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初中地理活力课堂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中,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于高效与活力的体现,这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思想:从传统模式化的刻板教学状态中跳出来,构建高效活力课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然方向。只有放开课堂的束缚,由趣促学,由感而启,才能绽放课堂真正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 高效活力 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真正接触到系统地理的入门阶段,课堂学习感受对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地理学习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恰恰这“感受”二字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就是为了活化知识吸收、导引学科内涵,让师生用心交流,为课堂创造灵活生机。教师除了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发挥出创新精神,力求直观形象、丰富多样、新颖有趣,展示出地理的特色。
  一、凝练语言艺术,优化学习情绪
  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直接载体,学生通过对教师语言的感受,能够对学科知识形成第一印象。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广、内涵丰富,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语言,非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乏味心理。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对语言艺术多加揣摩,来展示地理的联系性、深度性,并以催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为目标进行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是多变的,也可以是跨越学科的,但始终要围绕吸引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凝练。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课程“地形和地势”时,笔者先介绍了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对河流产生的影响,然后别出心裁地运用古诗“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面对着江水浩瀚东流的壮景,诗人追怀故国的惆怅油然而生。学生都非常惊讶老师怎么教上了语文啊,同时好奇与新奇感推使着他们集中精神听讲。“这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当时,诗人在北宋亡后被俘虏到北方,那么他缅怀的故国应该在哪里啊?”笔者接着提示学生诗中的方位关键词是什么。“大江东去。”学生响亮地答道。“对了,江水东流确切地反映出了我国河流的走向,而这与西高东低的地势不无关系。” 和古诗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了地理意想不到的另一面,学生的学习情绪也随之高涨。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科趣味
  地理学科可谓包罗万象,不仅人文景致汇聚,而且兼有抽象复杂的科学现象,地域跨越更是广阔无边,所以让学生们直接观察体验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加深学生直观认识带来了便利。情境创设能够将概念转化为具体,呈现并拉近到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将知识点带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由生活认知引出生动理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熟悉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个人正在电话两端聊天,视频同时切入两个不同的画面,一个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并且对另一个人说:“我们这边已经很冷了,你也要保重身体啊。”另一个人却穿着薄薄的衬衫回答:“我们这边每天都还是二十多度呢。”短短的影像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是不是很有意思啊,同学们平常和远方的亲戚打电话是不是也能遇到同样的情况呢?这就是地域差异导致气温的不同。”情境创设让地理学习增添了更多色彩,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不但课堂氛围被迅速激活,而且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与包容性也能够很好地被挖掘出来。
  三、开启问题引导,培养探究思维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地理学科更需要做到这一点。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主要时间,学生的参与度则不高,单一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学得机械、费力,思维更得不到启发。而问题的设置能够将知识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像一盘散沙,而是自然地将知识分化记忆,同时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会随着问题的深入得到巩固。但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质量是效果强化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冰雪覆盖的地区”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黑夜,那样的生活同学们能够想象吗?有一种地球上最美丽的光束,只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区域,那是什么光?地球上有唯一可以合法捕鲸并且生吃鲸肉的人种,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在冰雪覆盖的地方生存下来?这些融入奇趣现象的问题引导和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学生跟随问题已经产生了想了解的欲望,甚至还会反问:“真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真有这种习俗的人群吗?”他们的思维被问题连成了一条清晰的主线,并且随着问题从景观到人文的过渡,学生的探究范围也在扩大、加深。
  四、组织合作活动,增强课堂交流
  初中地理课堂的活力创造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精心打造,而且与教师对整个课堂环节的安排有关。课堂合作活动的增设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衔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吸收渠道。此外,活动交流的形式能够让地理课堂消除沉闷,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频率有所提升。合作活动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再处处依赖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磨合来改进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笔者提出让所有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北方人,一组代表南方人,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体会来进行“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活动。课堂上顿时一片沸腾,学生们的兴奋与活跃瞬间点燃了课堂。辩论开始,各小组的学生出谋划策,相互讨论所持观点的可行性,两组之间则针锋相对,异常精彩。“南方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北方物产丰富,有冰雪美景。”“南方人乐观勤奋,肯打拼,所以南方经济好。”“北方人直爽大方,北方历史名城多,文化底蕴深厚。”在合作活动的牵引下,学生不但思维转换得快,知识应用也非常全面,而且在南北方小组你来我往的“过招”中,知识不知不觉融合在一起,给所有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重视模拟实验,强化学习体验
  实验是检验、求真的直接手段。提起实验,多数人只会想到物理、化学,而地理课同样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地理实验不应被忽略。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抽象思维能力却不足,需要实验的引导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晰地学习知识。初中地理实验中大都以模拟为主,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另一种学习的方式,从而感受到亲自动手的深刻印象,并能从实验参与中强化知识的理解,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例如,在七年级“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感到无论是示意图展示还是模拟演示都不能让学生确切地明白公转、自转、昼夜更替等概念。为此,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模拟实验。首先准备好工具:不透明的塑料球、手电筒,然后让学生用塑料球代表地球,用打开的手电筒代表太阳,先是用手电筒照射塑料球,让学生观察是不是可以看到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再手拿塑料球从左至右旋转,发现暗的部分和亮的部分在不断地交错变化。通过实验的直观体验,学生轻松理解了昼半球、夜半球的概念,清晰明白了公转、自转、昼夜更替的活动原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操作能力,从而使学习理解更加丰富深入。
  地理课堂的高效活力展示,是一个综合创新的过程。从学生的智慧积累方式到学习意识整合,从教师的教学灵感发散到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情感碰撞,都需要科学地计划实施。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科素养提升的观念也应与改革同行,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活力散发在深层,活力体验自内心。
  参考文献
  [1]林月花.实施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2]魏东辉.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课教学效益[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3]刘海波.初中地理的课堂——课堂实效性提高途径之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习|学生|课堂|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