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政治常识>> 第三课>>正文内容

政治常识第三课教案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框 政党执掌国家政权

教学目标

1. 政党产生的条件

2. 政党的含义

3. 政党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政治及政党的含义、基本特征、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政党与国家政权、国家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国体?国体是由什么决定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怎样的?由什么决定的?我国的国体是怎样的?由什么决定的?

(设计这两个题目,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出深层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即第三课要讲述的内容。)

导入新课

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同学们再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我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都是以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当代国家一般都是由政党执政。那么,什么是政?什么是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怎样的?等等有关问题,是我们第三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板书)

(一)政党产生的条件(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政党是否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2)政党是否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3)在我国的唐朝曾有牛党李党,明朝时有东林党,这是否就是政党?
  (以上三个问题可由学生讨论,并由学生解释这些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在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国家的一切政治事务全由君主个人独断,人民没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因此,不具备产生政党的主、客观条件,根本不可能有政党出现。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级,才具备产生政党的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政党产生的经济条件。(板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仅要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以取得自由竞争的权利,又要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处理本阶级内部的关系,这就需要组织本阶级的政治组织——政党。这是资产阶级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先进的通讯、交通、宣传等手段,整个社会经济联系空前加前,也便于掌握这些经济活动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使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地方性走向全国性。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两个方面看:只有在这种紧密联系的经济活动中,才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形成政治上的组织,建立自己的政党。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大工业生产发展为政党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是政党产生的政治条件。(板书)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确立使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都获得了参加国家管理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也获得了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活动的空间和舞台。

  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建立给资产阶级各阶级代表提供了合法的活动场所,议员定期召开会议,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决议国事,这为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3.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政党产生的思想条件。(板书)
  商品经济中竞争平等的客观要求,使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经济上、政治上的封建束缚,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反封建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为政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归纳结论: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 的革命和逐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提问:

   (1)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什么样的政党?

   (2)有了资产阶级政党是否也同时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又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第70页、第71页的两个资料。)

回答第一个问题:

  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是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党——代表当时的革新派,后来改为自由党。托利党——代表当时的保守派后改为保守党。

  资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前,是号召与组织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政治组织,在夺取政权以后,就逐惭成为资产阶级统治、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回答第二个问题:

  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是1847年在英国伦敦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

  同资产阶级政党相比较,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要晚一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并日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18476月在马克思、恩格思指导下,于英国伦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党纲。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世界上第一个一国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是1869年德国无产阶级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在1905年,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

  (针对设问的问题,通过前面讲述,教师做出归纳。)

  政党既不是随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是随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与阶级是分不开的。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以下问题:

  1)政党既然是一种社会组织,那么它是否就是一般的社会性团体?

  2)西方人士对政党也有种种理解和认识,认为是选举的工具达到个人目的的组织,这些认识是否正确?政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 (板书)
  首先研究什么是政党

1.政党的含义。(板书)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69页学生划书即可)

  怎样理解这一含义:分为三层内容:

  1)政党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
  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组织,它是为取得和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3)这一政治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政党。
  理解政党含义有八个误区要注意:(可边提问边讲解)
  误区一、 政党一定是政治组织,政治组织一定是政党。
  误区二、 任何政党都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误区三、 政党以夺取政权、掌握政权为最终目的。
  误区四、 一国有几个政党就存在几种政党制度。
  误区五、 多党制国家有多个党存在,两党制国家有两个党存在。
  误区六、 在资本主义国家操纵议会或总统选举的政党就是执政党。
  误区七、 政党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误区八、 各阶级都通过政党夺权,当代各国都由政党领导。
  从对含义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党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政治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标志。
  提出问题,引出新知识点:

  政党与其它社会团体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区别。

2政党的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板书)

A.政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板书)
  因为政党都是阶级的政治组织,是阶级、阶层的政治核心,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B.判断政党阶级性质的依据。(板书)

  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不是看它的宣言和它的口号。

  C.政党的两大类型。(板书)

政党根据其阶级属性,可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

  第二,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板书)

  任何阶级的政党其政治纲领都明确规定了它的政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政治目标则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政党与国家政权的这种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在野党因为党的人数少、力量弱而难于提出和实现本党单独控制政权的目标,但也提出各种主张,通过自己的政治活动迫使执政党或政府实行某种利于自己的政策。

  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如我国,民主党派虽然不具有执政党的地位,但它们也通过议政、参政的方式影响国家大政方针上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也能以个人身份被吸收参加政府的领导工作。如:作为中国国民党党员的宋庆龄,生前担任我国的国家副主席。(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三,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板书)

  现代政党,一般都有自己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聚集起来,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例如,我国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另外,一个政党的组织是否坚强完善,与这个政党的纪律是否严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政党一般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党纪,以控制和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例如,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的第七章,就严格制定党的纪律,作为共产党员的行为规则,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作投影资料)。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对政党的基本特征有所认识,尤其强调了政党区别于其它社会政治组织的根本标志,即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那么,对这个问题又应如何理解呢?

