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德育课题>>正文内容

德育生活化:小学德育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增强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小学德育改革的主题。最近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强调提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德育内容上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各教育阶段相互衔接、具有递进层次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工作主要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校德育的社会实践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改进教育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育,提高德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反思我们的德育,之所以实效差,恰恰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总喜欢设定大多的条条框框,常常过分地强调从规范出发,以规范去剪裁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教条教育学生,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过程重说教,以灌输和强制为主要方法,缺乏道德体验和品德内化,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背离了德育规律。由此可以看出,德育工作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根植于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尊重生活,创造生活,以生活为教育源泉,才能克服德育“高原现象”,求得实效。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旨在克服上述弊端,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根基,制定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德育内容序列,设计出生活化的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自我内化,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探索出一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生活化的小学德育之路。

二、德育生活化的界定
生活泛指个体经历的一切生活形式,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等等。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德育生活化就是借鉴心理辅导的活动方式,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定德育内容,设计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生活体验,并由此调整道德认知结构,改进原有道德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逐步驱使道德内化,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创造生
活。整个实践研究做到德育内容依据现实生活制定,德育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品德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谐统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首先对学校德育的现状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分析,对传统的德育方式进行总结和理性思考,从中遴选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传统的小学德育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制定各教育阶段相互衔接,具有递进层次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并由此设计生活化的系列德育活动,变传统的说教方法为活动体验,最终形成有可操作性的系列德育活动方案。
1、改变传统德育存在的内容要求过高,不切实际,编排无序等现象,依据学生现实生活,以《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按照学生年龄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德育内容进行科学地整合,形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具有层次性的德育内容序列。
2、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方法为活动体验,设计开展生活化的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品德内化,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系列德育活动方案。
3、改变传统的学生机械、被动接受道德知识为积极主动参与生活宰践,提高
学生德育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围绕上述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实践上,我们主要可以开展下列研究:
(一)构建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德育内容序列的研究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便应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的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很容易地发生作用了(洛克语)。
《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德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我们以这两个文件为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的切入点,将德育内容进行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分层次的要求。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热爱人民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方面。每个年级段的德育内容都做到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并坚持差异性原则,在每个年级段的德育内容中设计若干个等级标准,让每一位学生自行选择德育内容。通过主动参与,摘到“桃子”。
(二)德育生活化的系列活动设计的研究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儿童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断矛盾统一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朱智贤语)。发展或培养不能给予或传授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获得(第斯多惠语)。德性不是有了才做,而是经常做才有(亚里士多德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生动的生活情境,在活动中反复体验深化,才能促使学生道
德不断内化。
因此,在每一个年级段,每个德育内容的活动设计都必须各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注重学生伪活动体验,梯度设计训练,逐步加强内化,各自形成系列,然后将每个年级段的系列活动进行组合,每个德育内容形成一个专项活动系列,然后汇总形成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整体系列活动设计。
1、活动时间编排的研究
活动的时间编排旨在突出德育活动时效性的序列性、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根据教育?奶氐悖梢苑治婊逃⒁辉乱恢氐憬逃统9嫘越逃?BR> (1)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每一个有利的契机,突出时效性,及时开展的教育活动,它的教育内容主要以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和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为主。
(2)一月一重点教育
一月一重点教育是指借鉴以往德育的季节性惯列,结合节日、纪念日等因素,每月确定一个重点内容开展教育活动,突出活动的序列性和可操作性。一月一重点,的基本设想为:
九月,爱学习,遵守纪律教育 十月: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月;热爱科学教育 十二月:良好意志品格教育
一、二月c热爱人民教育 三月,文明礼貌教育
四月;集体主义教育 五月: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
六月: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教育 七月: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渗透在每一项活动的讨论、交流之中。
(3)常规性教育
常规性教育是指根据学校实际;利用一些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开展的常规性的、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如我校长期开展的“创杨哲商中队、建杨哲商小队、做杨哲商好队员”活动。
2、生活化德育活动的基本程序研究
生活化德育活动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学生道德情感,进行自我反省内化,最终形成道德品质;它的基本流程可以设想为:
(1)体验动情。首先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或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保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然后在情境中充分体验,产生丰富的道德情感。
