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模拟>>正文内容

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6分。)

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据此回答24—25题

24.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间接选举 D.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5.人民网726日报道: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超过1亿。此次县乡换届选举对动员和组织流动人口参选,保障他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选民在选举期间临时在外地劳动、工作或者居住,不能回原选区参加选举的,经原居住地的选举委员会认可,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在原选区代为投票。”我国之所以依法保障1亿多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因为(

①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②选举权、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③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公民直接选举和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捍卫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供给、价格与需求可以用图1 和图2表示。读图回答26-28题。

1 需求曲线

2 供给曲线

26.由图可以看出 C

①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④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7.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B

A.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价格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C.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D.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8.供给曲线突出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 D

A.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B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

C.影响居民的消费时机 D引导企业选择投资方向

29.“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而言,提高资源利用率意味着 B

A.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总值提高 B生产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高

C.生产总值下降,利润提高 D生产总值提高,经济效益提高

30.下图是2006年某国就业分布的情况,当年该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与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相同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B

A.该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该国经济具有鲜明现代化特征

C.在该国的三大产业中,就业比例最大的是制造业

D.该国的农业比第三产业技术水平低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回答31--32题。

31.“心忧炭贱愿天寒”表明了炭的贵贱是:( B

A.由天气因素所决定 B.受市场需求影响的

C.由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劳动决定的 D.由市场上炭的供应量决定的

32.《卖炭翁》已被一企业注册为“卖炭翁”竹炭店的商标。该企业还把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作为广告用语,在短短三个月发展连锁店400多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D)

①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文化内涵 ②传统文化也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 ④广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33.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充斥着各个角落,低俗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将比环境污染更可怕,低俗文化泛滥

①是市场机制自发性的表现   ②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

③要求国家强化对文化消费的引导 ④亟需文化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和经营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420064月,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浙江举行。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佛教高僧、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参加本次论坛。从这一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D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宗教交往是各国人民交往的途径之一

③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可以和谐相处 ④宗教人士和非宗教人士共同致力于人类进步

A.①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举办的,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据此回答,中国与东盟国家稳定发展,主要原因是(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有共同利益

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得到东盟国家的理解

④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请在答题卷上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9材料一:2006年8月26日,中南海怀仁堂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专门就监督法草案修改稿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以及无党派人士坦诚交谈,征求意见。就立法问题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制定监督法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立法的领导。

材料二: 2006年8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 人们关注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高票获得通过。此次出台的《监督法》,对监督主体做了特定限制,监督主体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主要侧重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本身的察看与督促。

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颁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1)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监法》出台的意义。(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一、二蕴涵的政治常识的道理。(12分)

1)首先严格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出台《监督法》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人大的监督提供了法律的保障。(2分)通过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府正确行使行政权,促进依法行政;(1分)支持法院和检察院正确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1分)

2)①中共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对制定监督法高度重视,加强对立法的领导,说明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中共中央广泛听取意见,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工作作风。(3分)

②我国坚持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共中央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3分)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监督法》,行使了国家立法权。(3分)

④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监督法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颁布,体现了国家主席的颁布法律权。(3分)

402006721日,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专门以地方性法规立法保护劳动工权益,这在全国还是首次。该条例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用工等方面,对农民工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使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有了法律保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经济常识有关市场和劳动者的哪些道理,并试加分析。(10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常识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机构的哪些道理,并试加分析。(10

分)

40.答(1)①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条例对农民工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体现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同时,也说明了市场经济运行必须以健全的法制为基础,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通史依据市场经济法律进行。(5分)

②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要为农民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享有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的权利等内容,这些都充分保护了农民工的权益,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分)

2)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条例解决了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4分)

②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星,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条例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说明我国政府尊重和保护人权,重视保护弱势群体,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3分)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缺乏专门对农民工的权益实施保护的细则,河南省专门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立法保护农民工权益。说明国家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3分)

(注:第28题的答案仅作老师改卷参考,考生如果提到了相关的知识点,作了相关的展开分析都可以酌情给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单位: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镇居民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农村居民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注:据有关资料显示:198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为1.74:11996年达到2.74:12005年为3.22:1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为此必须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2)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政府应当如何协调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6分)

3)从经济学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亟须破解哪些难题?(7分)

1)材料一说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城镇收入增长速度比农村快,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2分)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2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2分)

2)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②政府应履行好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搞好经济调节。③政府应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6分,每点2分)

3)①理顺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3分)

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解决就业问题。(2分)

③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协调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分)

31材料一:1990—2005年全国和部分地区人均GDP和HDI在世界位次的上升情况

中国

江苏(东部)

湖北(中部)

贵州(西部)

人均GDP

32

60

26

17

人类发展指数(HDI)

20

35

12

6

数据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

注:人类发展指数(HDI)由人均 GDP值、预期寿命、教育指标三者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人类发展水平的参考指数。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回答:

l)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变化。(4分)

2)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6分)

3)简要说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也能共享发展成果的经济政治意义?(8分)

31.(115年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1分)但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2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分)

2)①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分)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经济的集约式增长。2分)

3)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2分)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③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分)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巩固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2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试题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