(三)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板书)
1
.当代,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普遍现象,以上资料及同不们所举事例可以看出,当代世界上绝大部分以国家都有政党并由政党执政。资本主义国家是由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从这个角度再来认识国家的性质:即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性质是一致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出新知识;

  政党为什么要领导而且能够领导国家政权?(学生看书讨论)

2.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原因。(板书)
  应从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板书)

  这是从政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必然性角度来认识的。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的性质决定的。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者,而政党只有领导国家政权,才能通过法定的程序,把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变成国家的法律。把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加以贯彻执行,才能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

  第二,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板书)

  这是从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可能性角度来认识的。

  提问:主观条件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并讲述以下内容)

  主观条件是指政党本身的条件,即构成政党的基本要素决定政党能够领导国家政权。

  政党的基本要素;A.政党都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纲领并制定自己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能够统一本阶级或阶层的意志和行动。B.政党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能充分地发挥战斗力。C.政党通常由本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所组成,并由一批最有经验,最有权威的领袖来主持,能够成为本阶级或阶层进行战斗的核心力量。

  政党由于具备这些主观条件,使它能够代表本阶级领导国家政权。

从一般意义上讲,是由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但具体到每个国家,并不是在这一个国家里的所有存在的政党都能领导政权,作为政党首先必须是合法的政党。其次,必须是在选举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成为执政党才能领导国家政权。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才有在野党反对党地位的政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政党的相关知识:政党的产生,特征及其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一、政党执掌国家政权

(一)政党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政治条件 资本主义民主制

3.思想条件 自由、民主、平等观念

(二)政党的特征

1.政党具有鲜明阶级性

2.政党同政权紧密联系

3.政党具有的组织和纪律性

(三)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在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 

2.一个国家性质通常与执政党性质相一致

3.主客观原因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教学目标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无产阶级政党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说当代世界各国通常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

导入新课

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无产阶级政党是伴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即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从这时起,无产阶级就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领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执政党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着两个问题:

1)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政党?是否能领导国家政权?

   资料一: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举出:焦裕禄、孔繁森实例或雷锋的实例。
 资料二: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来未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 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资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对敌作战125000多次,毙、伤、俘和投诚的日军527000多人,毙、伤、俘及反正的伪军118万多人。中国共产党发展到121万党员,军队120多万人,民兵220多万人,并且建立了拥有一亿三千万人口的解放区。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空前强大,为抵抗国民党的武装进攻,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解放战争。1946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伟大的解放战争。到1949年底,区歼灭国民党反动军队807万多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以上资料,可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必须并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学生看书第7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至75页,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定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板书)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板书)
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
  工人阶级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

  中国工人阶级还有自己突出的优点。(学生归纳)

  结论: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但不是工人阶级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而是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

  正是从以上分析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板书)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并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党的宗旨是党全部活动的根本了发点,它充分体现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板书)

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为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和牺牲。成为执政党后,要求党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大批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光辉典范。(学生看书第717282页)(可由学生举出事例:在不同历史时期,如,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

4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提问:

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
  (2)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怎样的?

  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中可以认识到:科学理论 在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而且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指导实践。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实践,必须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其重要性在于,正如列宁所说的: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教材中的引用)

  马列主义革命理论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使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由学生认真阅读这一段知识,要明确以下观点:

A.马列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B.毛泽东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C.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与毛泽思想的关系?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与毛泽思想的关系?

E.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这些科学理论为指南?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必然性。下面我们再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必然性。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板书)
  提问:

  (1)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回顾说明了什么?

