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课题>>正文内容

“新课程历史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本学科研究的一般情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虽然湖北省的课堂改革历经多年实践与推进,近几年也迎来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但是在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的现今,低效的课堂教学仍然成为高中一线教学的瓶颈。通过对我校一线教师和教学的调查,发现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1.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一线教师都意识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但却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方法示范,容易陷入空谈,因此急需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以指导我们的教学。

2.我校高二文理分科,相比同类兄弟学校而言,我校文科生的课堂系统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历史学科对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更为急迫,对我校历史课堂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堂仍然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课堂中讲得过多,代劳的太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不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活动缺乏。基本上就是一本教材用到底,一本教案讲到底。课堂活动和互动方法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课堂缺乏活力和生气。

    所以,历史课堂有效性研究非常及时,必须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转变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题项目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构高效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课题开展思路:

1.召开全教研组课题选题会议,讨论此课题开展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统一认识,分工安排工作。

2.从教学网站、教育学专著刊物中收集下载关于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文章和摘录,上传至历史组群,平时分头学习,定期开会交流。

3.每位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课堂实践的同时,还选择一项与历史课堂相关联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例如谈话法、辩论法、材料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导学案教学等等)。

4.每位教师在自己任教班级进行试验对象选择,在同类型班级进行实验对比,通过问卷调查、跟踪测量等方法观测试验效果。

5.在课题研究的两年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时间去省内新课改地区和省外兄弟学校实地观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通过交流学习取他人之长。

6.利用每月历史教研活动的机会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的心得交流,特别是要求每位年轻教师进行一次主题发言,谈谈课堂有效性教学实践的心得与反思。

7.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两轮历史课题组成员的全员展示课(2011年一轮、2012年一轮),并围绕课题研究任务和目标达成展开评课,争取形成在市区有影响的富有学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历史和阶段

1.2010年1月——8月,调查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与子课题组和组织机构。

2.2010年9月——2011年6月  组内选定子课题。开始收集关于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文章进行组内学习。并派代表参加湖北省的课题交流会,取经学习。

3.2011年6月——12月   全组结合学校教学质量月等教学活动开展历史有效性课堂研究与实践,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进行备课、教学、评课。

4.2012年1月——3月,进行中期总结,反思前一阶段课题推进中的不足与问题,进行各个老师间的交流反思,组织外出的课堂观摩、交流学习活动,分享兄弟学校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经验与思考。

5.2012年4月——7月,针对前期研究与实践,进行中期课题论证,每位老师提交初步的研究心得文章,并研讨后一阶段的研究方法与重点,每人侧重于课堂有效性的某一个方面展开重点研究与实践(例如课堂讨论法的运用、导学提纲的应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等等)。派代表赴珠海参加全国历史年会暨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变革研讨会。

6.2012年8月——9月,每位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实际对文章、课堂教学进行修正与完善。针对自己重点研究的内容撰写出质量高、针对性强、指导意义大的相关论文(1—2万字/篇)

7.2012年9月——11月,在全校推出第二轮历史精品课堂展示,组内开展评课反思。

8.2012年12月,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论文汇编成册,争取出版发行(补充:2013年3月已印刷出版)。

9.2013年1月,在武汉市推出两堂反映我校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成果的示范课。

二、项目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高效多元,成效突出

在本课题研究和推进的过程中,历史课题组12名老师都将自己探索的高效课堂教学成果进行了2011年与2012年两轮的全校展示,尤其在2012年全校公开展示期间,令人惊喜地看到课题推进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年轻老师的惊人成长和年长老师突破传统的创新飞越,有何军老师组织的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陶涛老师执教的高三复习专题课《近代过渡形态理论的应用》、曾美玲老师设计的《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课,邓志娟老师执教的《辛亥革命》一课、王晓宁老师执教的《马克思主义诞生》、方威老师执教的《美术的辉煌》、高三历史组老师推出的四节“同题异构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等等,各种教学方法、各类活动开展、各式课堂组织激活了课堂,优化了教学。不仅教师的教法多元新颖,而且学生的学法自主灵活,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充分地享受着学习的乐趣。教学展示得到了同行与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也坚定了老师们继续坚持、深化课题研究工作的决心。历史学科在2011年、2012年全校的评教评学位居前列,连续成为学校获嘉奖的优秀学科。在各级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与联考赛事中,我校师生表现出色,用成绩证实了课堂改革的成效。

