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浅谈“学困生”出现的心理原因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层面上,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他们自我概念消极,求知欲和好胜心低,焦虑情绪严重。笔者就“学困生”出现的心理原因谈几点看法。
  一、自卑是“学困生”常见的心理现象
  一般人常认为,自卑的原因是缺乏自尊心,实际上并非如此,可以说自卑是一种畸形的变态的自尊。几乎所有的严重自卑者,都是性格内向的人,他们感情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又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经不起任何刺激,只是以消极的防御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时时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场出丑。在一般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刺激,自卑者却感到特别受不了。每一次学科测试都有可能让“学困生”的心理受到打击,有的甚至失去信心和自尊,害怕亲人询问成绩,不敢与教师、同学亲近,虽然渴望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但又怕他们嘲笑自己,心理充满着严重的自卑感,在课内沉默寡言,不爱主动发言,教师提问时,情绪紧张,声音低沉,生怕讲错,生活上胆小谨慎。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源是有“天生笨”的思想包袱,不论做什么事,都认为自己一定比不上别人,不敢去尝试,由此引发自卑感,导致成绩下降,从而压抑他们的进取心。“学困生”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对自己的学习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虽然他们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但他们取得的成绩与自尊的要求相距甚远,因而他们处于强烈的自尊要求与不断加重的自卑心理的折磨之中,把接受在校教育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久而久之成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懒惰、贪玩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困生”在主观上也想把功课学好,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又不肯下工夫,怕吃苦,有的上课不求甚解,课余不懂不问,作业遇到困难时,又想走捷径,图省力,有的表面上请同学帮助,实际上只要他人说个算式或结果就满足了,有的干脆看人家的或抄别人的。“学困生”一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做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在刚上学的时候,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在课堂上就能全部掌握,只有很少的家庭作业,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来温故知新,于是一闲下来就玩。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习量的增多,作业量也逐渐增加起来,而这些学生依然玩心不减,耽误了学习。
  三、对抗心理
  对抗心理也就是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学困生”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一般来说,“学困生”智力并不比其他学生差,但由于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当,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很强的对抗心理:你要我好好学习,我偏不学习;你要我认真做作业,我偏不做,而且还要打扰其他同学;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账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
  四、焦虑、畏惧心理
  尽管“学困生”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内心希望跟上同学们,然而,学习不得法,学习基础差等原因致使他们一时难以改变现状,产生焦虑情绪,长期压抑情绪,造成紧张、畏惧心理。“学困生”因害怕家长的臭骂,害怕教师的冷眼,于是考试作弊,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他们上课因担心教师提问而注意力不集中;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怕别人讥笑,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五、自身生理原因
  一般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影响他们对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在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学习没有计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思维奔放,情绪不稳,课堂上交头接耳,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缺乏克制力。学习方法不当,课后不能及时重温课堂信息,致使完成作业困难,再加上多数是在低年级中成绩不好,基础知识特别差,当时已被确定为“学困生”,任课教师又因转化上有困难而提早放弃,造成高年级积重难返。到了高年级,随着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难度增加,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随着增大,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论文|历史|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