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原题分析]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一) 最佳选择题

[题例1]2000年高考试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从1999111日起恢复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征税。这将有利于

增加国民收入 增加财政收入 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调节个人收入

A B C D

[破译思路] 国家对居民储蓄存款恢复征收利息税,这是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又一重大举措。

本题以此为情境,结合经济常识中国民收入相关知识设置选题,一方面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是否关注;另一方面考查考生以经济常识的重点概念是否理解。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这一作法,不过是改变了社会财富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原有分配比例关系,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它并没有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故 的观点是错误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 组成的B题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而含有 ACD三题都不能入选。

[题例2] 20001年高考模拟题社会主义税收之所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根本原因在于

A. 在我国,国家是税收分配的主体

B.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税收直接用之于民

C.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我国税收是全体人民缴纳的

[破译思路] 这是一道关于我国税收性质的基本题,不同性质的国家在税收有有其共同点,就是税收都是取之于民,国家都是税收要分配的主体。不能选A。我国税收取之于民,并非直接用之于民,国家将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各项事业,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B项也不应该选。从根本上说,社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税收性质的不同,剥削阶级国家取之于民的税收完全用于统治者的奢侈浪费,用于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而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税收不仅取之于民而且用之于民,答案选C

(二) 不定项选择题

[题例1]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试题)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

A. 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B.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

C. 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

D.社会总产值减去同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破译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民收入”这一基本概念以及对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是国家的净收入,是新增加的社会财富。从物质形态上看,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限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从价值形态上看,是社会总产品减去同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故CD是正确的选项。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部和包括耗费的生产资料部分,这一部分转移来的价值部分,不能选A。国民收入主要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而不是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故B项了不能入选。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D

[题例2]

根据我国税法,下列哪些情况下公民应该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注:由于高考缺税收方面的试题,故补充一道这方面的题)

A. 从境外取得应税所得并在我国境内居住一年以上的个人

B. 从境内取得应税所得但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C. 从境外取得应税所得但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D.从境内取得应税所得并在我国境内居住一年以上的个人

[破译思路]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也就是说,1。只要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以上的个人,不管他的应税所得是从境内还是境外取得,都应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2。只不过是从我国境内取得应税所得的个人,不管他是否居住在我国境内或居住多长时间,都应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只要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之一,就符合2,故ABD三项是符合题意的,应当选。选项C既不符合1也不符合2,因此不能判定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能入选。

(三) 简答题

[题例1]2001年高考模拟题)

有人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或建成,为实现21世纪我 经济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因此,国家财政收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收益也越多。

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

[破译思路] 这是一道具有辨析性质的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财政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国家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对经济建设的支出才会增多,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和个人也会受益。另一方面,国家财政主要源于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得影响。最终也交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对题中的观点应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绝对化。

[答案要点] 1)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则国家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就多,同时也有利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国民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和个人也会受益。

2)但是,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得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题目观点没有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作具体分析,而是简单、绝对地作出判断,因而是不准确的。

(四) 论述题

[题例]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下列表格并回答问题。

1 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单位:亿元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其他

1991

1992

1993

232797

260816

308220

54870

57501

85076

35922

37375

55225

19486

18722

24506

表2 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和盈亏总额 单位:亿元

年份

固定资产

利税总额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1991

1992

1993

950719

1098265

1330437

166115

194412

245470

36700

36927

45264

(1) 这两个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现象?

[破译思路] 该题是一道图表达式论述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应用和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涉及财政收入、所有制结构、国企改革等。题目的第一问属于“是什么”的问题,要求考生审读两个图表归纳出各自反映什么经济现象。考生在审题时,一是不能忽视两个表格各自表头语,这是十分重要的,它明示了是何种经济现象;二是比较表格中横排,竖排的数据变化,从中揭示出问题的实质。从表1中可看出: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等,但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最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从表2可看出: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额在逐年扩大,向国家提供的利税也逐年增多,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在增加,说明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还不高,国企面临扭亏为盈的艰巨任务。题目的第二问属于“怎么办”的问题,既然表1国家财政收入是由国有经济为主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提供的,我们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表2中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额和利税总额表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亏损额的增加表明必须采取措施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

[答案要点] 1)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成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也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作出了贡献。

2)近年来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在扩大,对国家的贡献在逐年增加,但亏损额也在增加,经济效益还不高。

3)在所有制结构上,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4)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搞好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对企业中至关重要,而且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