  (2)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什么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生看书第75页)(这部分知识由于学生学习了历史,教材写的内容很丰富具体,可由学生讨论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依据教材的内容,教师边提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总结归纳: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归纳:

  中国近代史表明了我国当时的国家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从而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提出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一任务由谁来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1.实践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板书)

由学生回答:为什么农民阶级不能成为领导阶级?为什么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能成为领导阶级?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成为领导阶级?
  在不生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点出:其原因主要是从阶级性来看,另外还从实践中得到证明:

  农民阶级的狭隘性、保守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实践证明:农民革命最终结果总是失败的。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导致革命的不彻底,实践证明: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对此我们要着重认识这一问题。

2.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提问: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可由学生讨论,将前面展示的材料结合起来,用他们学过的近代史来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归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的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那么多牺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49101下午3点,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独立了,人民解放了,这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中国近代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做出的结论。

板书设计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性质决定:

1)、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 

2)、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忠实代表

3)、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

2、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农民阶级局限性

2)、资产阶级软弱性

3)、历史重任落到中国共产党肩上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2.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设计这两个题目,目的一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二是本节知识是建立在对上节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同一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导入新课

有人说,搞革命、砸烂旧世界,建立机关报中国要由共产党领导,这是正确的,而且实践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艰苦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否能领导?并能否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因此,本课要进一步提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讲授新课

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板书)
  怎理解这个核心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给予精辟地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一个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设问:

  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要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由什么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哪几方面体现其核心地位和作用的?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请同学们看书,教师作归纳和说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板书)

  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认识:一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必然性;二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来认识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性。三是从实践的证明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下面我们就分析这个问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板书)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以马列主义、毛泽思想为指导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作用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改变,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具有必然性。

2坚持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板书)
  第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板书)

  从前面的题目中我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家性质与执政党的性质是一致的,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统一的,而统一性则说明,巩固人民的政权,维护人民的利益,必然通过其政党的领导体现出来。中国共产党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通过国家法定程序,形成国家的法律以实现其领导。

  现阶段,我国的中心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还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一整套方针政策,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可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党的方针、政策的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第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板书)

  要明确以下几点:

1)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动乱、一盘散沙决不可能顺利进行建设。

2)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取消党的领导,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外部环境。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为维护政权的工人阶级性质,在对国家政权实施领导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使人民真正享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在制度、法律、物质上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视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进行有效的专政,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行,其结果,政权得以巩固,社会得到安定和实现人民的团结。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可靠的政治保证。当前,正由于我国政治稳定,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至19976月底,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约23万家,已开业投资企业14 .5万家,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教师可从另一角度提出问题:如果脱离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将是怎样的?同学可以讨论,教师可用文革的实例来说明。)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十年,是“打、砸、抢、抄家和批斗一片混乱的十年。当时中国的社会是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农田荒芜的状况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脱离党的领导,否定党的领导,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从这些失误中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会具备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了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条件下,那么,还应该调动哪些因素才能实现现代化?谁来调动?

  第三,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国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和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能够团体全体人民步调一致地奋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于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就能调动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学生对这个认识进行讨论,教师举例。)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人员来说,无论从党的政策上还是从理论上,都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使他们心中踏实,更有积极性。

3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瞩目成就,这部分内容由学生看书第77页楷体字。教师再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光辉成就展示给学生,并作出这部分知识的归纳。)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榜样

  当然,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失误,但还应看主流。而且我们党能勇于承认错误,大胆地纠正错误。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果断地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带领12亿人民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不可抹煞的非凡的成就。也正是如此,才更加体现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这样的能力、胆识。在中国,没有哪个政党、政治团体和阶级能有如此的力量。

  归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也只能由共产党领导,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不容怀疑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设问:

  既然要坚持党的领导,那么,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方式体现其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板书)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板书)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板书)
  (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知道其含义并可举一些简例来说明。学生看书第77页)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板书)

(提问,教师讲授。)
1
)什么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依法执政有何意义?

  (1)科学执政。(板书)
  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板书)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板书)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课堂小结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的根本保证。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板书设计

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2坚持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第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

2)民主执政

3)依法执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怎么样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教学重点

怎么样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教学难点

怎么样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

4.什么是科学执政?

5.什么是民主执政?

6.什么是依法执政?

7.依法执政有何意义?

导入新课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切实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执政党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讲授新课

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板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板书)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板书)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板书)

1.原因(板书)

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党。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这说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面向21世纪我们事业的需要,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宏伟目标。

那么应该怎样去做?

2.措施(板书)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板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使我们的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这是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板书)

A.突出党的思想建设。(板书)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保持全党思想上、政治上高度统一,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板书)

因为实现党的任务,必须靠组织的力量。党的思想统一,要靠组织的物质力量来巩固。我们党有6600万党员,340多万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整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巨大的组织优势。发挥这一优势一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以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二是使党组织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垒;三是形成德才兼备的领导层。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C.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板书)

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解决腐败问题。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防止腐败?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不正和腐败问题是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想违背的。(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作风建设防止腐败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3)加强作风建设防止腐败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体现和要求,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怎样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防止腐败?

