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哲学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张涛:藏族群众眼中的汉族“牦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华网西宁1月12日电(记者陈凯 陈国洲)“只有牦牛才能在海拔3900多米的地方拼命干活!只有牦牛才有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脾气!”说起张涛,安冲乡吉拉村村委会主任龙仁描述他像壮实的牦牛。

    张涛,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玉树灾后重建第二项目部经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玉树,你很难一眼把他和当地藏族群众区分开来:一样黝黑的皮肤、一样的“高原红”、一样强健有力的大手。从2010年玉树灾后重建开始,张涛已经在玉树坚守了三年,三年的高原生活造就了张涛的高原形象。

    龙仁等吉拉村的村民之所以佩服张涛是因为他们深知在吉拉村进行大规模重建有多么艰辛。安冲乡吉拉村位于大山深处,进村要翻越海拔5000米的高山,穿越一条在悬崖绝壁上、只容一辆小型汽车通过的蜿蜒山路,遇到风雨天气,道路泥泞难行。

    为保证施工材料和设备及时到位,张涛组织工人们把机器设备和建筑材料拆卸后用马车、三轮车,甚至肩扛手抬,几次倒运到工地。越野汽车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悬崖,道路艰险让有着十几年驾龄的老司机都胆战心惊。作为项目经理的张涛,在这条路上走了不知多少趟。

    援建后的第一年,吉拉村的房屋已经施工完毕,当地群众住进了新房。等到第二年,张涛回去的时候发现,因为当地的河岸比较低,到了冬天河水结冰后一层层的就会漫到村落里来,冰有二三十公分高,威胁到河畔住房的安全,也对群众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张涛立即向中国建筑玉树灾后重建指挥部申请,建议修建一堵挡冰墙。随后一座200多米长、1.6米高的挡冰墙矗立在河道和村落之间,解决了村民的大难题。这道墙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汉藏友谊墙”。

    三年下来,张涛和他的团队在玉树灾后重建中实现了多个之最:最大的民生工程州人民医院,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州行政中心,标准最高的红旗小学,五个居民住宅项目2000余套住房最先交付使用……

    张涛说,能够参与玉树重建他感到非常光荣,他说,希望在全国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建筑都能质量过百年,即使再面临灾难突袭,也不让无辜生命受到损害。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群众|重建|建筑|玉树|牦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