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和谐教育”一种有意义的素质教育探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江苏无锡市五爱小学是一所诞生在解放战争硝烟中,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历史的学校。建校五十年,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有一大批后来成了我们党的优秀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1988年开始,该校以两个班为试验班,进行以“和谐教育”为主题的整体教育改革。该项试验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管理规范有序,教职员工敬业爱生,在学校原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教育精神,锻炼出一批有科研意识、科研热情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年轻教师。我与该校师生有过数次接触,观摩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聆听教师们的科研报告,浏览、学习了他们十年试验的经验材料,特别是1996年以来,为完成我主持的“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课题,我带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与五爱小学的校长、老师一起研究,反思其和谐教育的试验,对“和谐教育”作了一些理论思考,形成以下一些认识。

一、学校教育关系的和谐是獐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自从人类有教育活动以来,许多有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的智者都主张教育应是和谐的。因为,自然是有序的,人的生命也是有秩序的。人的发展应使生命的各部分得到和谐发展。因此,诉诸人的身体、器官及思维的教育活动必须是和谐的。这无论在东方传统思想儒家、道家的教育论述还是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无不有此表述。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应该解为和谐。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认为“一个儿童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

自古以来,现实的教育很难,甚至从来没有达到过真正的和谐。这是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关系极其广大,多维而复杂。它们之间要全方位地构成相互调、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具体的教育受制于社会发展和人的认识方面的各种局限,也很难于满足各个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但是,无数教育志士仁人仍然不懈地追求一定范围内的、具体的教育尽可能是和谐的,即离受教育个体最近的、最直接的教育应是和谐的,期望在具体教育影响下的发展是和谐的。由此,教育史上也就留下了无数追求和谐教育的人们可歌可泣的业绩。

无锡市五爱小学历时十年探索“和谐教育”,把“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来追求,相信一种好的学校教育应当整合学校系统中诸要素和各层次的关系,优化儿童发展的各种条件,发展出学校独特的精神生活和整体教育环境。这正是五爱小学教育工作者教育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既受制于教育之外的,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又从来都受制于教育以内的、以儿童成长规律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条件。儿童在学校学习面对两个直接环境,一是学校的物化环境以及由这一物化环境所体现的教育性质;二是学校的人文环境,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五爱小学通过管理态度与管理方法的改变(即:强化制度管理,活化民主管理,融化琚管理),通过抓青年教师的教科研实现上述两个改变,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影响教育发展的外部社会关系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教育工作者控制,但学校内部的精神生活、人文关系及其构成的对儿童的直接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由学校教育工作者把握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说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最美好的事物,审美教育的意义正在于要把美的事物呈现给孩子。五爱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学校教育中所有要素及其构成关系都和谐,都有美感。这一教育价值观是正当的、积极的,并且是高尚的。

现在有人对“和谐教育”提出疑问,说社会大环境不可能那么和谐和美好,学校教育环境和谐是否会影响儿童真实的社会性成长,培养出难以适应社会的“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则认为,小学生处于感官机能与形象思维发展为主的时期,易感性强,容易受感染熏陶而形成在情绪选择上的偏好和走向。和谐关系给于儿童安全、温暖、宽松、支持的精神文化情境,对鼓励促进儿童发展显然是重要、有利的。问题仅在于我们不是把“和谐关系”现成地呈现给儿童,而是带领儿童一起创造“和谐教育”,学会识别和对付周围的“不和谐”,坚持追求“和谐”,培养起创造“和谐”的态度和能力。

二、在学校教育诸关系的和谐中,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运动是最基本的核心?

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与学的活动。教育活动的展开,教育结构的支行归根结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因此,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老话题。五爱小学的和谐教育以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为核心,抓住了学校教育结构运行的关键,牵住了牛鼻子。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分析师生关系的性质。师生之间实际上至少存在三重关系,即社会关系、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以及自然的人际关系。其中,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都是以一定教育结构为背景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或位随教与学的活动体现。因此,师生关系最基本的是一种由教和学的活动联系起来的工作关系。