1)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之中,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2)没有权力的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我们要加强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3)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4)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全党。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板书)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要建立和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课堂小结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的根本保证。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板书设计

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原因

2.措施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第四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邓小平理论基本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创立意义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重点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教学难点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怎么样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导入新课

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就要求我们了解邓小平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讲授新课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板书)

(一)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板书)
  1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依据。(板书)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是建立在对诸多与其相联系的具体事物的分析上,必须是在与其相应在的实践中检验证明的符合实际的理论。比如,毛泽东思想,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同样,邓小平理论的建立有其广泛深刻的客观依据: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板书)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用新 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主要内容: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坚持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是一个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很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国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要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

  第三,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由学生回答),强调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由学生回答,)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并指出判断各方面得失的标准(学生回答三个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

  第四,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是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没有改革,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兴驻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还要时行政治体制改革。(学生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一方面,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必须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由学生回答四项原则的内容)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学生回答哪三个步骤),在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几年上一个台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严治党。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九,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由学生回答一国两制 的内容)。按照这个原则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这一理论还有其它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板书)
   1)什么是解放思想。(板书)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板书)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9页中间,明确以上两个问题。)

  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举出教材中运用的例子: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理论提示的过程,进一步说明邓上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贯穿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

  教师归纳:邓小平理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各种不符合实际的僵化的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和禁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并付之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检验的理论。它体现了我们坚持的马列主义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4)邓小平理论创立的重大意义。(板书)
  这一理论创立的意义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是理论上的重大意义,一是实践上的重大意义。

  (学生看书第80页,教师归纳。)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生活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深刻和剧烈,是前人难以想象的,而人类社会实践的变化也随之发展。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所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特别是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所没有经历的也没有涉及过的新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历了这一实践,作为邓小平同志多次对经济特区和一些沿海地区进行巡视、调查研究和总结,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有关问题,也就是我们前分析的九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创立了这一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学说更加丰富和完整。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部分哲学知识,可让学生回答),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则是行动的指南。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又着重地提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只有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

1基本路线及其特点。(板书)
   什么是基本路线。(板书)

   2)基本路线的特点。(板书)

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含义实际就是明确其两个特点,即对全局的指导性,它是全党统一思想的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方针的依据,具有稳定性,这也正是基本路线区别于其它路线的关键。如,我们曾讲过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体路线等等,这些都只对某一局部工作、某一方面工作具有指导性,所以不能称为基本路线。另外,在一定时期的基本路线是贯穿这一历史时期全过程的始终的。所以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2)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经的内容。(板书)

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之时直到下个半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党制定了对全局具有指导性的纲领性的总路线,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其次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已是社会主义,但经济技术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正是从这一国情的实际出发,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所以一个中心,两上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集中体现。

  怎样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3)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板书)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从三个角度看:

  1)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看,党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看,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路线正是指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从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这一路线。

4)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板书)
  这部分知识可由学生看书,教师进行分析指导,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这说明什么?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理解?其重要性是什么?

第一、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板书)
  我国现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必然性看,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从重要性看,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须的。以经济建设中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除非有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总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板书)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奋斗的政治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确立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它们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学生看书,把二者关系的统一性表现要弄清楚)。

课堂小结

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首要的问题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保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以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板书设计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1.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客观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主题

4)邓小平理论创立的重大意义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两个显著特点

2)基本内容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4.“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主题?

2.邓小平理论创立的重大意义?

3.基本路线的内容?

4.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导入新课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讲授新课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板书)

(一)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板书)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板书)

1.“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板书)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形成“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板书)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 的内在联系(板书)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板书)

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5.“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板书)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6.“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板书)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着三大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相关知识:1.“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 的内在联系;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坚持、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板书设计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

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三个代表” 的内在联系

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5.“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6.“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框 政党制度

教学目标

1.识记政党制度含义及类型

2.区分政党制度类型

3.理解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作用及实质

教学重点

政党制度的含义、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作用及实质

教学难点

政党制度的阶级属性

教学方法

阅读思考法、讲授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三个代表” 的内在联系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4.“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5.“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导入新课

当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政党领导或控制国家政权的方式也不同,这便涉及政党制度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

讲授新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板书)

为正确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关政党制度的一般知识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概况。

一、政党制度(板书)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板书)

1.政党制度的定义。(板书)
  (学生看书后,教师讲解)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
  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执政党;参与国家政权的政党是参政党;通过其它形式干预政治的政党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对党、在野党。

  理解政党制度的定义要把握两点:首先,政党制度实质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政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方式。其次,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是它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19933月写进宪法序言中的,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确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般没有明确、具体的确认。

