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中小学网络教学:一次考验几多思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今年4月24日起,北京137万中小学生因“非典”疫情停课,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了。为将学生的学习所受影响降到最低,北京市教委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应对这次突发事件。除了与电视台合作开办“空中课堂”,还利用市教委的网站开通了“课堂在线”,并指定八家实力雄厚的重点中学网校承担网上教学的任务,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
临危受命,“数字校园”优势尽显
谈来也巧,在2002年10月的时候,我曾参加了北京二中举办的一个素质教育系列展示活动。作为二中“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重要环节,“数字校园”就是学校的信息化。当时,漫步于学校装备精良的网络信息中心,听着教师们洋溢着自信又多少有点优越感地介绍着数字校园概念,我感慨学校办学思路的超前,也在头脑中打了个问号,这些东西究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多大作用呢?然而,在“非典”的特殊时期里,北京二中号称“无疆校园”在数字校园的意义和作用,似乎才真正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它实用和管用的一面,很多人不再把它仅仅看作是参观的摆设。
登陆二中的网站(http://www.bjn2ms.net),可以看到页面右边专门开辟了“非典”时期征文浏览区、网上教学区、资源下载区3个版块,十分醒目。“网上教学区”采用BBS的形式,分设了5个版块:征文浏览区、教案资源区(教师的教案以及学法指导等,可以供老师和同学下载)、课件资源区(教师制作的课件以及音频与板书结合的“二中本校课程”)、试题资源区和学生答疑区(提供全天2小时提问的功能,教师答疑时间为上午9:00~11:00,并有具体课表)。其中“答疑区”,分高中和初中两部分,其中又分学科,每个学科一个讨论区。
学校停课以来,高一(5)班的杨晚晴同学一直是通过学校的网站查看每天的课件和新闻,还通过网上教学区听到自己熟悉的老师的声音。有了问题,就到答疑区去请教。东直门中学的牛卓超同学,也在假期里利用二中网站的答疑论坛讨论问题。他说,一些问题很难有标准答案,上网上论坛的最大收获还在于看到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开阔了思路和眼界。
网站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作用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在组织管理上,构建了一个教委、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及时通报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听、可看、可交流的虚拟课堂。
如果按类型分,网上教学提供的内容可以分成四类:第一是“课程”——包括旧课、新鲜课(同步、辅导、讲座);第二是题库(同步、考试)、课件、教案库;第三是教学资源库、研究院性学习网站;第四是网上论坛答疑、在线答疑。在二中副校长李奕的眼里,网校是数字校园概念的外延。像二中一样,很多学校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教育机构,有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除了可以提供课件、教案等相对静态的教学资源以外,随时听取教师的新授课、与教师远程互动等都是基于学校的网校的突出特点,也是网校的其中应有之义。通过校园网将教师的新授课随时上传,那么用户看到的才是真正与校园教学同步的新课。比起一些商业网校,将其所录制的乐题授课教案反复播出,只随时间变化有少许补充或更正的做法,基于数字校园的网校的优势显而易见。现在,北京二中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实时视频采集头,每天采集到的新授课,已经部分上传到校园内部网上,只是还没有对外开放。可以想像,当等到其他地区的学生也可以坐在家里上网收看某位教师的课的时候,那么这位教师拥有的学生就不止是在课堂上的了。学习者在一个网络编织的课堂里与远方的教师、学生同步上课。到这一天,“无疆校园”也就真正名副其实了,李奕校长的“网校”概念也必将深入人心。无疆校园通过互联网延伸,通过互联网而变成无疆,从而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效益。
网络环境,如何突出一个“学”字
必须意识到,网上学习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网络环境的特点等因素,要在课程中设计各种针对提高学生能动性的环节。否则很难让一个活蹦乱跳的学生,可以像在课堂里一样端端正正地在电脑前坐上45分钟。
北大附中网校督学、王鹏远老师认为,特殊时期的网络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上。认清学习者的教育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就成为网络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网上教育资源的组织者必须从学习者的心理出发,把学生的需求与技术的优势(可能同时就是传统教学的劣势)想清楚是组织好教育资源的前提。技术对于远程教育固然重要,但教学创意、教育资源比较起来更为关键。例如,设计练习环境,需要考虑有评价反馈信息。学生在电脑前作练习,有及时评分和没有及时评分效果大不一样,有时间限制与没有时间限制效果也不相同。其实,网络的练习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出升级与降级的练习或进一步的学习指导建议就会对学生有更大的帮助。又如,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设计适合他们的不同内容,由于电脑屏幕的空间是有限的,学生上电脑的时间又不能太长(这一方面出地学生上网费用的考虑,另一方面上网时间太长容易造成疲劳),因此内容的设计必须最充分高效地利用电脑屏幕的空间与学生上网的时间,他一上网就抓住他,这需要从精选内容、讲究质量、表现生动几方面考虑。例如,操作怎样才能简单,栏目的标题怎样才能醒目,文字的可读性如何,必要时文字需要一步一步地呈现,还可以考虑声文同步、超媒体链接。例如,可增加在线听力练习(英语),有声课堂(文科),在线模拟实验(理化生),手写模式的讨论版,学生之间的交流园地……
