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开拓新视野 提升新能力 探索新道路 深圳人要做“排头兵”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耗电总量、用水总量、垃圾产生量实现零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碳排放持续下降……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用这些具体的要求表述着对生态文明的理解,用这些具体的行动实践着对生态文明的探索。

既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更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和环境容量小市,要想继续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必须高擎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从观念、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谋划,让自己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列。

深化“顶层设计”,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视野

深圳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条例、一个决定、一项规划、一批工程和一项考核

“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新时期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刘忠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谈到的是深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刘忠朴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条例、一个决定、一项规划、一批工程和一项考核。

看似简单的每一项,却都内涵丰富、任务艰巨。

一个条例,即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作委员会于2013年组织起草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文明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目前,《条例》正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

《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深圳市政府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开展规划环评,加强区域环评和战略环评工作。“我们都知道规划环评是必不可缺的,但目前我们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环评处相关负责人担忧地说,规划环评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但现在很少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个决定,即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酝酿深圳市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将从战略高度、全局视角出发,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对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进行梳理和整合,对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为深圳发展指明方向。”刘忠朴总结说。

一项规划,即制定完成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年)》。

一批工程,即通过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确定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项目结合,等于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体系。

一项考核,即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机制。深圳正着手将相应的工作任务、目标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中,建立生态文明考核体系。“绿色大考”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年度考核等次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目前,考核对象包括10个区、10个市直部门和12个国有企业。

提供“生态产品”,提升环境服务新能力

政府应履行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绿色的植被等基本环境服务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绿色的植被等基本环境服务的责任。

围绕“生态产品”的概念,深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早在2005年,深圳市政府就颁布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划定了974平方公里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规定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外,禁止在其范围内进行任何建设。

2006年,深圳市又全面落实“东西贯通,陆海相连、疏通廊道、保护生物踏脚石”的生态空间保护战略,完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启动“四带六廊”生态安全网络建设。

在水环境方面,深圳在向其他城市学习了先进经验后,开始推行“河长制”。

按照深圳市市长许勤提出的有关要求,深圳以“河长制”作为切入点,坚持生态治河理念,综合实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雨污分流、河道治理、景观绿化等工程,加快推进河流污染整治,恢复河流自然风貌,

创新监测体制

遵循有利于科学划分管理职责、提高监测公信力、提高监测数据质量、降低监测行政成本、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原则进行改革

重建河流生态景观。

目前,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和龙岗河通过生态补水,基本实现了市民休闲亲水的愿望。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深圳在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同时,也迅速结合地方实际推出了被称为“深圳四十条”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这套方案在细化污染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方法和目标。比如对机动车,就规定了黄标车的淘汰、燃油升级、LNG燃料替代等。

新近成立的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大气处虽然只是临时机构,但是已经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大气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虽然基础较好,但是与发达国家城市还有差距,要完成国家提出的目标也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但是深圳有信心通过协同控制,为市民营造蓝天白云的生活环境。

在城市绿化方面,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虽然没有具体负责绿化项目,但是由原来的“局”升格为“委”后,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规划”,掌握全局工作。

据介绍,目前深圳全市建成绿道网总长221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45.05%和16.5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建成各类公园824个,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在土壤环境安全方面,2012年,深圳启动了全市土壤环境污染调查、污染场地再利用的环境风险评估,以及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确保“菜篮子基地”、饮用水和农作物等的重金属等指标达标,确保农产品和饮用水安全。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土壤环境总体尚算安全。

实施“绿色新政”,探寻绿色发展新路径

发挥政府部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为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深圳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实施了一系列“绿色新政”。

首先是利用战略新兴产业驱动生态文明。

据介绍,深圳将继续深化落实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政策,着力扶持并培育一批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此外,深圳市将环保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范围,着手全市环保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布局,全力打造3~5个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同时,着力推动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是利用绿色交通体系助力生态文明。

深圳正在多管齐下,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目前,深圳地铁运行里程为178公里;新能源汽车超过5000辆,是全球将新能源汽车最大规模应用于工程交通领域的城市;划定公交车道695公里,公交分担率超过50%。

按照计划,深圳将力争在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1100辆港口拖车、420台起重机等港口设备的“油改气”或“油改电”工作,实施低硫燃油鼓励政策,或使用岸电的优惠政策,探索建设“绿色港口”。

最后是用最严格的环评制度保护生态文明。

深圳市对超浓度、超总量的项目“一票否决”;对完不成污染减排目标、环境功能区达标要求和治污保洁任务的区域流域实施环评限批;对不能完成限期整改的污染企业,依法强制关停和淘汰。2015年,深圳市完成了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流域内全部重污染企业的关停、淘汰任务。

“2012年,在GDP突破1.295万亿元的情况下,深圳市实现了用水总量、汽柴油销售量、制造业用电量分别下降0.61%、1.79%和1.06%。”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生态处负责人认为,这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得益于深圳实施的一系列“绿色新政”。

在所有深圳人眼中,环境质量正逐渐成为深圳拿得出手的一份“成绩单”,成为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的一张“王牌”。当然,要想守住这份“家底”,继续将深圳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还需要历久弥坚的耐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毅。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建设|环境|深圳|文明|生态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