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政治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教案: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并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这个情景导入用三个镜头,展现我国有五大宗教,让学生对宗教界状况有所了解,为分析我国宗教政策做铺垫。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介绍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本框的中心部分,其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重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难点。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本目是要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并阐明我国宗教政策的价值导向。首先,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其次,阐述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最后,阐明中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我国有关宗教的法规政策,咨询当地政府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了解本地的宗教状况。

  学生准备:预习本框,调查个人家庭社区宗教信仰状况,并与同学交流讨论调查结果。

  【教学活动】

  

  探究活动一

  新华网香港2002年6月20日 香港回归以来,宗教界人士纷纷表示:香港居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持不变。佛教宝莲寺监院释智慧法师说,“回归以前,香港佛教团体曾长时间地争取将佛诞节纳入公众假期,但一直未果。回归后,特区政府为此专门提出了设立佛诞节的建议,立法也通过了这一建议,从此设立了佛诞节假期。这件事说明特区政府是尊重宗教的,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师引导生结合材料思考:香港回归后,佛诞节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然后共同归纳:佛诞节的设立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我国《宪法》的规定,充分说明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师设问激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4并正确分析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议一议: 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信教群众享有自由信仰的权利。

  学情预测:宗教信仰自由确实是我国公民一项政治自由权利,学生有可能忽视公民有不信教的自由,以及出现只看到权利而忘记应承担的义务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合作探究逐步消除误区。

  合作探究: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师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化整为零,在多边互动中各个击破。首先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是什么,从内涵中归纳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什么特点,说明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然后通过下列课堂活动突出这个重点并突破这个难点。

  探究活动二

  辩一辩:对以下几位同学的观点你赞同谁的,并请说明理由。
  同学甲:我们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我们班可以组织一个佛教团体。
  同学乙: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坚持无神论,因此我们应到教堂去向教徒们进行无神论宣传。
  忆一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自由和权利是否是绝对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查一查:生活在你社区的信教群众是否是在强迫之下入教的?

  在课堂活动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在我国宗教存在的客观条件依然存在,因此,坚持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和政治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承认并允许信仰上差别的存在,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通过上面的合作探究,共同分析归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知识点。最后走进生活贴近现实,以实际来印证并总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师展示课件:资料卡

  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其中,基督教徒超过1000万;天主教徒400万;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人口1800万。截止1996年的统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共有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院校74所,中国宗教界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交往和联系。宗教界人士还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其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7万人。

  请看以下实例:

  ——新中国建立前能去沙特朝觐的穆斯林屈指可数。近十多年来,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包机,已有五万多中国穆斯林安全、顺利完成朝觐。

  ——西藏的大昭寺,新旧判然有别。

  ——香港的天坛大佛使人流连忘返。在内地这样的大佛已建了好几座,如无锡的灵山大佛。

  ——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依山濒海新建了规模宏大、环境幽雅的南山寺,现正在填海修建108米高的“南山观音”,与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媲美。

  宗教界人士说,当今中国,“在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下,我们享受着全面的、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对于我们宗教界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时期。”

  过渡:以上事实说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我国得到切实贯彻,但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不需政府的管里?宗教可以放任自流?下面以情景设疑,激发探究。

  探究活动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26号令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宗教事务条例》

  本条例自2005年3月1日正式实行。

         国务院
          2004.11.30

  教师引导生结合材料思考:条例的颁布对我国宗教事务产生什么影响?

  学情预测:学生有可能认为,既然宗教信仰自由,就应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不需政府的管理,对此师应引导生讨论,启发学生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说明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2.宗教事务的管理:

  教师在此及时设疑诱导: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其含义是什么?有何目的?然后师引导生分析情景设疑,并对此归纳总结:《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们党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的一件大事,是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宗教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对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妥善处理宗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抵制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设疑过渡:在我国宗教事务问题上,我国坚持依法管理,而在宗教事务涉外问题上,我国又是怎么做的?

  探究活动四

外交部:美一组织借宗教干涉我内政注定失败

  新华网北京2003年5月16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16日在答记者问时说,美国的所谓“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今日再次发表报告,对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宗教状况妄加评论。其涉华部分无视事实,肆意攻击中国的宗教和民族政策,甚至为“法轮功”邪教鸣冤叫屈。这种做法毫无道理,只能说明它的无知和偏见。

  教师引导生结合材料思考:美国“国际宗教委员会”的言论实质是什么?外交部对美国“国际宗教委员会”言论的抨击说明了什么?