2.课堂展示走出校门,辐射力强

在学校承担的省级大型接待活动上,频频代表华师一附中教师登上示范课讲坛的是历史组的教学精英,不论是接待香港“湖北文化探索之旅”的大型讲座,还是接待新加坡学子、马来西亚教师交流团、北京朝阳区学生等的历史课,都一致赢得了学生、教师们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媒体的争相报道。我校课堂教学在课题研究期间也走出校门,在区、市、省进行交流展示,例如邓志娟老师在2011年9月以《罗马法》一课获得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周鹏程老师在2011年底荆门一中《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几点认识》的报告得到与会老师的广泛认同和赞扬,王晓莺老师在2012年2月武汉市高三复习备考会上推出的一节年代复习课——《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与西方》引起了同行的极大兴趣,开辟了复习新思路新方法,曾美玲老师在2012年3月执教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得到高度评价,获得2011年武昌区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和说课一等奖,李迎超老师在2012年9月在全省骨干教师培训会上的《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展现了课堂活动的魅力,王晓宁老师与王丽杰老师于2013年1月在全市成功展示了历史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示范课,获得高度评价。

3.重视对外交流学习,收获颇丰

在课题研究期间,除了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外,我校历史教研组还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学习,多从其他省份、市区的兄弟学校取经,然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利用。例如:2011年7月王晓莺老师、邓志娟老师分别在学校的组织下赴山东、宁夏等课改地区深入一线课堂听课学习;2011年10月借全国历史年会在武汉召开之际,我校派出庞大历史教师阵容与会学习,合力报道历史学术研究和课堂改革动态,陶涛老师主笔撰写的会议报道见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头版头条;2012年4月全体历史教师赴宜昌,到课题合作学校宜昌东湖中学进行交流,并在高二文科班展示了一堂原生态的历史课,课后两校老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地评课,受益颇多;2012年7月,我校派出4名教师参与在珠海召开的全国历史年会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研讨会,通过这次高水平、宽视野、强冲击的年会,我校教师收获颇丰:既了解了前沿的史学观点,又分享了优质的课堂教学;既见识了国外的历史教学模式,也学习了国内课改先行省的教学方法……

4.教学研究多元发展,硕果累累

在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推动下,我校历史教研组12位老师重视理论学习、关注课堂效果、立足学生发展,在教学研究方面都有大幅提高和多元发展。例如:我校7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实际,撰写了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方法策略、情景导学策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方法策略、课堂讨论法的研究应用、课堂辩论法的研究运用、教学中图片法的研究应用、课堂史料的研究运用、导学提纲的研究应用、课堂生成性问题处理策略等多篇研究论文,其中5篇已收录进华中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一书(2013年3月出版);两年中,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和课改精神,课题组全体成员精心编写了《华师一附中历史学案》(共四册),已经出版发行使用,得到一线师生的高度赞誉,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精品学案;两年中,有数十篇历史教研教学文章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高中生学习·五星丛刊》等重点刊物;有数十人次获得近两年省市区级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评比一等奖(具体获奖情况见报告附件),获奖比例之大、获奖级别之高在市区引起高度关注;有陶涛、王晓莺、王晓宁、方威、邓志娟、王丽杰、李迎超等老师参与武汉市、武昌区重要调考的试卷命题和审题工作,成为市区命题工作的主力军;有周鹏程、陶涛、王晓莺、邓志娟、曾美玲、王丽杰、苏旸等老师在省市区级教研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是活跃度极高的历史团队;2012年10月,我校课题组荣登《历史教学》封二,成为重点推介的湖北省中学历史教研组。

三、课题研究评价意见:

(一)自我评价:

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华师一附中课题研究成果,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重大转变:能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进行有效的研究和改变,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理论上都有新的突破。

2.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自主性: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还学生课堂主人翁的自主地位,用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有效性提升明显。

(二)专家评价:

华师一附中全体历史教师积极参与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题有效教学研究·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与学习策略研究”,团结协作,创新求实,在全省的课题交流活动中承担了重要工作,以实际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理念创新引领湖北高中课堂改革。

(三)教师评价:

通过参与这个重要课题,使我们历史教研组获得了一次发展的契机和创新的平台,全组呈现出好学好思、敢闯敢干的面貌。课堂教学变活了,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科组的凝聚力增强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课题研究,是我们教学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

 

四、面临的困惑、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困惑与问题:

虽然课题研究基本顺利推进和结题,但回首整个历时两年的合作探究过程仍觉有以下困惑和不足:

①理论学习的不足,虽然课题研究之处下载和购买了大量的国内外的有效教学的专业著作和论文,但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深入和持久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课题计划了推进步骤和安排,但在实际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与学校、区、市的有些活动相冲突,使得部分原定的课题交流计划和参观考察计划夭折;有些很好的策略和尝试在个别班级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例如考试等具体的障碍和问题,难以持久的实验和实践下去。

③精力有限。学校历史组教师一共12人,除掉个别老师有行政任职,平均每个年级4人不到,却担负着全校的历史教学任务和学校的各项教研任务。对于课题的投入和深入程度,还是有所不足。幸运的是该课题是与我们一线教学实践相符合,老师基本上能一边教学一边兼顾课题,但专业程度显然不够。

④对于学生的反馈调查和数据对比整理不足。虽然有了许多教师教学方面的文字资料和课堂设计、反思、实录等东西,但学生方面的资料保存不够,对学生实验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还欠缺。