(2)交流明理。心理学研究发展,同龄儿童之间的智力启;发最容易被接受,学生道德认识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他们思想的碰撞。‘因此在学生活动体验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辨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最后对道德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3)自省内化。道德认知深化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性思考,自‘哉反省,自我领悟,逐步促使道德内化。
(4)外化践行。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训练。因此,在学生自省内化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最后外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3、生活化德育活动设计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生活化德育活动从生活材料来源角度划分,主要包括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育活动和真实生活实践教育活动。这两类活动各有侧重点,前者重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后者重在深化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集体活动,或小队活动,或个体活动,因“效”制宜,结合进行。
(1)设计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生活情境创设方式主要有;教师或学生表演式、描述式、红领巾电视台录像播放式、生活情境录音播放式等,它的缺点是学生体验生活的间接性,优点是教育的时效性强。依据教育内容,主要可以设想开展下列形式的教育活动。
①优秀人物榜样示范,促使学生品德同化
②引导角色换位,激发道德情感
③开展是非判断,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④针对问题行为,开展成因分析,追溯问题根据,提高道德认识。
⑤根据现有问题行为,引导学生分析如任”其发展将会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进一步深化道德认识。
⑥利用电视等直观媒体进行情境感染,激发学生道德,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⑦引导学生自我描述生活片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
⑧根据学生实际,有意识创设生活情境,进行隐性测试,检测学生的自觉主动行为,驱使学生道德内化。
(2)设计真实生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
设计真实生活实践活动应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进行充分体验,产生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从而改进原有的道德行为,并逐步促使道德内化。每一个活动基本可以根据上述话动程序进行操作,活动设计逐步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定主题,自己设计方案,自主开展活动,根据教育内容,主要可以设想开展下列活动:
①当好生活角色。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每次有重点地当好一个生活角色,在反复生活实践中逐步强化,趋于自觉,不断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训练。因此,在学生自省内化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应当根
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最后外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3、生活化德育活动设计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生活化德育活动从生活材料来源角度划分,主要包括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育活动和真实生活实践教育活动。这两类活动各有侧重点,前者重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后者重在深化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集体活动,或小队活动,或个体活动,因“效”制宜,结合进行。
(1)设计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生活情境创设方式主要有;教师或学生表演式、描述式、红领巾电视台录像播放式、生活情境录音播放式等,它的缺点是学生体验生活的间接性,优点是教育的时效性强。依据教育内容,主要可以设想开展下列形式的教育活动。
①优秀人物榜样示范,促使学生品德同化
②引导角色换位,激发道德情感
③开展是非判断,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④针对问题行为,开展成因分析,追溯问题根据,提高道德认识。
⑤根据现有问题行为,引导学生分析如任”其发展将会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进一步深化道德认识。
⑥利用电视等直观媒体进行情境感染,激发学生道德,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⑦引导学生自我描述生活片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
⑧根据学生实际,有意识创设生活情境,进行隐性测试,检测学生的自觉主动行为,驱使学生道德内化。
(2)设计真实生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
设计真实生活实践活动应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进行充分体验,产生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从而改进原有的道德行为,并逐步促使道德内化。每一个活动基本可以根据上述话动程序进行操作,活动设计逐步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定主题,自己设计方案,自主开展活动,根据教育内容,主要可以设想开展下列活动:
①当好生活角色。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每次有重点地当好一个生活角色,在反复生活实践中逐步强化,驱于自觉。
②过好每天生活。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然后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过好一天生活”活动,让学生自我规范在家里、在社会、在学校的行为,逐步从有意规范到自觉行动。
③当好“实习家长”。通过引导学生负责处理家务,促使学生深切体会家长的辛劳,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④自主处理生活中违纪事件。学生的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生活中经常还会发生违纪事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事件针对性地让一些同学自主处理。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
⑤开辟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学工学农基地等等。
⑥开展调查、访问活动。调查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品是如何来的,开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可以对家乡的面貌、企业的创业发展历程等进行调查,也可以对生活中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成因进行调查等等,访问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直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⑦开展各项生活实践能力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促使道德内化。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德育改革的主流。世界让许多国家在怎样更有成效地实施德育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虽然各目的方式略有不同,推出的方法又各具特点,但其中极为趋同的一点就是:将学生置于三维网络之中。所谓德育三维网络就是以儿童的活动与交往为线路,将学校、家庭、社区联成一个立体网络实现信息互道,费源共享,从而提高主穗良的实效性。这些林林总总
的课题研究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和迁移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本研究预期在通过交流明理、深化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品德自省内化这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人员分工(略)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略)

八、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分年级段,具有层次性的小学德育内容序列,增强德育内
容的层次性、可操作性。
2、通过研究,设计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系列活动方案,为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性提供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
3、通过研究实践,探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良好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
的教育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育人功能。

*本课题由台州临海市哲商小学承担。课题组组长:秦选强,成员;张丰、王学苏、
林正 叶方强、张文君、胡玲萍、李文珍。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