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介绍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一个引言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引言是本课的导入,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把中华文化放在人类文明史中来考察,与前几课的内容相衔接;另一方面,它又引出本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即用一段概括性的论述,简明交待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指出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框下设三个目题。

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

首先是活动导入。活动用一段材料说明古代文明中的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先后中断沉寂,为下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作衬托。

人类历史上的其他几个文明先后沉寂了。可是,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同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中华大地时,就会发现,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教材通过几位外国政要对兵马俑的赞誉,体现其价值,揭示出中华民族不仅能创造古代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接着,教材用较大篇幅回顾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说明中华文化从未中断,一脉相承。最后一句“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为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埋下伏笔。

第二目“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本目第一段承上启下。教材回应了上一目的导入活动所提的问题。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教材只用了最有说服力的汉字和史学典籍加以说明。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有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功能。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汉字的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汉字为人们跨时空交际提供了便利;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产生积极影响;汉字被一些邻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汉字的应用领域。古老的汉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又一重要见证。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留下的史书,其数量之多,其规模之大,世界绝无仅有。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教材首先分别介绍了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内容,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接着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进行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具体说来,一是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二是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这一目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讲中华文化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衰微的。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二是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第二层次有两个意思。一是在近代中国,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一直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任务。二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三层次,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铸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从逻辑上看,这三个层次,沿着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华文化曾经辉煌,只是近代衰微。但是到了现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重创辉煌。教材脉络非常清晰明了,各层次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本框下设三个目题。

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材具体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

关于文学艺术,教材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学艺术的作用,即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到的作用。二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不可胜数,教材用相关链接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四大名著,以帮助学生理解。

关于科学技术,教材讲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是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三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即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四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是中国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教材用“相关链接”形式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了说明。

虽然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浪潮,中国科技明显落后了,然而,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科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方面如天文、立法、医学、数学、农学等,技术发明创造方面如四大发明、蚕丝织品、瓷器、铁器等,不仅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利用厚生的奇效,而且还以其高位势,广延亚洲,远播世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教材采用了探究活动的方式加以介绍和评价。

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演变、丰富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它们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教材采用了相关链接的方式,以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两个极富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形成为例,加以对比,说明了地理、历史等因素对文化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观点,教材又采用活动的方式,对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借用黑格尔的话“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让学生从地理因素分析两种地方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地方文化,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俗、气质性格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带有明显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关链接对史诗《江格尔》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个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本框的最后安排了一组反映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邮票图片。这是国家邮政局首次发行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主题的特种邮票。这套邮票分别为摔跤(蒙古族)、响箭(藏族)、赛马(维吾尔族)、秋千(朝鲜族)。

二、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

第一框的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此探究活动是本框的导入性活动。通过对几个先后中断的古老文明的描述,让学生产生联想──同样是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从而引起下文。

探究活动二。

教材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前面提出的观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做进一步证明。教材借用基辛格之口说明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更能创造出灿烂的未来。这表明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在过去,在现在、未来还将继续存在发展下去,中华文化前景光明远大。

探究活动三。

从教材结构来看,这个活动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因为前两个目都在阐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表现在中华文化具有辉煌的历程、一脉相承等特点,而本框的落脚点在“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里的“再创辉煌”和“文化复兴”从何谈起?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回顾,一方面使学生懂得国家衰落与文化衰微的关系,另一方面激励学生承担历史使命,再续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第二框的四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此探究活动是本框的导入性活动。通过西方人对中国的瓷器、园林艺术、科学技术的高度评价,从客观的角度评价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此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色以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探究活动二。

这个探究活动是展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前面教材所讲的“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以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古代中国文化成就的体会,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使学生感悟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

探究活动三。

为了说明地方文化的成因和特点,教材在相关链接中介绍了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特色,以及造成两个地方文化各具特色的地理原因,接着,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活动中所给的材料中介绍了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主要区别。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地方文化的差异和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另外,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家乡文化与材料中的两种地方文化作对比,并分析原因。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一方面说明不同的区域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节俭、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这些都是通过活动要传达给学生的重要理念。

探究活动四。

这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本目的重要观点“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其中少数民族的贡献体现在多方面,教材只是提到一些大家较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方面的名称,限于篇幅,并未作具体介绍。除了教材所列的少数民族舞蹈,让学生自己列举其他的少数民族舞蹈,并描述其特点,在列举其他的少数民族著名歌曲及乐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感悟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