2.政党制度的两大类型。(板书)
  当代世界,政党的建立和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因此,一般国家都实行某种政党制度,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一类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这是指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一类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是指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同一性质的国家,其政党制度的具体形式也有差别。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板书)
  (1)两党制。(板书)

请同学们举几个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资产阶级政党最早产生于英国,它也是资本主义两党制的起源国家和典型国家。19世纪30年代,保守党和自由党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利益的代表,两党开始轮流执政,两党制在英国正式确立。20世纪20年代,自由党分裂被工党所代替,从那时至今,英国一直是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两党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两党制的另一个典型是美国,美国的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从此,两党共存,轮流执政至今 已有140多年。
  请同学思考,英国和美国是怎样的政体?两党况选与它们的政体是什么关系?学生用总统共和制第三个特点就能答出一些。

  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上议院议员是世袭或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下议院议员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两个党通过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党来组阁,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掌握行政权,也由它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个党是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少数席位的党,可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是党就是在野党。

  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哪个党的候选人竞选获胜当上总统,这个党便是执政党,因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竞选失败的党便是在野党。美国国会也是选举产生的,但两党在国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可见,英国的政党制度是与议会制相结合的,而美国的政党制度则是与总统制相结合的。根据这两个典型,我们来给两党制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

  当然,在两党制的国家中,一般也不是只有两个政党,还有些政治力量弱小的党。两党制定义中提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就更加确切。目前,世界上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多党制。(板书)

  学生阅读多党制定义,并找出它与两党制的主要区别,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实现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是由于 这些国家主要是政党势均力敌,谁的力量都不足以单独保持长期优势。它反映这些国家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出现了众多具有一定实力的政治力量,形成了众多党派,因此,执政党或是偶然在竞选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联盟。

  多党制起源于法国,在法国和意大利为典型。目前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学生阅读教材上列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党派林立、分合无常、党内有派、政见不一,造成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近期,日本政坛掀起波澜更显示了这个特点,1997年底最大的在野新进党分化成三个党,1998年月1月,民主党第六党联合成立了简称民友联的众变色镜院统一会派,成为最大在野党,其宗旨是迫使桥本阁下台。又有参议院统一会派、自由党等新党派出现。以自民党为核心的执政联盟内部各党也不稳固。据分析,一时期内,以自民党一强对在野党多弱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出现在野党联合的趋势,这也表明日本政局是不稳的。

(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板书)

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学生议论,教师讲解。)被称作为资本主义民主三大支柱之一的政党制度,以选举和轮流执政的方式取代了封建世袭和终身制,防止了个人或个别集团的专制和独裁。这对封建专制制度来说,无疑是个历史的进步。

  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深层上认识它,从本质上分析它的作用。

  (出示一幅以白宫为背影,前面是一头象与一头驴角斗的画或向学生介绍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讲述象驴之争的由来和寓意。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2.资本主义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板书)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板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资产阶级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执政都要维护资产阶级这个根本利益。正如象驴之争漫画所提示的,竞选中各党激烈的角逐,你争我夺,竞选后,执政的和在野的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看起来势不两立,实际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管哪个党或哪些党上台,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执政,轮流执政正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长期统治。

  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板书)

  (学生阅读尼泊尔大选资料,再看本框栏目中的议一议。)在尼泊尔举行第二届大选中,下议院205席尼共夺得88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比兰德拉国王按法定程序任命尼共主席阿迪卡里为新政府首相,全部由共产党人担任大臣的新内阁便产生了。尼共上台执政了。这确实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合法手段取得议会斗争的最佳成果。共产党人主张在不具备革命形势的条件下,要善于从事和利用议会斗争,宣传教育群众,积聚力量,以待时机夺取政权。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从根本上解决政权问题的。事实上,尼共上台执政并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政权。尼泊渔产王国的国家性质没有改变,尼共是受国王之命,执尼泊尔王国的政,是尼泊尔王国的政府,尼共主席是尼泊尔王国的首相,共产党人的各部部长是尼泊尔王国大臣。出现了执政党的阶级属性与国家性质相悖的情况,就是说,尼泊尔的资产阶级根本没退出政治舞台,只是暂时失利。尼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权执政,它掌握的仅仅是政府的行政权力,而这种权力受到尼泊尔王国宪法、议会、最高法院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难以将执政党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尼共在国家庞大的权力体系中对立法权、司法权根本无法驾驭,因为议会中88席是相对多数,对205席又是绝对少数。这个执政地位是十分不可靠的,仅仅维持9个月,内阁便被迫辞职了。

  泥泊尔现象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允许无产阶级政党合法存在,允许参加竞选,甚至也可能出现夺取议会多数席位上台组阁的特例,但是,资产阶级是绝不能拱手将政权交给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从根本上排除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可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绝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板书)

