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和他一起走过风雨——有感于一个问题生的转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颗蒙尘的心灵,需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去擦拭。
  王波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学生。三年的初中生活,他完成了由消极颓废到积极进取的转变过程。作为他的班主任,回忆和他一起走过的这段时光,别有一番滋味。
  一、问题
  1.性格偏激多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在他这正好相反。
  2.说话尖酸刻薄,常带有侮辱性和挑衅性。
  3.思想消极悲观,总希望世界末日的到来,总把打架、杀人挂在嘴边,还常威胁别人。
  4.生活懒惰,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值日,连自己的衣服都是等周末拿回家让妈妈洗,如果实在没有干净的衣服穿,就把换下来的脏衣服再穿一遍。
  5.自由散漫,学校召开家长会从不通知家长,成绩也不告诉家长,且经常向老师撒谎。
  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下午学校开结业式,做了假期安排。回班后我又重点嘱咐了假期应该注意的事项,尤其强调不准进网吧。那天下午放学后,学生大部分回家的,但我发现王波晚上7点还没走。8点我再去查宿舍,他的被褥已经收起来,显示出已经回家的样子。可是,没料到,晚上10点多的时候,他妈突然打来电话,说他还没有回家。我非常着急,急忙赶到学校,与生活老师一起以网吧为重点分头寻找。但找了足足三个多小时,仍然毫无结果。那个晚上,我们都没有回家睡觉。第二天,正当我们打算报案的时候,他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在同学家玩了一夜的扑克。后来经过调查,他去了一个离学校很远的网吧,在那里玩了一宿。住宿生夜不归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按学校的纪律规定是应该开除住宿的。
  二、困惑
  凡事有果必有因。我对他的情况做了调查,发现以下几种原因。
  1.代沟。 王波从小跟外婆长大,与父母感情不深,加上总觉得父母对外婆照顾不周,因此经常与父母吵架。
  2.溺爱。 王波的父母之间关系也很紧张,曾经几次闹到离婚的地步。王波的母亲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所以即使王波在学校惹了祸,他的母亲也总是极力为他掩盖,找理由推卸责任。
  3.心理不健康。他经常和同学交流一些不健康的信息。
  三、评价
  王波的智商不低,尤其擅长理科方面。但他很幼稚,总是在得到表扬后犯错,总是在对他最亲近的老师的课上犯错,总是与对他最宽厚、最能忍让他的同学闹矛盾。然而,他也在不断进步着。在初一时,他的表现主要是懒散消极,初二的时候。各种缺点都明显地暴露出来,但在不断的批评教育中,他也改掉了许多坏毛病。比如,他开始洗衣服了;他主动要求当物理课代表,并自觉收发物理作业等等。
  四、思考
  王波是一个特殊的学生,如果家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能够齐抓共管,对他恩威并施,他也许会慢慢改变。反之,如果让他带着偏激的思想走向社会,一定会成为一个不良青年,甚至成为祸害。
  为此,我也广泛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都觉得他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对自己夜不归宿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从中知道了纪律的威严,家长也似乎不再一味地袒护孩子了。
  这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
  五、决定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把他留下来。决定了王波的去留之后,我还是告诉他的家长,学校因为他的夜不归宿决定开除他,他的家长很着急,一再恳求。我为什么要这样卖关子呢?因为家长溺爱孩子,而且家长认为学校不能直接把孩子推出去。正因为这样,才一再纵容孩子,而要改变孩子首先就要改变家长。王波的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同意配合我对王波的“改造计划”。王波一直认为转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就让他的父母带他到周边的学校转一转。他的母亲带着他走遍了家乡的几所学校,人家都很冷淡,对他中途转学的原因表示怀疑。他感到受了侮辱,不忍心再让妈妈低三下四地求人,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转学了,我自己找老师承认错误。”
  留下他,是留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争取能够安全拆除他的“爆破装置”,消除其危害性,引导他把能量用到有益的地方,争取教育的成功。
  六、措施
  1.他写了保证书,交由老师保管。
  2.周围同学监督提醒他遵守学校纪律。
  3.宿舍长监督他在宿舍的卫生情况。
  4.每周五下午向老师汇报一周的学习和纪律情况。
  5.家长定期和老师取得联系,沟通情况。
  七、成效
  经过将近一学年的跟踪教育,我的周记本上写下了王波的转变经历:3月5日:本周王波没有迟到,并且在周四的英语小测中得了75分。4月8日:王波在周三晚上主动找物理老师问问题。他还在妈妈的生日那天为妈妈买了一颗“转运珠”。4月21日:本周的体育测试,王波得了满分。测试期间他帮着同学们保管衣服。5月6日:本周王波被选为爱心大使,他从自己的压岁钱里拿出50元捐给我班的手拉手对子班高三(8)班的贫困生……
  看着王波一天一天的转变,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八、感悟
  三年的初中生活是短暂的,但王波走过的心理历程却是漫长的,他终于走出了心灵的暗区,来到了明媚的阳光下。我觉得他的心灵就好比一扇落满尘垢的玻璃窗,经过精心擦拭,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原来里面有一颗纯洁晶莹的心。作为班主任的我,能够把一颗在黑暗中徘徊心灵引领到阳光下,感到莫大的幸福!
  在问题生转化工作中,我们往往着眼于智力上的帮扶,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走的是一条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转化的艰辛而又低效的路子。要提高转化问题生的工作效率,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1.理论说服与亲身体验。我们在转化问题生时,常常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口头说教的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问题生来说,教师的说教毕竟不如自己亲身经历所悟出的道理更深刻,更亲切。特殊的经历往往是人生巨变的转折点和强大推动力,有些经历会持久地影响人的一生。
  2. 挑战与循序渐进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转化问题生的“灵丹妙药”。在转化过程中,为问题生提供高难度的挑战,有时会比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有效、更快捷。
  3.提建议与提问题。在转化问题生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给他们提建议、下命令,我们所提的建议往往与问题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有较大的反差,他们很难自觉而持久地按我们的建议去行动,有时对我们所提的建议还会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
  4.混沌原则与明确规则。在转化问题生时,我们习惯于对他们进行原则性指导,倾向于讲道理,而忽视具体方法的指导。原则性指导抽象、概括,但可操作性不强。明确的规则性指导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实践其中的学习方法,并安排问题生坐在好学生旁边,要求他们仔细观察人家的学习方法,并模仿人家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明确的指导,把盲目的学习变成科学的学习,把低效的学习变成高效的学习,让问题生有付出必有收获,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5.引导与鞭策。有一次,大思想家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牛赶进圈,可是牛就是不进圈。于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儿子在后面使劲地推,父子二人累得精疲力竭也没能把牛赶进圈。这时,他家的女仆见此情景就拔了一把草,轻而易举地把牛引进圈。这就是鞭策与引导之间的差异。在转化问题生的过程中。我们常不自觉地重演爱默生的悲剧,还常埋怨转化工作艰难而低效。我们应向女仆那样,学会引导,要善于为问题生设计一个令他们心动的目标,站在前面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千万别站在后面对他们指手画脚,或以惩罚来强制他们转化,要让问题生满怀希望积极地参与转化。
  综上所述,问题生绝不是低能儿,他们极有可能是处于“大智若愚”阶段的华罗庚、牛顿、爱因斯坦。问题生绝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包袱”。只要我们怀着这样的激情去转化问题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坚信没有转化不了的问题生。我们转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问题生赶上一般同学的水平,而且还可能会使问题生成为一个源源不断地产生杰出人物的特殊群体。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转化|问题|我们|家长|王波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