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求、创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的教育问题报告《学会生存》中,把“培养创造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持续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在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因此,重视和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而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的极大包容性,它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其中尤其是哲学常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何谓创造力呢?创造力又称创新能力,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和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由此可见,创造力是能力的一种,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能力,可以表现在人类生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所以说,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而且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中学阶段又是关键。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齐抓共管,各科教师都应该将其明确列入教学目的中,作为政治课教师,更应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独到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 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学习环境
  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是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呢?美国创造力专家托兰斯说:“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的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由此可见,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要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创造性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育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僵化的评价标准,积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作为政治课教师,首先应树立这样一种教育观:不把教材的讲授作为目的,而是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开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并在其中激发和培养创造力,从而将死板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教师应由单向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获取知识的指导者转变。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与赞许,对学生的新奇意见予以重视,给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以积极的评价,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激发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要平等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制止相互讽刺和打击,尽量利用各种机会鼓励不爱表现的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醒爱表现的学生多听他人的意见,吸取他人的精华,改进自己的思路。通过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
  二、 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心理趋向,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目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积极去思维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问,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其措施和方法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密切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把学生置于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逻辑性强、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何谈培养创造力?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平时就应勤于积累资料素材,备课教学中巧于设置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典故、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富于哲理的寓言故事、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歌曲、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充分揭示学科知识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动脑筋思考问题,为思维的创造性形成背景。
  例如,在分析“量变与质变”这一问题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古代有位看守仓库的管理员,偷了库里的一两银子,被人告发,县官判打50大板。小保管员不服,县官一气之下判他死刑。其判词是:“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谈到我国的改革开放,有的谈到“西部大开发”,有的谈到知识的积累,还有的针对县官的判罚提出异议。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不断创设乐学情境,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并且做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求答案。
  三、 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
  独创性是创造力的最本质特征之一。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和大胆想象,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探索问题,引导他们用超出书本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进行试验;使他们在自己思想认识和行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同时,不是感到不安,而是感到自豪。简单说来,就是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还是要在转换角度上下功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都是立体的、多维的,视角不同,结论必然不同。对问题另辟新径,善于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思考,必然会得出新异的结论。
  例如,有为教师在讲授“内外因辩证关系”时,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并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成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思考。果然,马上就有学生“勇敢”站出来辩驳教师的观点。最后这位教师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一面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同学们得出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环境与人才”的问题,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辩论。正方辩题“逆境出人才”,反方辩题“顺境出人才”。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学生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和创造力自然也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四、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从一个出发点,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问题多种答案的能力,训练发散思维对培养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发散思维的训练应当有意识地从培养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个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练习,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自己编习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也可以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在高二哲学讲“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时,我以这一原理对“西部大开发”进行了一些分析。然后指导学生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主要矛盾”等角度分析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原因;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内外因关系、质量互变规律”等角度分析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等等。这样,使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变通和独特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 培养创造性个性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的个性特征有关。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有创造性的人具有下列个性特征:(1)健康的情感,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4)刚毅的性格,特别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例如勤奋,以及动力特征;(5)良好的习惯。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每位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管理,常常对学生统一要求、统一管理,进行一致性的诱导。这样一来,学生就必然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在解题思路、书写格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去做,很难甚至不再会去尝试发展独特见解,做与众不同的事情。事实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教育应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获得充分发展。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为目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灵活性、多样化、个别化;着力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个性,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个体独特的教学风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 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专门的创造性活动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类。就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而言,创造性活动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1)文艺表演活动。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以戏剧、小品等方式来展现它。如在讲“当代国际竞争”时,我就让学生临场扮演“克林顿”与“叶利钦”,并进行会晤,就美俄关系及国际形势发表各自的见解。(2)课内竞赛活动。如智力抢答竞赛、想象力竞赛、小设计竞赛、小型辩论赛等,这些在课内进行的小型练习赛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独创性。(3)专题讨论活动。如经济常识的“股市追踪”、哲学常识的“哲理辩论”、政治常识的“热点访谈”等。这能以多方位、多渠道的形式,增加学生信息源,既便于每个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又有利于全体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一书中说道:“在教育中,老师的时间、实验室和教室、课堂等是投入,而有教养、有知识的公民则是产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深信,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投入,有知识、有教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就一定会大量产出,我们就一定能成功地收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