  两党或 多党轮流执政可调节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关系,缓和其矛盾,以保持内部利益平衡和秩序稳定。比如,造成美国总统尼克松1974年下台的原因是水门事件,然而,究其真正原因却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尼克松是西南部财团的代表,1986年竞选时也得到了东部财团的支持而一举当选总统,上任后他较好地协调和兼顾了上述两大财团的利益,1972年大选得以连任,再度上任则更多地照顾了西南部财团的利益,触犯和激怒了东部财团,于是他们抓住水门事件大做文章,迫使国会弹刻总统,结果,尼克松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洛克菲勒当上了副总统,他们都是东部财团的代表,实现了资产阶级利益的重新分配,平息了政坛危机。

  最后,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板书)

  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制造民主的假象,表面上看,人们可以对各种政党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但实际上不管选择哪个党上台执政,都没有改变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愚弄人民的手段,特别是当资产阶级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候,把矛头指向执政党,而不是整个资产阶级,再用变换执政党的办法来平息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抗议,并以此转移人们对切身利益的注意,进而放弃政治斗争。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它的类型,资本主义政党形式及其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

1.政党制度的定义。

2.政党制度的两大类型

1)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

1)两党制

2)多党制

(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2.资本主义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名称和性质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

3.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我国政党制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我国政党制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政党制度的定义。

2.政党制度的两大类型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

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导入新课

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党的性质与中国国情等多方面、多视角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领导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性、必要性。

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政党制度呢?

讲授新课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板书)
  我国存在多党派,除共产党外,还有民主党派。

(一)我国的民主党派(板书)

1.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板书)

通过近现代史学习,同学对我国的民主党派已有所了解,请回答,我国有多少民主党派?说出它们的名称。
  (用小黑板展示下表)

  各民主党派情况简表:

党派名称与简称

成立时间与地点

现任主席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8 香港

何鲁丽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 重庆

丁石孙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 重庆

成思危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1945 上海

许喜璐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 上海

蒋正华

中国致公党

1925 美国旧金山

罗豪才

九三学社会

1945 重庆

吴阶平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 香港

张克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其对革命的贡献。(板书)

从上表可见,八个民主党派先后产生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它们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些阶级和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受三大敌人的压迫和剥削,共同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要求使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分子逐步联合起来,结成同盟,组合起各民主党派,可见,当时民主党派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各民主党派建立后都各有各具特色的政治纲领,但反帝爱国的要求,坚持民主、反对独裁统治的立场则是它们的共同点。也正是这一点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一致的,使它们不谋而合地愿意接受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和共产党联合起来并肩战斗。

  (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掌握的历史事实,如,在国民党制造的校场口血案南京下关事件以及震惊全国的李闻血案中民主党派领导人惨遭国民党特备殴打和杀害;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其它民主党派也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们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等等。以此来说明各民主党派以独特的斗争方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有些人还为之献出了生命。)

3.建国后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及其性质变化。(板书)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师生以谈话方式回顾和分析这一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出力献策,贡献了力量。在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他们经受了考验,为我国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减少了阻力,增加了动力。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各民主党派进入了一个生气勃勃发展的新阶段,他们以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扣,在大陆,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他们转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随着民主党派阶级基础的这一历史性转变,其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转变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二)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容(板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板书)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大敌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领导地位便合乎逻辑的转变为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地位。它正体现了国家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是工人阶级政党执政。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这种参政由国家通过法律制度和各种措施途径保证其实现。

  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学生议论:结合历史和现实说明这种新型政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总结)在民主革命时期,为打倒三大敌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起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尤其在国共两党最后决战中,各民主党派坚持站在共产党一边,参与筹建新中国的工作,这为建国后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继续保持并发展了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尤其是当1956年,随着,我国大陆剥削阶级阶级的消灭,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已不存在,在它们是去、是留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代表中国中央及时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发了?现在看来,恐怕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肯定了民主党派要长期存在,肯定了我国实行多党合作制的长期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民主党派广泛地参政议政,参加内政外交活动,与共产党全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各民主党派都把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这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板书)
  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三项就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单独再提出来呢?(学生议论,教师讲解。)

