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今中学2005~2006年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1、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何地,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说明 ( )
A、化现象无时不有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特色都存在差异 D、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2005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是 ( )
A.文化的力量 B.政治的力量 C.经济的力量 D.军事的力量
5、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 (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设的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6、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亚而得名。最初是为了消除城邦间 的战争而举办的。后来由希腊走向世界,成为现代奥运会。从文化的眼光看,奥林匹克运动由希腊走向世界的原因是 ( )
A.奥运会推动了和平 B.奥运会没有国界 C.奥运会规模最大
D.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7、教育是———特有的传承文化的 : 活动 ( )
A.人类 能动性 B.动物 主动性
C.人类 主动性 D.动物 能动性
8、“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 )
A.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只要本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C.推崇外来文化,否定本民族文化
D.既要拒绝外来文化,又要反对文化创新
9、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 )
A.全部吸收、共同发展 B.兼收并蓄、古为今用
C.全盘否定、拒绝危害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0、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 )
A.“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B.“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C.“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
D.“排外主义”和“极端主义”
11、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 )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 B.该国及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1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13、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贸易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 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14、有一首歌中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 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中国四大名著,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学艺术的魅力。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 )
①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享化巨大的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韵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域外文化的理解 ③是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
17、2005年6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斯塔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重申愿推动两国包括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和旅游在内的人文文化领域的交往。上述举措 ( )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遵循了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 ( )
①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②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③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④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1995年10月22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 时,向联合国总部赠送了一件寓意深刻的礼物——世纪宝鼎。这尊宝鼎,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更体现了它在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创造更伟大的未来的决心,体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决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要
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②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③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兼收并蓄一切人类文化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就不能发展,也不能前进,更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 ( )
①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 ②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③积极参加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④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A.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民族精神是 ( )
① 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 ②爱国主义的表现
③民族文化的精华 ④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A ①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即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或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或由于异族入侵,或由于内部的动乱,这些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惟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 )
A·文化性 B.包容性 C.开放性D.保守性 、
23、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
① 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4、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维新运动出现 ④洋务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25、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应该做到 ( )
①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②反对侵略,保卫祖国
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 统一 ④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之所以说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不是因为 ( )
A、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推动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功能
B、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
C、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包括民族精神在内的民族综合素质 、
D、它可以保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27、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迎接这一挑战,根本之策是 ( )
A.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B.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D.抵制洋垃圾的进入
28、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的道理是 (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29、人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要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 ( )
A.“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心外无物”
B.“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惩前毖后,治痛救人”
C.“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空前绝后,雅俗共赏”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0、费孝通说:‘铭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 )
A.吸收本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B.推崇外来文化,拒绝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既要拒绝外来文化,又要反对文化创新
31、中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应坚持的方向是( )
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
C.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向
D.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2、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 ( )
A.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B.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C·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D.坚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3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使民族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是 ( )
A.立足于实践,和西方决战到底 B.立足于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D.否定一切西方文化
34、文化影响人们的 ( )
①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③实践活动 ④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 )
①它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它是肤浅短暂的影响 ③它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它是有形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③④
36、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是动和静的完美结合。它的设计别出心载,独树一帜,是目前最有神韵、最完美的奥运会会徽。由此可见
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B、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
37、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B、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38、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9、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1周年的日子,红军在长征中孕育的革命精神,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0、“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我的中国心》的这句歌词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二、不定项选择 (每题2分,少选得1分,共20分)
4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是( )
A、 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之所在
B、文化建设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C、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D、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2、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作用有( )
A、 能更好地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B、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D、消除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的完全统一
43、一个民族和国家,有了先进文化的指导,就能够永葆生机活力,自强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这是因为( )
A、 优秀文化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决定着社会经济的性质
D、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44、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45、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节日各有不同,也有共同。下列对民族节日认识正确的是( )
A、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惟一标志
D、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46、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的张扬,正是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
A.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发展 B.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C.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D.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47、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 ( )
A.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B.学习西方文化
C.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D.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48、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做到 ( )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B.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D.大力引进外国文化产业
49、在现阶段,要发展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坚持 ( )
A.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0、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
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C.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推动文化发展
第Ⅱ卷(共70分)
三、简答题
51、现实生活中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是什么?(8分)
52、(1)传统文化有那些特点?(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什么方面?
(3)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0分)
53、 1964年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一封信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批示。“古为今用”,就是吸收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益的精神的成分,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为反映现实服务。“洋为中用”,就是学习一切外国文化成果中有益的东西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为丰富发展中国的文化服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经毛泽东同志高度浓缩与概括,其外延自然也就扩大了,同时也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10分)
(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2)文化创新意义是什么?(3)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四、辨析题(8分)
54、认同本民族文化,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五、分析说明题
55、材料一:2004年8月2 2日,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 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第一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期间,各地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6、背景材料: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亨廷顿炮制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亨廷顿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划分。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而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更甚之,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18分)
(1) 如果你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请你评析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
(2) 你认为一个国家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3) 在当前你认为中国发展什么样的文化请简要说明?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 上一篇:松昌中学05-06学年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 下一篇:文化生活期中试题(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