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哲学生活>> 第二单元>>正文内容

关于名人洗澡与诡辩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提出的一个洗澡问题是出于对诡辩的直观描述和形象理解,让人于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诡辩的本质和内涵。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学生问他:什么是诡辩?苏格拉底没有回答,却反问道:有一个干净的人和一个邋遢的人。同时去拜访某人,这人烧了一大桶水请两人洗澡。你说,洗澡的会是哪一个?学生立即回答: 那个邋遢的人。”“错,苏格拉底摇摇头,洗澡的是爱干净的人,而那个邋遢的人不喜欢洗澡,所以才会邋遢。学生想了想,点头承认老师说得正确。而苏格拉底又摇摇头,不对,洗澡的是那个邋遢的人,因为他需要洗澡。学生糊涂了,问老师,究竟谁该洗澡。苏格拉底答道,两个都洗了,爱干净的人喜欢干净,所以又洗了一次;而邋遢的人需要洗澡,所以也洗了澡。学生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原来他们都洗了澡。苏格拉底叹了口气:你又错了。两人都没洗澡,干净的人不需要洗澡,而邋遢的人不愿意洗澡。
这位学生终于愤怒了:我再问您什么叫诡辩,而您却一直在讲谁会洗澡,他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你看,苏格拉底平静地说:我不是已经告诉你诡辩是什么了吗?
这则精彩的故事尽管已经结束,但其意味深长,毋庸置疑,只要认真琢磨故事中苏格拉底的分析,你一定会对什么是诡辩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生动活波的领会。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提出的另一个洗澡问题就充分反映了他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有一天,爱因斯坦突然问他的学生:有两个人同时从烟囱里钻出来,一个很干净,另一个满脸煤灰,你认为他们当中哪一个会去洗澡?学生满有把握地说:那还用说,肯定是满脸煤灰的人了。”“请注意,爱因斯坦似乎在提醒什么,通常情况下,人总是先瞧见别人而看不见自己的,所以那位干净的人看见别人脏了,会立刻想到自己从烟囱里出来和别人一样很脏,而另一个人的想法就与此相反,认为自己很干净。请你从这两方面考虑,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两个人中哪一个会马上去洗澡?”“啊,我明白了。学生说,那位干净的人会马上去洗澡,因为他看到对方脏,立刻想到自己也脏,所以他马上会去洗澡。这回学生回答得很有把握,可他的导师却又否定了他的想法。
不对!爱因斯坦评价说,你的两次回答都不对。尽管从表面上来说,你的每个回答都有逻辑性,第一种情形是认为只有脏的人才回去洗澡,但忽略了应从什么角度去观察的因素,所以错误;而第二种情形是考虑到了观察者的角度以及各自的心理,但却忽视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两个人同时从烟囱里钻出来,怎么会一个很脏,而另一个很干净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呀!学生这才明白为什么回答错误,原因是自己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进行分析和推理,而没有首先对问题的本身进行审视和判定,而事实上导师给出的是一个不成立的问题。难道爱因斯坦对此这样下结论:如果你所讨论的命题在不合逻辑的基础上,那么,不论你运用了多么合乎规则的逻辑,你还是找不出正确的答案。
大师的问题给我们的启发是: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要敢于质疑,弄清问题的本质,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判断。这才是逻辑头脑的重要特征。

什么是诡辩?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理由来。但是,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只不过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理论和行为做辩护。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
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象真的一样。黑格尔的着段话,揭露了诡辩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点。
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既不同于一般的武断,也不同于谣言。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看得出它是强词夺理;谣言,它纯粹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能听出它是居心险恶。但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要拿出一大堆得
根据,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诡辩同一般的谬误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在于:谬误是无意的,而诡辩是有意的。在世界上谁会有意地要把真理说成谬误,而把谬误说成真理?这就是那些手上没有真理的人。我国有句古老的俗语,叫做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手里没有真理的人,他们的周围也就没有群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得施展种种诡辩手法,玩弄歪曲真理与掩盖真理得种种骗人的把戏,为某种言行强行辩解。
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反辩证法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寓于)相对之中。因此,相对与绝对是辨证统一的。如果离开绝对讲相对,夸大相对性,就会陷入相对主义。诡辩论者往往认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质的稳定性,因此也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诡辩论者还片面地夸大主观认识能力地相对性,从而否认了认识地真实性和可能性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他们地认识论。
诡辩论者为达到诡辩地目的,所采取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么歪曲真理的形式却可以有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列宁说:
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可以这样说,每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析他们的诡辩手法入手。
主要的诡辩手法有:
1)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辩护。
凡算命、相面、占卜之徒,他们骗人索财的一个法宝,就是竭力说含糊之词,双关之语,两面堵,四面围,正说也行,反说也通,随机应变,反正让你相信他的话灵验。这是地地道道的诡辩术。
2)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是搞诡辩的人最常用的一种诡辩术。诡辩者偷换概念的主要手法有: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5,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3)虚假论据。是指故意违反论据要真实的规则,用编造的例证和错误的原理作为论据,去论证错误的论题。
4)循环论证。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5)以人为据。是指在论证中,把对某人的品质的评价移到对某人提出的论断的评价上去。换言之,用对某人品质的评价代替对论题的论证。
6)诉诸权威。在指对论题不作任何论证,只是拿出权威的只言片语吓人,骗人。换句话说,是用权威人士的个别言论代替对论题的逻辑论证。诉诸权威,是
以人为据的一种特殊表现。
7)人生攻击。是指用攻击、谩骂论敌代替对具体论题的论证。这也是一种十分恶劣的作风。
8)机械类比。是指故意把两个性质根本不同,或只具有某种表面相同(或相似)的对象拿来作类比,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某种性质的论证的手法。用这种机械类比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9)以偏概全。是指故意用片面的、不充足的根据冒充全面的,充足的论据去进行论证,以个别情况片面概括为一般。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哲学家nbsp诡辩nbsp逻辑思维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