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让课堂成为学生游艺的平台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师都渴望使自己课堂上的学习令学生感兴趣。”①仔细品味这句话,我觉得有两层意思:第一,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你采用的方法适当,且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和特点。第二,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因为学生喜欢而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好,这种为赢得学生思想和心灵而展开的“善意竞赛”,正是教育教学双馨的崭新境界,也是每一所学校追求的目标。让课堂成为学生游艺的平台,是我多年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在实践中探讨不休的问题。 
  一、“兴趣”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上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②“兴趣”的本质是学生和教师间实现真正的互动,学生的思维之水处于“无阻”状态而自由欢畅地流淌,学生的智慧之花得到碰撞而点燃,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把课堂作为游艺的平台,课堂虽小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却无限大,这便是“兴趣”的重要内涵之一。另外,课堂上学生兴趣洋溢,心境怡悦,“观念群”始终处于一种高度清晰活跃的状态,这正和孔子讲的“好之”、“乐之”相一致,和“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同理。再者,学生的兴趣必然产生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是保证信息高效传递的一个必要条件。简言之,教师课堂上“激趣”有法,学生在课堂上如同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沸腾的精神生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从而实现道业双赢。 
  二、“兴趣”的源泉 
  (一)源泉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采取的处理方法中。”③历史教师皆心知肚明,历史材料浩如烟云,历史事实不容更改,这些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怎样将不变的内容讲出新意,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应该是教师备课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1.轻“讲”重“讨” 
  课堂上,把单纯传授式教学变为双向探讨式教学。多年来,我坚持做到,每次上课时,总是先提出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在教学“唐诗”这一知识点时,我用投影给学生公布了三个学习问题:①中国为什么称为“诗国”?②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你能背出多少首唐诗?③唐诗对后世的影响,在中外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自由组合,可以下位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或许学生理解不深透,但实践证明,要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发现了“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唐代文化。 
  2.轻“式”重“变” 
  每次上课时,我总要不断变换方法,将学生引入历史的长河里,力避“程式化”,根据课文内容,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有时讲一个严肃的历史故事,将学生带入血雨腥风的黑夜,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无情与残酷,现代的进步与文明,有时说一段幽默的笑话或传说,将学生引进轻松欢悦的氛围中,有时说一个成语或出一个对子的上联,让学生对下联,让学生感到“史”而不“死”。记得有次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了“孙行者”三个字,让学生对出下联,学生一下子便有了兴趣,争论不休,聪明的学生很快就能对出“祖冲之”,这时我开始讲科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而进入状态,因为学生一旦被某种新奇的东西吸引,就越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学生兴趣的小溪就永远不会干涸,而且会越流越欢畅。 
  (二)源泉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青少年的表现欲处于一种半抑制状态,他们对某门学科一旦失去兴趣,就不仅不想学,反而有抵触情绪。如果对某门学科感兴趣,便会一发而不可收,将越学越好,初中历史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怎么教,怎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感受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体验到“作为人具有的无可比拟的自豪感”(苏氏语),让他们认为,“我们主宰着事实和现象,知识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力量”(苏氏语)。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故事”大串讲活动,一个个历史故事犹如一幅幅历史画卷,引入学生进入历史的长廊;引导学生开展“灯谜”活动,分小组进行“打擂”比赛,以准确形象、量多为优胜而成“擂主”。这样做,学生不仅自觉运用历史知识,而且“兴趣”与日俱增。 
  2.引导探究性学习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意在为探究性学习打基础。开学初,我公布本学期的“选题”,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期末将进行“论文”交流和评比,优胜者被评为“历史之星”。学生经过亲自查资料,研究分析,历史知识丰富了,“历史”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更重要的是“对于读过许多课外书籍的学生来说,课堂上所学的任何新概念、新现象都装入了他得之于书籍的知识体系中”,于是,课堂所讲的科学知识便具有特殊的吸引力④。
  初中历史课被有的人称为“小儿科”,向来不被学生重视,学生不感兴趣在情理之中,但我们是否想过,教师的“兴趣”在哪里呢?教师如有极浓厚的“兴趣”去钻研、去思考,何愁学生没有“兴趣”呢?教师的极浓厚“兴趣”终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我坚信这一点,同行们必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师|学生|历史|课堂|兴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