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论高中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材料解析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消除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畏惧心理呢?本文就史料辨析能力培养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史料辨析能力 培养方式
  史料辨析能力是历史学科的主要学习能力之一,是指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从特定的史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通过加工整理,形成较科学、准确的认知历史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含高中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历史阅读理解和历史思维的能力,又包含层次较高的分析历史结论和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史料辨析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偏重考查学生的史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高考历史试题的导向作用与新课改的要求,给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学生面对史料解析题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回答切不中要害,失分严重,导致产生对解析史料及史料题的畏难心理。因此,如何通过系统化的指导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辨析史料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达到运用史料学习历史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并大力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就高中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谈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现行的各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引用的史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拓展教材的深度,又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习惯和能力则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营造积极思维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领悟和思维能力。历史学科中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老师讲授,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强调背诵与记忆,一知半解地死记结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及合作性体现不够,严重制约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获取史料、分析鉴别史料、运用史料重构历史、寻找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这必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
  3.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有利于学科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是历史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教育的目的已由过去单纯地传授知识,向培养学习者具备“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方向转变,能力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与之相适应,教学实践中心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史料辨析学习能力,正是通过在教学中由强调教师“教”转向强调教学合一以实现教学中心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出发点,是基于现代历史学科教育观的要求,即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二、高中历史学科史料辨析能力培养的存在状况
  学生史料辨析能力是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以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分析高中历史学科史料辨析能力培养的普遍状况。
  1.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与史料辨析能力培养的普遍状况:以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普遍以传统讲授为主,偏重对教材进行详细剖析,归纳出条理清楚的教材要点,使学生几乎变成接受式的记忆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广大历史教师对史料教学的认识有所强化,虽然在客观上起到对学生史料辨析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这一做法的出发点主要是为应试而为,其结果自然地落入表面化、简单化、功利化的低层次循环之中。这种忽视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做法,其结果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应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将是长远的,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同时在日常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系统化、专门化指导和训练,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无法提高。因此,如何开展史料教学与史料辨析能力培养是当前每一位历史老师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2.高中学生史料辨析能力掌握与运用的普遍状况:首先在态度上,绝大多数学生对史料辨析题是重视的,但在潜意识中对解析史料的兴趣和信心不足,重视是出于对应试的无奈。因此,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是逐步提高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关键。其次在方法上,绝大多数学生缺少对史料的认知和对解析史料题的基本要素的了解,对史料题的基本解析步骤不熟悉,尚未真正掌握辨析史料及解析史料题的基本方法。再次在能力上,绝大多数学生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仍很弱,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差,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很弱,针对性不强;联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弱,对于设问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三、培养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教学策略
  1.精选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消除学生对辨析史料及史料题的畏难情绪。中外历史史料浩如烟海,教师必须事先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具体办法是,在史料选择范围上,先课本、后课外;在史料选择类型上,先单一、后复合;在解析史料上,先指导、后实践(这里的实践专指学生独立解析)。通过上述措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站在较高位置上审视史料、把握史料,最终正确地认识史料,融入历史情景,感悟历史的厚重感和历史时代感,“缩短”现实与历史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的目的。
  2.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史料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是培养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直接独立解析史料,多角度、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究史料的内涵,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史料的理解,阐明对相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观点,鼓励学生搜集、查找、阅读相关史料,对一些史事或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体味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史料辨析能力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首先,选择史料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立体结构。其次,在教学上不必完全局限课本的史料,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适当补充,以加深理解。再次,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适当难度,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最后,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4.明晰史料及史料题的解析步骤与技巧,提高史料题解析能力。高中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是由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分别是认读史料的能力、解读史料的能力、正确迁移史料信息的能力和结合问题综合构思作答的能力。因此,一题完整考察史料辨析能力的史料题可分为四个与四大基本要素对应的解析步骤,即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回扣教材、构思作答。其中阅读理解和获取信息为形成认识的环节,回扣教材和构思作答为凝练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环节。“四步骤”是具体的、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提高解析史料及史料题能力的关键,主要在于实践“四步骤”的具体效果如何。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明晰史料及史料题的解析步骤与技巧,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系统化的习题训练,熟能生巧,从而提高学生对史料题的解析能力。
  总之,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有效的训练,挣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勇于创新,那么消除学生对史料解析题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史料辨析能力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
  [2]季建珍.用足教材培养学生史料处理能力.
  [3]刘国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学习能力的研究.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生|历史|能力|辨析|史料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