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历史教学中怎样进行课堂提问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要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角色转换。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干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也随之而活跃,对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

历史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艺术性。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1.知识性的问题

(1)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2)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

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中可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大好的学生多多回答。

2.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

(1)层层剖析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例如围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可以提出一连串问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这样经过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进一步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就会得出有关结论,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因而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时,不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

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时,向学生提问:“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一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充军备的结果。学生就会实现知识的迁移了。

(3)对比区别法。将相类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有何异同?”这种提问多用于理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要确定好对比项,才能理清脉络,去伪存真,达到解疑析难的目的。

在对《甲午中日战争》一章进行讲解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马关条约》的内容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有何不同?”学生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再问:“为什么会有这个不同、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这就将“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了。

(4)深入讨论法。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时,可设计了这样一串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普通的老百姓,你的愿望是什么?假如你是张学良,杨虎城,你有何打算?假如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你有何主张?”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老师分析国内各阶层的主张转变为以当事人身份主动探究时局,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西安事变的性质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其多角度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极好的锻炼。

5)转换角度法。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就可改问“为什么戊戌变法在历史发展中有必然性?”前者属复习性提问,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

又如,在讲“重庆谈判”背景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这一难点,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假如毛泽东去重庆,蒋介石可能会怎样?假如毛泽东不去重庆,蒋介石又可能怎样?”学生通过回答这两个多思维指向,多思维结果的问题,既真正理解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又展示了自己的观点,自信心大增。

(6)联系现实法。抗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作了这样一段开场白:“目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一再抬头,军国主义势力复活,他们否认侵略罪行,否认历史,文部省甚至通过了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这极大地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请同学们运用史实,谈谈自己的感想。”这几句话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了对“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的控诉之中,但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中国已不是当时的中国,国际形势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既要感性认识历史,更要理性认识当今中日关系,你能为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发表高见吗?”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

(7)学生质疑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探索解疑的方法,是进行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目标不仅是预设的,更是在人性化的课堂中生成的。为此,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师生多元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如商鞅变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课本中作了肯定性的评价,学生能不能表达自己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呢?比如“禁止弃农经商”这一方面显然利弊并存。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阶级性来划分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分出主流与支流.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以上提问方法都是围绕着对历史的看法,是开放性问题,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加以体会与理解,难度较大,但它远比知识性问题有价值,更应该引进教师的重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教育|不详|历史|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