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原题分析]企业和经营者

(一)最佳选择题

[题例 1] 据报道,仅仅十几年时间,我国就发展成为电冰箱生产大国,改变了进口冰箱垄断市场的局面。从引进冰箱生产线和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一跃而发展为出口冰箱,进而出口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其中一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关键设备,还返销曾出口技术给我们的国家。这表明,我们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A.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B.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C.促使企业大规模参与了国际分工 D.推动了技术和资金的输入

[破译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准确作出选择,关键是对题干列举出的事实作去粗取精的分析。我国电冰箱生产,原来是进口产品垄断市场,我国从引进冰箱生产线和技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先是满足国内市场,进而出口产品和生产设备,甚至还把产品返销到我们最初引进技术的国家,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结论是我们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最佳的选项只能是B,这个变化过程虽然对世界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都不是主要的,故AC两项是不足以对题干提出的事实作出结论,而D项明显与题干的事实不符,故不能选ACD项。

[ 题例2]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这不是实行私有化,因为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

A.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 B.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改变

C.企业向国家承担的纳税义务没有改变 D.企业受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没有改变

[破译思路]

该题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考查考生对我国经济制度性质的理解。要求考生把我国国企改革中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与实行私有化区别开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私有化”,“私有化”是指私有制取代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为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私有化”也就意味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私有化问题说的是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问题,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决定的,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实行私有化。出售一些小企业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改变,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题肢CD明显与题干不符,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同样要承担纳税义务和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题肢A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不少考生误以为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而误选A项。因为作为国有小企业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商品交换已经过渡给买主(私人),使国有小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题例3] 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

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D.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破译思路]

这是一道跨课知识的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涉及我国的分配制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仅仅从“分配制度”上去思考,不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是很难正确判断的。同时这又是一道因果型的选择题,题肢与题干要构成因果关系。国有企业的职工个人消费品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分配原则相同,不等于劳动报酬都相同,因为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盈亏状况是各不相同的,经济效益好,盈利多的企业,劳动报酬就高,而经济效益差、亏损的企业,劳动报酬就低,所以,正确的答案为B

[题例4]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79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根本途径是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A.政府减免企业债务 B.剌激内需扩大市场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银行加大贷款力度

[破译思路]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本题反映了2000年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这一重大热点问题,这是一件大事,充分说明我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要准确作出选择,首先要弄清楚题干的具体要求,国企改革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银行等的行为是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外部条件,所以答案是C。

(二)不定项选择题

[题例1] 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下大力气制止重复建设。这有利于 1999年广东高考试题)

A.调整所有制结构 B.优化资源配置

C.保持地区平衡发展 D.避免生产能力过剩

[破译思路]

此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综合性较强,内容涉及国有企业的改革,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以及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重复建设是指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水平低,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重复建设必然导致产品积压和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设备闲置,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因此,制止重复建设有利于避免生产能力过剩,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故BD为正确选项应当选。重复建设只涉及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与所有制结构没直接联系,故A项与题干无关,不选。虽然制止重复建设必须改变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状况,但制止重复建设决不是为保持各地区平衡发展,只能说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因为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保持各地区均衡发展,制止重复建设就是要使各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特色经济。故C项不能入选。

[题例2] 1995年国家共抽查了5288家企业生产的6713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5.4%,较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要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就必须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A.不断增加产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大力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

C.强化政府对质量问题的监督和管理 D.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破译思路]

本题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明确怎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此题涉及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但单纯的市场调节也有弱点和缺陷。市场自身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会诱发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国家必须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以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因此题肢CD应当选。增加产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与产品的质量直接相联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与生产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联的是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只能意味着该商品的价值量增大,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是不断缩短,而不是增加,因此,题肢A应排除。大力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如果是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加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这会带来利润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如果降低产品的成本不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强科学管理,而是靠偷工减料,使用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那么,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生产出来的只能是质量低劣的不合格产品,因此,大力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不一定会提高产品的质量,故题肢B也不能入选。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题例3]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2000年全国有95%左右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取了救济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A.完善市场体制   B.调节个人收入

C.减轻企业负担   D.缩小城乡差别

[破译思路]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部分企业职工下岗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对这些职工是置之不顾,还是满腔热情,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完善。2000年全国有95%左右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取了救济金,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的重大成就。怎样认识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所以答案是AC。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企业和经营者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