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主观题解题步骤

认真审题,正确把握题意和要求

审题1——审设问

1.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详细回答,若分值较低,则没有必要在上面过多地费时费力。

2.弄清楚一共是几个大问题,大问题当中是否包含小问题。

3 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范围。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知识的范围,扩展性论述题则不明确限定知识的运用范围,但在带着问题审材料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找出范围。也有的属于开放性的问题,一般并不限定范围,不论用什么知识,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行。

4.要紧紧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作答,这样才不会使答案的重心发生偏差。

审题2——审材料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审题3——审图表

1 审读标题:一定要明确图表的标题,有时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

2 从纵横两个方面审读图表

3 审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4 审读附注、注释。

5 审读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

确定论据(寻找理论根据)

就是根据材料意思,寻找书本上的理论依据。确定组织答案的书本知识,也就是找到材料和教材知识的切入点(或结合点)。

1.分清答题知识所在的范围,是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按要求理清思路,千万不能张冠李戴。

2如果知识是哲学常识中的,还要看题目的要求,是唯物论、辩证法 、认识论还是人生观部分,不能找错地方,也不能用错原理。

3 有时同一问题,可以用多个原理来说明,没有必要把所有原理都用上,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择优录用,就是选最恰当的原理用.同时用原理也要注意适度,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像 "材料体现了哲学常识的哪些道理 "一类的问题,通常用三个原理,最多不过四个,再多就起反作用了。

三.认真组织答案

1.现在的文综题不倾向于详细回答,对于设问简明扼要的回答就可以。看分下笔,踩分组织答案要点。

2.要求字迹工整、勿污点、勿潦草。同时,要防止三种错误倾向:

①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一味地堆切理论,就理论而理论的空谈。即只见理论不见材料的错误做法。

②一味地照搬材料,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即只见材料不见理论的错误做法。

③虽然理论与材料都有,但不能使二者相结合,而是相脱节,是两张皮。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平时的考试中,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出现的诸如" ------"的材料体现了如下的哲理,然后列一排子哲学原理,就是这种错误的典型表现。

★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归纳与解题方法探究★

⒈“体现型”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2003年第39题第⑴问: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2004年第38题(32分)第⑶问:“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

▲“体现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例:36.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30分)⑴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一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

联系所给材料: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

联系所学的知识:教材中阐述的我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共有6个方面,即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我国对外政策包括五个基本点。

三疏理作答:经过比较、对照,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符合了题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点。

附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观点)。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观点)。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协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材料)。

⒉“反映型”

“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

2002年第38题第⑴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分)

▲解题方法:“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⒊“为什么型”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2001年第40题第⑸问: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强?

▲“为什么型”的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⒋“怎么办型”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2003年第38题第⑴问:根据所学政治常识,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8

2004年第39题(60分)第⑸问: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10分)

▲“怎么办型”的解题方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例:41.⑷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二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全国人大”——立法机关、“国务院及地方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先后查处……”——司法机关)、联系所学的知识(按照教材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这样便不难整理出答案。

附参考答案: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⒌“意义型”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2000年第36题第⑵问: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5分)

▲“意义型”的解题方法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例:41.⑶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

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答: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附参考答案: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⒍“认识型”

“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2001年第39题第⑶问:从哲学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10分)

▲“认识型”的解题方法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例:38.⑵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判断表态(是什么):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阐述道理(为什么):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明确做法(怎么办):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