五爱小学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上述三重关系。在社会关系方面,突出体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和平等。虽然社会角色要求教师体现国家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含有社会对个体指令般的制约,但学校教师们把学生看作主体,以师生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觉执行“教师禁语50句”,杜绝“差生”提法,使作为社会关系性质的师生关系友好而健康。在人际关系方面,学校要求教师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同一蓝天下的欢乐。每一个儿童都有爱的需要,这如同需要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儿童在家庭里获得的健康依恋感检验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基础,学生在学校集体生活中能否形成儿童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性发展与师生之间能否形成亲密和谐的情感依恋有很大关系。五爱小学的教师在这方面训练有素,他们仔细地、小心地、有分寸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轻易让任何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是一对最基本、持续而复杂的矛盾。在处理这对矛盾上,五爱小学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发展学生作为明确的工作目标。他们提出“功夫在课前,得益于课内,发展在课外”的教育基本思想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当堂消化、当堂巩固”的课堂教学原则。采用“纵接横连、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方法,调动师生双边活动,丰富双向交流,在实践中形成了“课堂教学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可以看作是教师有意地凸显师生之间知识和能力的差距,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和兴趣。没有差异,就没有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诱导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角色并不是知识的权威,仅是学生的向导和促进者,甚至只是共同学习探究中“平等的首席”。学习过程中,他们善于利用多种形式的、因人而异的评价,影响并转化为对每一个个体“适合的”积极评价,最终化解师生之间因教与学要求上的差异引起的人的内在矛盾,使其趋于统一(平衡和谐)。可见,五爱小学教师们追求的和谐教育并非师生之间一团和气,也并非使儿童精神松驰般的轻松、愉快,它是竞争中的合作,是情绪激活起来、专注于学习活动的“紧张的”愉快,战胜困难的愉快,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心理相容的愉快。它们是动态的、有“愤”有“悱”的和谐。

三、和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造就学生和谐的个性。

和谐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可以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来分析。如关系结构的和谐,教育发展目标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生命内部关系的和谐等等,它追求的根本目标在于学生身心发展本身的和谐。五爱小学办学思想很明确,统观学校教育诸方面的关系,突出师生和谐关系的主线,最终是希望造就学生和谐的个性。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把办学者的精力集中于学生的发展。什么是发展学生和谐的个性呢?概括五爱小学的探索实践,我们理解,和谐的个性由表及里包含三个含义。首先,承认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立精神世界,有独特的天性和潜能。和谐教育是热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成为他自己能够成为的人。因此,五爱小学的教师既毫无例外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又承认儿童在身心潜能方面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仅指智能方向的差异,个体性向的差异,发展速度与样式的差异。并且这一差异是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段上的差异。五爱小学课程配置有弹性,教学形式和要求比较灵活多样,评估体系逐渐开放、多元。我们认为,正是承认儿童的差异、适应儿童的差异才为每个儿童赢得快乐、胜任的学习感受,赢得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这样,所有儿童才可能是不被学校教育排斥的身心安宁的人。

其次,和谐教育模式认为,尽管儿童潜能方向和水平有差异,但小学教育作为为人的发展打基础的时期,应使其发展在内容覆盖和智能开发训练方向上较为均衡,成为一个较为均衡发展的人。如:儿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品格三者大体上均衡。如:儿童人认识发展与情感发展两者大致协调。再如:允许学生对不同学科有所特长,但又不过于偏科等等。总之,基础教育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方面,有基本要求,要求三者之间较为均衡,发展均衡即为个性和谐。

最后,经过和谐教育的学生在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建构上有明显的审美性特征及其定势倾向。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精神氛围、和谐的物化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教学节律,这一和谐教育特征所共有的秩序美、形式美、节奏美、人心亲和美对学生有耳濡目染之效,推动儿童渐渐建构起审美型心理素质,它们既是由审美心理结构构成的和谐态,又是具有趋美定势倾向、有动力作用的和谐力。具体包括:(1)具体对和谐的感知判断,懂得什么是和谐;(2)对和谐的情感倾向,即对和谐的企盼以及对不和谐的憎恨;(3)对和谐的意志追求,即它是一种欣赏、创设和谐,正视、改造不和谐的文化力量。应当说,这是和谐教育最深层、最终极的追求目标,是和谐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认为,要实现这样包括知、情、意三个领域的目标,需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教师的培训。每日面对学生的教师必须懂得什么是和谐教育,应当用什么样的儿童观、成才观、人才观,用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去实现和谐教育。一句话,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素质不单单是教学水平,更不是学历文凭,它的核心是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成长中的学生的信任和期待,是影响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和能力。我们希望五爱小学继续在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上下功夫、练内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