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开口”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在思想品德课中,很多教师可能都觉得,课的内容不多也不是很深,但是让部分的学生开口,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所谓的“金口难开”,任其怎么撬,都难言一语。“课难教,是难当”,但分析原因来,教师的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很多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顾着自己讲课,却忽视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 “注意与兴趣”的工作,没有了注意与兴趣,学生如何“开口”呢?我们都知道,当孩子开始学会说话以后,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人本能的东西,只不过你无法给他设下兴趣的圈套而已,要想让学生有好奇心,感兴趣乐于开口,我就在教学中的一些小经验谈谈几点。

一. 给学生“自由”

置身处地,你也不希望你的讲师给你一种压迫式的教学,时不时照书就搬的扔几个问题过来,然后就像等鱼上钩似的等待着学生的回答,或是要求学生规规矩矩的坐好,听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就算想参与言论,也就此罢休了。

我的教学风格一向是以“自由”为首,我的课堂不必那么“规矩”,有话就说大胆发言。以跟学生交谈的方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不必受任何的束缚,大胆的参与探究,其效果就显而易见的有收获。

二. 万事在于开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猎人想捕抓猎物,首先肯定要有足以让猎物心动发诱食。同样,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听下去,要不然,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那么也就难以“开口”如何把学生吸引过来呢?

在上“日新又新我常新”的时候,刚开始我就拿一张白纸,有一个黑点,做了一个小测验,问了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来了,学生都说看到了一个小黑点。于是我又问了:你们为什么单单看到了小黑点?而不是说看到了白纸呢?于是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那么这一堂课发开头算是让学生有兴趣开口了。相反,如果教师走进教室的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那么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受教师的情绪所影响。

三.“画龙点睛”点出重点。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这个火把既能燃烧又能燃烧得很旺呢?在难报三春晖的教学中,以一首《天下父母心》附加一些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情,就算是不能用言语表达,但是已引发学生心底最深处的呐喊,此时以达到本课所要教学的重点,如此而来,学生就会抓住这一话题滔滔而谈,说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打算﹒﹒﹒﹒﹒﹒

四.重于意境。

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初二的内容,如何做一个有礼貌和诚信的人,那么就可以给学生自己去找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然后以小品的形式把这个内容诠释出来,让人觉得很贴近生活。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的课堂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总之,通过以上导入,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客观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五.实话实说。

有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尽量的让学生先脱离一些参考资料,自己说,然后再具体分析。在教学与父母沟通那些内容时,很多的同学就是羞于谈自己的想法或根本就没有动脑子想,只是一味的想按参考书上照搬。所以这时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出发,如何把书上的化为生活中的,说出自己心底最想说的话。不仅要让学生说,而且要说得真。

六.多媒体的结合

思想品德课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具有生命的图片,比如:树、花、鸟、鱼等让学生感受美、感受真。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发生的水灾,有了沙尘暴,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生命在哀咽。屏幕上出现几个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爱护生命,每个人都有责任,于是你说我说,全部都参与开来了。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多媒体动画和录像片段等逼真的氛围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才容易将话题将话题拓展。

以上的这些是本人教学一年来的一些小看法,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上的课是最吸引学生的,让学生喜爱的,但是往往就是用不着力,因此我更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到精教。想扩展学生的视野,想引学生开“一言”,那么自己就得下苦工夫。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