2.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强教师理论修养和教学理论的积累,争做研究型的高中教师;

二是更科学地安排课题计划,避免与重大学校市区活动的冲突,做好预案和补救方案,以促进课题的顺利开展;用课题的成效取化解来自于“考试指挥棒”的阻碍;

三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需要统筹安排和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也要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能力;

四是做有心人,今后进行课题研究要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原始资料和数据,课题研究要有理性的总结和数据的分析,才能更直观地反映研究的效果和问题。

3.该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通过我校在市区的交流展示活动中推广高效课堂研究的成果,将最新的教学理念、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方法推广辐射到中学一线课堂中去,带领一批学校、一批老师先行起来。通过对湖北省新课程标准的编写和相关论文成果的发表,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五、结题报告附件:

1.本课题项目研究样本校核心成员名单:

周鹏程、陶涛、王晓莺:华师一附中本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

课题组主要成员:邓志娟、刘新还、何军、曾美玲、王丽杰、王晓宁、杨俊明、张炳烽、方威、李迎超、苏旸等老师。

 

2. 本课题项目研究过程中已经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成果:(表格中的为部分成果)

 

成果

作者

类别

级别或出处

《关于历史课堂思维定式问题的处理》

邓志娟

获奖

2010年湖北省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案例分析法在历史教学中实践初探》

陶涛

获奖

2010年湖北省论文一等奖

《如何让传统教材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

曾美玲

获奖

2010年湖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陶涛

发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4期

《文科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

周鹏程、王晓莺、

陶涛

出版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题分析与评价》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武汉年会历史科高考改革研讨会综述》

陶涛

发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1期

《罗马法》、《秦汉经济》、《唐宋经济》

陶涛

发表出版

《高中生学习·五星丛刊》2011年8月

《“发现的时代”与“扩张的时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王晓莺

发表出版

《高中生学习·五星丛刊》2011年8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邓志娟

发表出版

《高中生学习·五星丛刊》2011年8月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和思想的变动》

王晓宁

发表出版

《高中生学习·五星丛刊》2011年8月

《工业文明的兴起与扩展》、《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王丽杰

发表出版

《高中生学习·五星丛刊》2011年8月

《通过命制试题促进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理解的深入——几道史料选择题设计的思考》,

方威

获奖

2011年武汉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顺藤摸瓜重启发,水到渠成出成效——关于“长征的意义”教学案例》

王晓莺

获奖

2011年武昌区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说说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差异》

陶涛

发表

《高中生学习》 (2011年7、8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设计、《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试题设计

方威

发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

 

《显微镜、多棱镜、望远镜》——综合演练试题

王晓莺、王晓宁、

邓志娟

发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4月

《华中师大一附中学案·历史》(必修1)

王晓莺、何军、

曾美玲

出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

《华中师大一附中学案·历史》(必修2)

王晓莺、杨俊明、

刘新还

出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

《华中师大一附中学案·历史》(必修3)

王晓莺、邓志娟、

李迎超

出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

《华中师大一附中学案·历史》(选修1、3)

王晓莺、方威、

邓志娟、王晓宁、

王丽杰、曾美玲、

李迎超

出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

《换一个角度看那些风云人物——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论>的几点感悟》

曾美玲

获奖

2012年全省中学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旁征博引客观公允 可信可读——评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方威

获奖

2012年全省中学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效性研究——读<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有感》

李迎超

获奖

2012年全省中学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从中国史学界对“历史学特征“的界定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读<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有感》

王丽杰

获奖

2012年全省中学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李迎超、王晓莺、刘新还

获奖

2012年湖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暨第三届创新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基于自主的年代复习课》

王晓莺

获奖

2012年湖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暨第三届创新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通过命制试题促进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理解深入》

方威

 

获奖

2012年武汉市中学历史“四优”评比论文类一等奖

《一道历史习题引发的思考》 

 

李迎超

获奖

2012年武汉市中学历史“四优”评比论文类一等奖

《重视历史事件的特殊性——读李泽厚<中国现代史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有感》

苏旸

获奖

2012年武汉市中学历史“四优”评比论文类二等奖

 

《把思想史讲出味道来》

王晓宁

获奖

2012年武汉市中学历史“四优”评比论文类二等奖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

周鹏程、王晓莺、王晓宁

出版

《文科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近代过渡形态理论及应用》

陶涛

发表

《历史教学》2012年12月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陶涛

发表

《历史教学》2013年1上半月刊,并收入人大书报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学》版第三期

《〈辛亥革命〉课堂辩论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历史图画的选用策略》、《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与评价》、《达标测试卷的编制》等5片文章(约10万字)

陶涛、王晓莺、

曾美玲、方威、

王晓宁

出版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历史教研组简介》

全组教师

 

《历史教学》2012年10月上半月刊封二

 

 

                                                          

 

执笔:王晓莺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题|教学|历史|课堂|研究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