点的支持者和帮助者,同时也应该成为任何一个观点的质疑者和反对者,但绝不能成为唯一的真理拥有者和仲裁者。要绝大地允许和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只要他能够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借助正确的逻辑,这不仅有助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研究和讨论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有助于培养和实现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教师是事例的组织者,良好的事例是事例分析法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精心组织。在具体教学中,事例一般可以分为:解决问题类,探究原因类,获得启示类等。解决问题类的事例是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尝试去解决;探究原因类的事例,要求学生对事例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索;获得启示类的事例,要求学生对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作出是非判断,也可以作出价值判断。任何一个事例设置除了考虑其目的外,应具有以下特点:典型性、原创性、社会现实性。所谓的典型性是指事例要反映一类现象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事例的研究能帮助学生对同类现象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有效类比和迁移。所谓原创性是指事例尽可能地模仿客观现实,尽可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思维冲突,使学生在阅读事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企图接近学生的实践和生活,切忌笼统、概念化、抽象化;所谓社会现实性是指事例要接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现象,这一方面是政治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

学生参与事例分析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中参与对教师出示的事例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也应在组织事例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教师要通过问卷、聊天、谈话等方式,充分调查和了解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采纳和吸收学生的意见,尽可能地让一部分学生直接地参与设计事例。

二、观点证明法

在旧的政治课教学中,证明观点正确性或批判观点的荒谬性是教学的核心,往往这一过程由政治教师包办。研究性学习的观点证明法与之大为不同。首先,证明观点正确性或荒谬性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让学生对观点分析研究,并有效地使用一定知识、方法和逻辑,完成证明或批判的过程才是目的。其次,证明观点是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也参与其中,参与过程是与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教师不是真理的拥有者和裁判者。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一个观点的是非都必须依据一定条件,它的正确性总是相对的,适用在一定范围。所以对任何观点评判应该是没有禁区的,教师应该努力鼓励有不同的声音的出现,当然并不鼓励无稽之谈,其规范的依据是言之有理。因而观点的证明,旨在让学生依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充分发挥思维潜能,设置一定条件,对某一观点加以评判,从而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模拟人类认识过程中,各种观点冲突的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在实施观点证明法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要组织典型的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所谓典型的就是指有代表性,反映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现象。所谓新颖观点,应该是别出心裁,悖于传统的说法。所谓学生感兴趣的观点,应该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思想所关心领域内的各种说法,要反映学生思维认识中各类矛盾。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观点的设计,这样更能符合学生认识实际水平,有助于解决学生思想中各种矛盾。

三、教材研究法

新思想政治教材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基础载体,它包含大量的事实材料和各种观点,对这些材料和观点加以研究、分析,也能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同时,思想政治的实践性、时代性,与教材相对落后,矛盾十分明显,这一矛盾的出现为课堂中进行教材研究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在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不乏存在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脱离的观点和事例,也存在着教材语焉不祥的地方。这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揭露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对教材的研究性学习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首先,在教师的启发下组织自学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的方法结合课本观点和事例的呈现,发现教材中出现的观点落后或偏差,事实材料老化或不准确,逻辑结构不严密等问题。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方法对这些问题发表各种看法。

再次,教师组织学生改写教材,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看法的一定共识,并要求学生在对教材的观点和事例新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教材的语言,实现对教材的修订。

在实施教材研究法的教学中,始终要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认识过程,并发挥学生思维潜能,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有效启发。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研究性教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