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五课>>正文内容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目的]

(识记):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

(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运用):通过实践,掌握认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教学难、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合当前的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课地点]高一(6)教室

[开课时间]2003521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之前,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实践和认识的相关含义。现在请哪位同学回忆一下,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

生: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开门见山地提出本课的内容。)

师:不错,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今天,我们将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辩正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幻灯片显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提问):

进入高中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中我们参加了哪些实践活动呢?

生:军训、东方绿舟、……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回忆起曾经经历的实践活动,为之后的教学安排做铺垫。)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在东方绿舟度过的欢乐时光。

(幻灯片显示):

短暂的军旅生涯

——东方绿舟活动小记

(显示在东方绿舟时期所拍的照片。让学生再次重温那段时光,并且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些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照片,那可否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东西?

A生:我第一次拿起了真枪,我这才知道原来枪是很沉的。以前看电视的时候,总觉得拿着枪是很威风的,现在知道其实也挺辛苦的。

B生:我学会了搭帐篷,在学校了是不可能学到的。

C生:我学了一套军旅拳。(若时间允许,可叫该生在课堂上打上一套。)……

师:正如同学们所言,通过这次短暂的军旅生涯,我们得出了如此多的认识。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认识。

(过渡):

首先我们就来看一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的认识,是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同外界发生联系,把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来,再机关难过头脑整理加工形成的。没有实践,一个人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

1、(播放录象):

录象画面截取两段形成鲜明对比的水流:先播放风景优美的海滩景色,再播放受到严重污染的污水横流的画面。

师: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自然界是一部自荐与人的大书,我们无需费尽心思去理解它,它会厚着脸皮闯入人们的生活。可是,通过刚才的画面,我们发现长久以来对于自然我们有着很深的误解,我们始终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可是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意识到了错误所在,人与自然应该互相包含,共存于地球上。

(幻灯片显示):

几组照片显示:

过度放牧 草原被吃光 导致了沙漠化

(在此,进行双语教学尝试)

师:这两组画面带给了我们极大的冲击,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而是通过我们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和我们人类是相依相存。

(过渡):

对于自然界的理解来源于我们的实践活动中,那对于我们自身的人类社会,我们的认识又是从何而来呢?

2、(提问):

经典著作〈〈西游记〉〉影响了一代有一代人,那它的作者吴承恩又是如何写出这部脍炙人口的名著呢?

(提示:可试着先问一些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

师:对于人类社会的认识,同样来源于我们自身的实践活动。

(过渡):

综观近代社会中的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发现,我们可以发现,几乎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的。没有科学实验,不可能有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和量子学说;没有科学实验,不可能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蛋白质的发现。科学实验已经日趋成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

3、针对目前最为关注的“非典——SARS”病毒研究工作,展开讨论。

(可先让同学说一下他们对于现在对“非典病毒”研究情况的了解)

(幻灯片显示):

展示目前对“非典病毒”的研究成果照片。

师:科学家们通过科学实验,加深了我们对“SARS”病毒的了解,并且在今后的科学实验中,我们必将进一步加深对这种病毒的了解,揭开“SARS”之迷。

小结:

变革自然的生产活动

变革人类社会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科学实验

(过渡):

浪漫主义者曾对科学的产生作过浪漫的解释,认为科学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奥秘的好奇、对事物的兴趣及生来就有的求知欲望。比如,古人仰望灿烂的星空,萌生出无穷的遐想,他们企图揭开天穹中各种玄妙之迷,便创立了天文学;又如,古人看到了鲜花的美丽,听到了虎啸猿啼,便创立了生物学┄┄,事实真的如此吗?

综观世事变迁,古老的天文学 直接起源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冶炼金属的实践决定了化学的勃起;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则促进了地理学和制图学的发展。

通过这些,我们知道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组织学生讨论)

针对目前SARS流行,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特别是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发言┄┄

师:近来由于SARS的流行,在我们的实践中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我们该如何来防止SARS蔓延,如何从自身做起,如何针对这种疫病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

(幻灯片显示)

《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对于“随地吐痰”的处罚规定:

1984 首次写入处罚规定,罚款额度:02

1988由于甲肝爆发,罚款额度上升:10

2003 SARS盛行,罚款额度调整:200

可见,当实践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促进实践中的人们不断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2、(举例提问):

通过幻灯片显示,提问学生,这些新型工具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师:实践的发展也给人们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使认识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过渡):

我们从实践中获得了认识,又在实践中发展了认识,那我们通过实践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又通过什么来检验呢?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由于此内容在第八课中会单独讲解,在此仅简单讲解)

播放影片:《猫狗大战》片段

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提出问题:猫狗为何是冤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简要叙述即可)

总结:实践和认识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实践是为了认识,认识的目的又在于实践。

教学后感: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在认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对于该节内容的讲解,如果单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使得学生往往产生似是而非的状态,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对于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也作用不大。政治课有其特殊性,既要兼顾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德育教育,因此,在此节内容教学中,我更多地就地取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令他们由衷地感到“哲学无处不在”。

由于之前同学们刚经历了在“东方绿舟”的国防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他们学会了不少,以此内容作为导入部分,一来可以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激起兴趣,二来可以试着让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事实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也是兴奋异常,反应热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在导入部分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正课部分,我考虑到本节内容包含较多,必须对它进行适当地详略安排,在比较了前后相关内容后决定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两个内容为主讲内容,并且通过多媒体方式,以当时的热门话题“非典病毒研究”、“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抓手,展开教学,由于借助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这节课中依然有不足存在,没有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一大遗憾。比如说,在提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我事先考虑到一个话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其中其实涉及到了“认识”对“实践”的某种关系,可惜在教学,我没能把握住这个话题,未能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不能不说是一个憾事。尤其在“二期课改”中,要求教师能尽量作到让学生多思考,在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实践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