  学情预测:对于美国的干涉学生可能产生两大困惑,一是我国宗教能不能走向世界,二是对法轮功的认识还不深刻,对此,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办教原则的科学内涵:①反对外来干涉;②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我国不与国际宗教界开展友好交往。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生重点探究宗教与邪教的关系。

  教师引导生结合材料思考:法轮功是不是宗教?其实质是什么?对此师引导生辩论并思考课本P84专家点评,这样,通过血淋淋的事实说明法轮功是邪教,不是宗教,它打着宗教的旗号骗钱害人,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我们应坚决给予打击。

  教师设疑引导并过渡: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的管理有何目的?对此要结合实际归纳总结解决。

  探究活动六

宗教界政协委员:宗教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很有意义

  中新社北京2005年3月5日电 今天下午七十余位宗教界委员就上午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展热烈的讨论。宗教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成为委员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此次被增补为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委员表示:“当前国家推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特别深远,和谐的理念对社会发展极为有益,也是与我们道教的教义相符合的。这是我此次参加政协会议最感兴趣的话题。”

  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则认为:“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和谐是佛教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之一,希望佛教界发掘佛教文化内涵,弘扬佛教文化的精华,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学情预测:对上述材料生有可能做出积极的理解,教师主要应引导生做出符合时代意义的认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我国宗教在起什么作用?这一作用对我们有何启示?教师继续追问: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什么目的?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二者相适应是否存在客观基础?

  教师引导:阅读并思考课本p83镜头一、二、三,和课本p86专家点评,并思考: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其客观基础就是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以及我国各宗教自身的不断改革和进步。诚如宗教政协委员所说,宗教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很有意义。

  (2)如何做到二者相适应?教师强调:“不是…,而是…”,实现“两个要求”、“两个坚持”,把爱教与爱国结合起来。

  在学生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师要特别强调:要注意,不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和可以做到的。

  师生共同对宗教政策进行总结并过渡到下一问题:上面,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了我国的宗教政策,这要求我们必须结合现实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的,而党和政府又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宗教政策呢?

  4.我国宗教政策的必然性

  由于在前面的分析中,引用了丰富的生活实例,其中已渗透了对其必然性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此水到渠成地用演绎法进行分析,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主要用课本P86蓝框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情景一:乡长有权在各村组建道教团体,对吗?

  情景二:我国宗教政策只对信教群众有利,破坏了社会稳定。这个观点符合实际吗?

  情景三:我国的宗教政策维护了我国信教群众的人权,这种说法恰当吧?

  学情预测:由于在前面的分析中,引用了丰富的生活实例,其中已渗透了对上述问题情景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有可能分析得比较好,但理论性也许弱点,所以教师应引导生从理论上分析问题情景,从而揭示出我国宗教政策的必然性。

  师生共同归纳:

  (1)这是遵循宗教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发展、消亡是有条件的,当不具备宗教消亡条件时,企图用简单的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消灭宗教,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是非常有害的,会导致宗教狂热。只有依据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科学处理宗教问题,才是明智的。

  (2)这是从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的,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信仰差异是次要的,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国信教群众1亿多,这有利于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正确对待宗教问题,也就是正确对待群众问题。

  (3)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这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最后可指出:这也是由宗教的国际性特点决定的。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师生总结:从上述分析可知,实行宗教政策,有其必然性,我们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必须弘扬科学精神。接着,情景设疑,升华主题。

  探究活动七

在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之际,贾庆林率中央代表团看望西藏宗教界人士

  教师依此图片设疑诱导:这个图片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待宗教的什么政策和态度?

  学情预测:这个图片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中央对待宗教的政策和科学的态度,因此学生一般能分析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第二目的合作探究,诱导学生深思:我国宗教政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5.我国宗教政策的价值导向

  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与宏扬科学精神是统一的,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此由学生总结学习本框的所得,然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

  情景一:我国宗教政策实际上是鼓励人们信教,对吗?

  情景二:解决宗教问题就应依法解除人们的宗教信仰。

  情景三:中学生可以信教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归纳:

  对待宗教的态度:我们要遵循唯物主义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深入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中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四有”新人。

  6.课堂总结:本框分析了我国的宗教政策内容及其必然性,这告诉我们在对待宗教问题上要采取科学态度,并培养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后,同学们如果遇到有关生活中的宗教问题,一定要正确处理。

  7、自我检测:调查你所在县区的宗教活动情况,全面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活动目标:

  1. 本地的宗教情况(哪一种或哪几种),信教人员的思想状况。

  2. 本地政府对我国宗教政策的执行情况。

  3. 本地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具体措施。

  4. 青年学生应怎样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活动建议:

  1.分组,一组可到宗教事务局宏观了解本县区的宗教及其信仰情况,了解当地政府的政策及措施;一组直接到信教群众中调查了解信徒的基本状况;一组查阅相关宗教的资料。

  2.写出调查报告,然后交流。

  3.每个同学根据调查及了解的情况写出心得,如青年学生应怎样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教案自我点评】

  本教案设计思想:

  1.用教材而不唯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优化整合,构建了一套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2.情景材料的筛选坚持了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增强教育的现实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情感意志价值取向的目标。

  3.情景创设遵循了多样化和综合性的原则,一是注重利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兴趣。二是注重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4.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以归纳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演绎法,综合运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判断与比较、调查与讲授等方法,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教学方法上深化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论文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