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成都垃圾分类全新模式:垃圾贴上二维码变身积分换礼品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贴上了二维码的可回收垃圾,当天就能被收取、计重、变成积分 蒋铮 摄

  居民仔细浏览积分对照表,选择最合意的日用品 蒋铮 摄

    成都垃圾分类采取“孵化”模式,初期由政府补贴,企业进社区回收,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企业自负盈亏

    垃圾贴上二维码

    变身积分换礼品

    “哒哒哒哒”……9月的一天,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东锦城A区1栋的周大姐在物业中心又打了一排二维码,一共15个,这些二维码是她家垃圾的“身份证”。

    二维码背后的信息链,周大姐不懂,但她明白:贴了这个不干胶“身份证”后,垃圾就能换洗发水、肥皂粉、洗衣液,甚至还有手机和话费充值卡。“咱家洗衣粉基本上不用买,靠换垃圾就足够了,我现在打算努把力,把洗发水也解决了!”周大姐捂着嘴有点不好意思、掩不住的笑意。

  周大姐眼中的“垃圾换宝”活动,是成都市垃圾分类项目的一部分。截至9月16日,成都市的垃圾分类已经覆盖120个小区、超过7万户家庭。通过垃圾分类,2012年,仅锦江区79个小区就收集了可回收垃圾450多吨,改变了被焚烧或掩埋的命运。

  成都市城管局环卫处长赵华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根据规划,到2015年,成都中心6城区所有物管小区垃圾回收实现全覆盖,并开始在非物业管理小区试点;到2020年,成都中心6城区所有小区和物业的垃圾回收实现全覆盖。”

  9月15日上午9时,上东锦城小区的空地上又摆起了工作台,旁边停着一辆卡车,一群年轻人把几大箱崭新的日用商品、一台地磅挪下来。过了一会儿,另一辆贴着“环卫”标志的全空卡车开到,在一旁静静等候。居民们也聚集过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袋子,里面各自装着纸盒、报纸、塑料壳……

  保安员小张乐呵呵地和带队的片区主管王鑫打着招呼:“小胖,今天带够礼品没?上次都没得换够!”“带够了、带够了!”王鑫的“小胖”外号已经在整个小区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搞不清垃圾分类,随时可以拨打小胖的手机!

  这是绿色地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次常规的现场垃圾回收积分换购活动。迄今为止,绿色地球已经为94个小区、5万户、近20万名成都居民持续提供垃圾分类回收服务。像这种进社区现场的兑换活动,预计今年要举办超过2000场,确保每户居民每个月至少能在社区现场参与两次兑换。

  由兑换“牵引”的垃圾分类正在这些小区蓬勃生根。除了把可回收垃圾直接拿到活动现场计重、兑换积分、换取礼品之外,居民还有更方便的兑换方式:将可回收垃圾扎进一个袋子、贴上每户唯一对应的二维码,然后直接扔入“只吃不吐”的专用垃圾回收桶,当天就能被回收、计重、变成积分。

  住户罗大伯刚刚用380积分换了一大瓶洗发水。380积分,相当于19公斤混合可回收垃圾,或者4.75公斤废金属,或9.5公斤废塑料,或38公斤废纸。“以前都是一股脑儿扔,现在家里都养成习惯,纸、金属、塑料、玻璃另外装进一个袋子,我家婆娘甚至会把牛奶盒都洗干净收起来,攒够了就拿来换礼品,既实惠、又环保!”

  覆盖8万户后,企业自负盈亏

  “成都市中心城区有常住人口600万人,现在才覆盖了5%不到,要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任重而道远;但庆幸的是,经过5年左右的探索,目前的主导模式已经越来越清晰,关键词是‘孵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赵华介绍。

  “孵化”?这可是高新产业的专用名词,和“收买佬”似乎有点不太搭。对此赵华解释,所谓“孵化”,就是企业的发展初期由政府补贴,待企业规模上去、不再亏本后,便停止补贴、让企业自立门户。

  据介绍,垃圾分类回收初步分拣后、卖给专业回收商的收入,基本上全部要用于购买积分换购的礼品。当覆盖面超过8万户后,企业才能跨过盈亏平衡点。

  据悉,在垃圾分类试点中,成都市曾经尝试过政府“包打天下”、小区物业公司承包、社会企业参与三种模式。实践证明,政府是行业主管部门,“赤膊上阵”宣传力度大、投入大,效率却很低;物业公司贴近居民,比政府的工作做得细致,但因为小区规模有限,“麻雀回收”形不成规模效应,成本赔不起;社会企业参与优势十分明显,一是更加专业、二是产生规模效益,把“亏本”的垃圾分类变成赚钱的垃圾回收“聚宝盆”。

  以“绿色地球”为例,成立伊始,由于规模总量上不去,初期投入的100万元很快耗用殆尽,不得不暂停运营一年多。2011年,在新契机下,企业通过政府竞标,赢得特许权,回收规模不断扩大,单位成本也不断拉低,“孵化”指日可待。

  “绿色地球”与锦江区的“孵化协议”如下:

  2012年年底,垃圾分类回收覆盖2万户居民;2013年年底覆盖5万户;2014年年底覆盖8万户。为此,政府部门将分期提供总计2300万元补贴款。8万户正是“绿色地球”的盈亏平衡点,跨越平衡点,“绿色地球”不再接受政府补贴款,自负盈亏。“绿色地球”执行总裁汪剑超对跨越“8万户”充满信心。

  汪剑超介绍,目前“绿色地球”还只是承担了“收买佬”的收集功能、废品收购站的粗分功能,而产业链条的收益规律是“涵盖越长越挣钱”,“下一步我们要实现对纸张打包、塑料分类粉碎的专业回收商功能,这样的话,垃圾分类回收的毛利可以高达20-30%,盈利空间更大。”

  积分不是重点,环保才是关键

  通过对成都居民的调查,羊城晚报记者发现,实现垃圾分类大覆盖,既难也不难。“难”在居民“怕烦”,“不难”在于居民的环保意识比想象中更强。羊城晚报记者发现,环保意识已经在居民心中扎根,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不难。

  以“绿色地球”为例,企业在某小区启动垃圾分类和回收、教育居民自行分类和投放,常常在1周时间内,就有10%以上的住户参与;1个月内,20%的住户参与;3个月左右,达到30-40%,半年后达到60%并趋于稳定。

  垃圾分类对家庭来说效益可观:如果一个家庭100%地履行垃圾分类,将有40%的可回收垃圾用于兑换积分,按照三口之家一个月产生100公斤垃圾计算,理论上可兑换800积分,相当于2瓶著名品牌大洗发水、或者40元手机话费,是相当不错的一笔收入。

  “我们甚至发现很多用户积极分类,却‘懒得’兑换!”汪剑超说,常常发现有用户囤着大量积分直到过期也不换,“催他们来换,他们的答复往往是:没空来换、也不在乎这点积分,他们在乎的是参与到环保中来。很多家长也希望通过在家里实现垃圾分类,让孩子养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成了一堂潜移默化的教育课。”

  为什么还有40%的居民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汪剑超解释,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时间分类的家庭,以中青年人士为多;一种是更在乎效益的家庭,“毕竟,拿给废品回收站能直接换钱。”

  汪剑超还发现,居民怕“烦”。“比如说分类太细,就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高难度分类,看起来是一步到位,实际上反而让市民彻底放弃。”汪剑超建议,垃圾分类大致只要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三类即可。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积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