毕竟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活动,除了网络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要了解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殊性外,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学习的方法。北京二中的李奕副校长针对网络学习容易出现的低效问题,给学生的网上学习提出了4点建议,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不错的参考。(1)上网漫无目的不停浏览,缺乏目的性。在进行网上学习前,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和目标,访问哪里,需要下载什么,计划搜寻什么资料等要很明确,确保高效的上网学习。(2)不会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所以,要进入网上学习,就一定要静下心来,真正以学习的状态进入。有些学习材料、试卷不妨打印出来做更好。(3)参与网上答疑时,不会提问,答疑效率低。建议学生要在“离线”状态下学习、消化有关知识,经过自我练习后提出高质量、有思维深度的问题。网上提问时不要“在线”等待,问题提出后可以先下来,过一段时间再上去看老师的回复。(4)学会关注他人,发挥群体效应,在网络环境中寻找学习伙伴,相互借鉴和帮助。学习中的问题不一定非要老师才能解决,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时更精彩。(5)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同学们晚上下载课程和试题,白天做。集中好问题,在上网问,用E-mail可能更好,不在网上停留时间过长。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驰骋于网络这个虚拟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平时也有人注意,但往往突出了它优势的一面,比如,突破时空限制、自由交互、资源海量等等。一旦落实到具体的一门课程上、一节课上,我们就会面临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教师答疑的技巧、登陆网络的细节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网络学习还是一句空话。
网络教学大显神通仍需时日
北京八家重点中学网校(名单见文后相关链接)提供网上辅导、北京教育信息网开通课堂在线进行答疑(http://study.bjedu.gov.cn/)以及提前开通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http://www.cbern.com.cn)等等,这些看起来是应急的举措改变了很多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从4月24日到5月6日这两周里,北大附中网校主页访问量达到429万,学生登录人次达到93.6万,注册的新用户达到6.08万,在线答疑数量达到11.42万。5月上旬,北京教育信息网每天的访问量均在百万次以上,每天有近2000人同时在线。
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经受住了特殊时期的检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网络教学的应用其实并不遥远。但是,网络教学真正在学校教学中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北大附中网校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介绍,有的学校动员了上百位教师投入网上答疑,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引起服务器过载等故障。还有一些学校把一些上课的实况放在了网上,试图表现实际上课的场景,但对于拨号上网的学生,由于硬件和网费的限制,较难收到预期效果。教师由于输入速度和设备的影响,反馈慢、直观差、过于简单,答疑的质量受到了很大限制。
北京市教委开通的课堂在线,以BBS的方式,按学段和学科分不同的讨论区。从学生发的帖子来看,有的跟学习沾边,有的则纯属玩笑,比如,猜谜语一类。整体上看,发帖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这是网络BBS的特性决定的,自由发帖决定了控制讨论内容的难度。而且教师答疑以一对万,甚至数十万,很难说效果如何。如果设专人根据本学科教学进度维护论坛,筛选讨论话题则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另外,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常有图形和特殊符号,教师和学生必须能够将这些图形和符号贴到论坛里,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相软件的使用技能,否则只能望网兴叹。
最让北京市教委信息中心张洪波主任感慨的是,北京有的郊区县的部分地区居然收不到北京8套的电视节目,处于这些地区的学生也就无法看到教委提供的“空中课堂”的教学内容。电视的普及程度远比网络要高,但还存在死角,存在没有落实的地方。网络的普及程度远不及电视,自然也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就是从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来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委提倡教师要积极参加到同步教学活动中来,应做到能随时为学生答疑。然而,面对网络媒体,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茫然,不会用,不知道怎样在网络环境下组织教学。
平谷区属于北京较偏远地区。这次停课过程中,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也开通了网校。但记者了解到,北师大平谷附中数学教师贾海容任教的一个高三班上,60多个学生中只有3个学生家有电脑,且具备上网条件。语文教师胡金成感叹到,平谷区学生的主体在农村,农村的电脑普及率不高,能上网的就更少,就是有再好的网上教学内容,学生也无法受益。在电视与网络两者间,胡老师更倾向于网络具有的互动功能,但要注重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和相应调整。
谈到网络应用,张洪波主任说,我们在进行网络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时候,多进行的是正常课堂环境下的网络应用,却忽视了课堂之下、学校以外的网络教学如何开展,缺乏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的确,网络在传统课堂45分钟的实践之内所发挥的仍是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不以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为唯一来源,那么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如何组织才更符合网络媒体的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单位是什么?中学阶段是不是可以开设真正的网络课程?由被动到主动,一些教师身临其境地体会了一把网络应用于教学的便捷,也使一些教师深刻地体会到网络不像想象那么虚幻,而是可以对教学实际发生作用,但怎样用好网络,怎样利用网络实现教育仍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课题。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思考:理性、建设性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主任苗逢春认为,这次突发事件催化了网络教育的应用。但暴露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二是突出反映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相关人员信息素养的欠缺和应急能力的不足。针对人的因素,苗逢春主任重点谈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所涉及的四种人员。