  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从我国政党制度内部关系角度讲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家性质、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的自觉选择。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它是通过政治协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实现的。在组织上,各民主党派则具有独立性,共产党不干涉其组织内部事务。二是从整个国家角度讲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全国人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其合作关系的发展也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板书)
  请思考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的?16字方针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阶级状况和民主党派性质的根本变化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将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是指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将有很强的生命力;长期共存离不开互相监督,在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监督,以使共产党实现正确的领导和民主党派更好的发挥作用;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现彼此真诚相见,以诚相待,表明双方成则共荣,败则共辱,休戚相关,根本利益一致,共同承担  国家盛衰兴亡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相互监督,才能保证合作关系得到长期发展。十六字方针是完整统一的。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板书)

(采用谈话法,使学生从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形成及其体现的利益来理解说明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企事业单位及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如上所述,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所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的准则,共同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各民主党派都是我国合法政党,同共产党一样,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这是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对革命和建设所做的贡献及它们的性质由阶级联盟向政治联盟的转变。又从我国各党派的地位、相互关系、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及各党派根本活动准则等四方面把握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板书设计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一)我国的民主党派

1.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其对革命的贡献

3.建国后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及其性质变化

(二)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2.理解人民政协职能的特点及作用

3.区别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

教学重点

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制度

教学难点

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

2.建国后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及其性质变化

3.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容

导入新课

大家已明确并把握了上节课讲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即组织形式。

讲授新课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一)我国的民主党派

(二)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容

(三)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板书)

对于政协同学们虽没有深入的了解散,但并不陌生,报纸上、电视里、广播中经常有关于它的报导,特别是在历史课的学习中也掌握了一些关于它的知识和事实材料。这里我闪研究两个问题。

1.人民政协的性质(板书)
 (学生阐述,教师归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上述三个称谓是内在一致的,理解人民政协性质时防止产生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 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之一。
   误区二 人民政协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误区三 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政治联盟。

人民政协也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统一战线经历的发展时期和阶段。)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的发燕尾服阶段。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性质是爱国主义的。其结构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各族人民、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一切爱国力量的纽带和桥梁,政协的组织、活动和作用,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职能(板书)
  每当中央和地方召开人大会议的时候,政协也同时开会这已成常规。可这两者的性质不同,职能亦不同,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政治协商。(板书)

何谓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指人民政协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执行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这和协商是民主的、平等的,不敷衍应付,不强加于人,而是经过反复商量,充分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以达到政治上的一致。
  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板书)

  随着我国政党制度和统一战线的完善和发展,政治协商的内容日益丰富。现阶段,政协都就哪些问题进行协商呢?(引导学生细读本段教材)?包括两个文明建设、民主法律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方针政策及重要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财政预算,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大事项,等等。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已逐步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板书)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是会议。它包括政协召开的各种会议和根据需要召开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协商座谈会等。

  (师生议论,举实例说明之。)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总结了十四大以来的实践经济,对我国改革开放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确定了跨世纪的行动纲领。这一报告是19961030日开始起草至1997710日将修改五次的报告稿印发给中央和地方135个单位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一些无党派人士,争求意见。81日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江泽民到会直接听取意见,他们敞开思想,献计献策,对报告中的工作总结,邓小平理论的概括,科教兴国,祖国统一,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社会治安等问题提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报告又经四次改动,前后有800多处、涉及内容就有300处作了修改,最后才形成了九易其稿的振奋人心的十五大报告。

  政协协商的特点和作用。(板书)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具有下通各界,上达中央的特点和有利条件,使它能够在参与高层次活动和重大决策中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它坚持民主协商和求同存异的原则,使它能够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能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广泛地、切实地发扬了民主,有利于统一各党派和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动。可见,政治协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2)民主监督。(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三个自然段教材,教师再归纳整理。)
  何谓民主监督。(板书)

  民主监督是指人民政协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板书)

  政协进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守法纪等方面的情况。

  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板书)

  一是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通过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有效地监督;

  二是政协委员通过视察、举报、提案或其它形式对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民主监督的特点和作用。(板书)

  人民政协包括了我国各阶级、各阶层、各社会团体的代表人物,他们又来自各行各来、各条战线,分布于各个地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面大、制约力强的特点。政协民主监督已步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形成了切实可行民主监督机制,随着其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3)参政议政。(板书)
  参政议政,简言之,参与介入、商议评议定国家事务。它包括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又不局限于这两种职能,而是它的拓展和延伸。一般说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以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为中心议题,以各级领导机关为主要对象,以会议为主要形式,并依据一定程序和规则进行,人民政协所实施的协商、讨论、建议、批评、举报,以及视察、考察、调查,选择课题作专题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发挥专长为国为民办实事,等等。都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参政议政活动。
  (学生细读本框最后一段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资料。)

  我们从所列举的建议提案内容看,既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献计献策,也有兴利除弊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这些提案一般都是在有关专家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提出的,显示了视角的宏观和广泛,见解的独到和精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有些已进入决策,实施后收到显著效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政协的知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板书设计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一)我国的民主党派

