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一堂活了的思想品德课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情绪,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是我和学生共同学习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保护个人隐私》课题中“隐私和隐私权”主题时一堂“活”了的思想品德课。

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列举了两个案例:(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

1、某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后报之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2、中学生小明到新转来的同学小宋的家串门,无意中听到小宋父母的谈话,得知小宋是乙肝患者。后来小明在和同学交谈时,将小宋的这一秘密告诉大家,同学们知道后议论纷纷,不少人因此而疏远、躲避小宋,小宋为此而感到孤独、痛苦。小宋要求小明赔礼道歉,认为小明的行为泄露了自己的私人秘密,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小明觉得小宋患乙肝是事实,并非自己捏造出来的,自己没有错。

然后,把学生分组成8个小组进行讨论以下问题:

(1)该报纸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2)这位明星应该怎么办?

(3)报纸该不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作文章?

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你一句我一句争辩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通过一小段时间的讨论,我让每小组的同学把他们的综合意见写在纸上,各派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阐述自己本组的观点。最后,我做点评和小结,引出本课的主题:隐私和隐私权。

接着,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白纸,让他们每人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属于个人隐私的事情。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要求白纸上不必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下,似乎炸了蜂窝,同学们嘤嘤嗡嗡,好像找到了久违的宣泄口,毫不避韦的问:“老师,谈恋爱算不算?” 老师,考试成绩属不属于?”“日记呢?”“通信呢?“自己的抽屉呢?”“书包呢?”“交友情况呢?”“手机号码呢?”“电话号码及电话内容呢?”“年龄呢?”“家庭地址呢?””“家庭情况呢?”……同学们在写的同时,不停的问,也不断地和周围的同学商讨,课堂气氛非常激烈。接着,我把各小组长收上来的卷纸大概看了一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写到了“考试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趁热打铁,我利用剩余的时间设计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主题为“分数属不属个人隐私?”。

正反:分数属于个人隐私

反方:分数不属于个人隐私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自动分成正反两方,同学们可来劲了,噼噼啪啪一下子就分成了两组,像待命出发的士兵。我自己充当裁判的角色,作最后的裁决,评出胜方、最佳辩手。我准备做了一些辩论时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同学们似乎已经等不住了,个个跃跃欲试,不等我说完,已经唧唧喳喳吵起来了。没办法,我只好发号施令:辩论会正式开始,首先由正方发言。

正方的一个大个子男生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来发言,我认为分数是属于个人隐私的。为什么呢?因为“分数”是学生自己的。既然是自己的,那对它的所有权就理所当然也应是自己的,那“分数”的主人,就可以将它堂而皇之的纳入自己的隐私行列,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无可厚非。”

反方的一位女生有些急了,声音提高八度:“如果老师都不知道自己学生的分数,老师将无法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有可能削弱部分老师的责任感,使他们把教学视为一种任务来应付。即使是对那些具有较强责任感的老师而言,由于不知道学生考分的整体情况,老师也难以准确判断自己的教学薄弱点,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知道下阶段教学的改进方向,这不管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正方的同学毫不示弱,继续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分数它不属于公共信息,而是属于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所以非经本人同意,他人无权知晓。

反方的同学立刻反驳:分数是老师了解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最直接的途径,同时分数依然被看作是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学生报答老师教导的最好方法。如果分数都成了个人的隐私,那老师和学生之间如何进行教学,父母与孩子如何交流?。

正方同学似乎懂辩论的技巧,一位声音特尖的女生严厉的说:假如某一次你考分不理想,你是否乐意把自己的成绩告诉同学,是否愿意让自己的父母知道?我相信每个同学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愿意了!以前从报纸上看到有考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害怕父母的压力和亲朋好友的嘲笑而跳河自杀的消息,这种悲剧,现在想想还觉得心有余悸呢。

反方一位胖胖的女生,可能由于过于激动,站起来时差点摔倒,脸涨得红红的,声音特嘹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考分成为个人隐私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把自己认为不理想的考分公之于众,是目前每个学生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是人生应该走的一步,如果连这点小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还谈什么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呢?因此,我认为,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分数成为隐私没有什么意义,难以长久实行下去。

“唰”正方一位小男生忽然跳起来吼道:把分数当成学生的隐私,这是社会的进步体现,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人权的一种维护。

反方一位瘦瘦小小的女生,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言正声厉地说:一旦分数成为隐私,学校和老师不能知道学生的考分,这是对老师和学校权益的侵害。因为学校和老师培养一个学生付出了很多心血,而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升学率高低往往是判断一个学校、老师教学质量优劣的基本标准,如果老师不能知道学生的分数,这岂不被剥夺了知晓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吗?如果学校不能知道考生的成绩,学校与学校之间就失去了区别,那么,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重点中学实力怎样体现出来呢?

正方的同学似乎底气不住,声音微弱:考分是学生的个人隐私,但对学校、老师来说不是隐私,学校、老师可以知道。

反方的同学立刻反驳:既然学校、老师可以知道,那就不算是隐私了。

双方各不服气,大辩论变成大吵架,此时的课堂可谓“大乱”,人声鼎沸,众说纷纭,达到了争论的高潮。为了控制课堂秩序,我只好宣布辩论到此结束。评出“反方”为胜方,犯法的“曾恋”同学为最佳辩手。课堂里立即掌声、欢呼声如雷鸣般响起。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隐私和隐私权的理解,我给大家安排了课后作业:调查或者走访自己的亲人、朋友,了解他们对隐私和隐私权的理解,并做好记录。

当上完了这节课后,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思维活跃的火花在跳动,激情在课堂上点燃了。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点燃起争论的“火”,也能控制“火势”,能适时的“熄火”。活跃的课堂,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活跃。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说乱讲,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辩论,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思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道理,规范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第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讲究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交流的毛病,积极开展活动教学。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3、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二、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

所以,一堂“活”的思想品德课,可以使我们教育者去反思,去思考,去体味,汲取和总结经验和不足。对于已经走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我,一次次的成功,一点点的感悟,都能为新课改添上一点新绿,为新课改日臻完善献上微薄之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