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教师要通过调查,和学生沟通交流等多种渠道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寻求对策。“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持续而又艰巨的任务,切忌盲目、急躁。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非智力和生理缺陷而造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通过调查,和学生沟通交流等多种渠道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寻求对策。“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持续而又艰巨的任务,切忌盲目、急躁。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是学生的基础,分析农村学生形成“学困生”的家庭原因主要有五点:①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微薄,生活质量偏低,这对于城市而言是显而易见的。②农村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受到大人的宠爱,习惯了在溺爱和放任中的生活。③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④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使得家庭构成暂时缺失。⑤不良风气在家庭中的潜存。这些原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初中在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原因是在校学生成为“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但对于“学困生”的产生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原因主要有四点:①农村中学对于学生的考核标准还仅限于考试成绩。②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导致对于某些课程的重视度不够。③学校现已具有的教学设备的使用频率偏低。④教师的个人行为对于学生的不良诱导。这些都是导致形成“学困生”所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社会原因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不良的社会风气败坏了人们的思想。②社会竞争的潜规则使得学习失去了动力。③信息的畅通使得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
  (四)自身原因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高,道德修养不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自身。主要有以下四点:①知识储备底子薄。②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③缺少自信,不够踏实。④心理上处于叛逆期。
  二、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一)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和家长双方首先要端正态度,平等相处,心平气和地进行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并相互谅解。在学习方面,教师应督促该生家长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提醒家长给孩子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在生活方面,家长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与教师沟通交流,可以采用电话或当面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在家里的各方面的表现和教师作以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而且有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动向,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的寄宿生而言更因如此。
  (二)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因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讲究育人的方式和方法,正确合理的处理宽严相济的度。“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有学识,更要有德和才。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既在于他有渊博的知识,更在于它有高尚的品德和做人的楷模。如果一名教师学富五车,但是他的品行不正,作风恶劣,道德败坏,人们还会尊重他吗?同时教师应通过不断的阅读、观摩、讲习、教研、实践等方式加强自身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力争做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向着“人师”“特师”“名师”的目标不断奋进。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非常关键的。
  (三)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着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复杂的、多变的,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利用社会环境中积极有益的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学困生”更应该加强引导,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让他们认识到有些行为如赌博、偷盗的行为是违法的,其结局都是悲惨的。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其进行加强管理教育。
  (四)运用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的心理大致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这样的一种心态,那就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而导致心理失衡,向相反方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最终导致自卑心理的存在。对于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半路打架闹事,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
  因此,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做到“五不”: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驾、不体罚,同时做好“三多”:多鼓励、多表扬、多沟通,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避免把他们愈推愈远。
  转变“学困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队伍团结起来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为他们的学习清除障碍,使更多的学生尽早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玉琳、毛建民,《教师职业技能修养》[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2.曾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
  3.刘金芳,《转化“学困生”需争取家长支持》[J],《广西教育》,2009
  4.苟昌盛,《教研成果选集》[M],中外名流出版社,2010
  5.卢奎,《学困生转化要做到“三心二意”》[J],《徽县教育》,2010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论文|历史|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