(二)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容

(三)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1.人民政协的性质

2.人民政协的职能

1)政治协商

2)民主监督

3)参政议政

第三框 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教学目标

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教学重点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自学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人民政协的性质

2.人民政协的职能

导入新课

19943月,人民政协《章程》中将参政议政列为政协又一项职能。1995年月1月全国政协常委会对政协三项主要职能的目的、内容、形式作了具体规定,人民政协已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它也是我国政党制度向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标志。

讲授新课

三、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板书)

(一)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板书)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板书)

(启发学生从人民政协的职能、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容等方面思考和理解这一问题,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首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各民主党派广泛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以及党与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途径和方式。一方面,作为我国参政党和爱国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各民主党派,他们参政议政、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内政外交重大事务的协商,并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对国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这些民主权利的实现。充分调动了他们及他们所代表的那部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作为执政的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共商国事,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便于集思广益,以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其次,多党合作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各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协、政府、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与共产党合作共事,切实地实现了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多党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程度。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及各界代表人士的民主素养,行使民主权利的自觉性,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并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板书)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12亿多人口共同的事业,伟大而艰巨。要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共同奋斗。多党合作有利于将各民主党派及所联系的群体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两个文明建设中来。首先,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各民主党派目前共有40多万名成员,他们大多为知识分子和原工商业者,并且汇集不少国内外有影响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因此,他们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有较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报效祖国的热情。多党合作使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其次,各民主党派为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指导学生阅读本段教材及资料,引导他们联系前两框的内容了解这一问题)。各民主党派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战略对策和工作建议,如,教材上列举的提案,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他们的一些科研成果经鉴定成为国家重点项目投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智力支边、支农,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他们兴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人才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他们利用与海外的广泛联系,为国家引进外资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回忆、搜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文史资料为繁荣社会主义事业,为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等等。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板书)
  首先,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民主党派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主党派与港澳台同胞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有的是亲属关系,有的是同学、同乡、同事的故交关系,这使他们成为联系港澳台、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纽带。其次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通过他们可以了解真实情况,听取他们具体而切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正确的和平统一方针政策;宣传大陆各方面的情况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相互沟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开展各种经济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对祖国和向心力,扩大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香港的回归各民主党派做出了努力,澳门的回归,特别是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他们将做出更大贡献。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受该国经济、政治、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即由具体国情决定的。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二)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板书)
  (学生质疑、讨论,教师总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板书)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它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西方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资产阶级建立不同的政党,根源于其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多党制是调整他们之间不同利益矛盾的产物,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虽有具体利益的差别,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国存在多党派,而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是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友党,有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不需要通过轮流执政,权力转移方式来调整利益关系,不存在西方多党制的经济基础。

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板书)

通常情况下,国家性质是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党执政,不管哪个党或哪些党上台执政都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都是资产阶级专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管理的参政党,不是在野党、反对党。我们不能实行各党派互相争夺上台、轮流执政的多党制。

3.企图在中国推行多党制的实质和后果。(板书)
  7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某些人曾多次鼓吹实行多党制,并且打着民主政治改革、消除腐败的旗号,其实质是要取消共产党执政地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已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多党制能消除腐败,也不符合现实。实行多党制的西方国家腐败现象不是屡见不鲜吗?

  在中国推行多党制其后果必然是造成社会倒退、国家分裂、人民遭殃。

  (对学生的质疑教学中应注意解疑。对于学生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认识问题,在讲课的基础上还应针对具体问题释疑。比如,既然中国存在多党派,为什么不搞唇枪舌剑的电视辩论,通过竞选轮流执政呢?这是学生常常提出 的问题,不可简单的把它与上述推行多党制的论调等同起来。应强调我国的多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密切合作的友党关系,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的矛盾,意见的分歧通过协商能够解决,一个拥有5800多万党员的共产党与总和为40多万成员的八个民主党派论战、竞选,决不会成为我国任何一个党派的选择和愿望,它脱离我国国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设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出应有贡献。再如,多党制在中国没搞过,为什么不试一试?可用教材上提供的辛亥革命后党派林立局面也很快消失的史实,说明仿效西方多党制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尝试,可是行不通。再用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出现几个司令部,地方出现各种战斗队,各自为政,各搞一套,造成我国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的沉痛教训说明,多党制在当代中国试不得。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试一试的想法过于简单、过于天真了。)

课堂小结

总之,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不适合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板书设计

三、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一)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二)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3.企图在中国推行多党制的实质和后果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