1.技术人员。首先是技术支持人员,包括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的技术素养亟需提高。为了应对非常时期,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提前开通,访问量突增,出现了服务器不堪重负而崩溃的情况。暴露了有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对可能到来的情况估计不足,没有及时准确地预计到网站访问可能出现的峰值,因此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况。此外,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非常规发展阶段,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包括硬件建设和维护能力,软件支持能力,网络课程的技术开发、提供和管理能力等,都面临空前的考验并有待提高。这些素养既是支持中小学度过“非典”难关的技术保障,也会在“非典”后的常规发展时期为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提供难得的、当然也是必要的技术支持。
2.教师。这次事件是一面毫不留情的镜子――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现状映照得格外清晰。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我们无法全面地、定量地描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现状,但当网络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时,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当此非常时期,预想非典之后的平静发展期,每个教师都可对照下述两个主要方面(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素养绝不仅限于此)反观自己的有关能力并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首先是教师的一般信息素养,即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得心应手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对网络教学这一特殊教学方式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包括根据学科和学习者的特点,利用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设计网络课程的能力;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和服务,发布、管理网络课程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等。
3.学生。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尤其是学习过程中的元认识能力较差,在没有成人监控和指导的“纯网络环境”下顺利、高效地学习就存在很多需要克服地障碍。为此,一方面,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发展需求和非认知特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证,并针对学生的这些方面增进网络课程的针对性和可管理性,将网络教学与其他师生互动方式结合,以使网络教学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抑制网络教学固有的缺陷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将网络教学与适当的“面对面”(或者电话)的授课和监控相结合。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如果过分或者单纯依赖网络教学,教育主管部门网络教学的良好初衷迟早会演变为“网络放任”,成为学生的“网络漫游”、“无目的的网络生存”,甚至“网络放纵”,以致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4.家长。当网络教学在“非典”时期活生生地复制学生的学习后,一些家长对网络教育的认识较前有所转变。当要帮助孩子在家里有效地通过网络学习,家长仅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家长信息素养差距更为明显。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作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和辅导者,家长的配合和监控,对孩子在家里的网络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提高自己相关的信息素养,至少(也是最为迫切的)是学会如何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并提供合理的监控和帮助。
在非典时期,网络充当了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膨胀式的发展。但苗逢春主任同时提醒到,不能用非常时期的网络教学应用率来衡量我国常态下的网络教育水平,必须冷静地思考哪些特征仅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哪些特征是可以存留下来的。例如,学生上网学习的时间、同时在线率、网络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例和地位等等很可能会在非常时期过后迅速冷却甚至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能够对教育信息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表现在相关人员的观念提升和能力建设方面。一方面,上述相关人员对网络的认识和利用网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无疑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起到加速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段时间的集中使用、“强制性”的培训和自我发展活动,相关人员的网络应用水平会有所提高并产生深远的效益;另外,某些经得起考验得应急性产品,如一些优秀课件、确实适用得网络教学平台等,在“非典”过后得洗牌阶段会被淘洗出来,并顽强存留在常规期的校园和课堂中。
一次偶发事件,使我国原本按部就班进行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加速的可能。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转变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纠正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评价标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一次实战应用的检验,少了些浮躁,多了些经验,或许我们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踏实。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计算机辅助教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