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支以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班团干为骨干力量,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一套完整的心理辅导理论的支撑下,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以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能面对全体学生,通过创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环境,使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益,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使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点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直接避免很多的“师源性问题”和“班源性问题”;再者,能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或转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和预警机制”,有利于形成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预防和医治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以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
  一、把班主任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教研,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
  要构建以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要转变班主任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因此学校应将班主任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工作来抓,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建立基本的心理辅导态度和辅导观念,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识;②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及心理健康常识讲座,提高班主任和广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为构建以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③培养基本的心理辅导技能,如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即师生沟通能力,一般的“心理问题诊断能力”,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能力、上好“心理辅导课”的能力。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一要把构建以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当作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起相关制度及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领导保障;二要建立起专家引领,校本培训为主的梯级培训机制。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如请专家学者开专题讲座,走出去观摩学习等,提高班主任及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在班级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三要建立起长效的校本培训机制,以本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先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校本培训,一个阶段确立一个目标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带动其它教师的培训提高。这样就建立起了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此外还要积极开展个案研究。每月以班级为单位开一次同班教师座谈会和班主任工作例会,互相交流、探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每个班提出一至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专兼职心理教师参与讨论,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同时成立教师心理工作坊,定期开展活动,放松教师身心,提高他们自身心理素质。
  二、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进行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自己的课程地位,因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没有课程这一重要形式,难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理念,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那么以班级为本也成为一句空话。应当说争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地位,是构建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根本保证。
  设立心理健康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的前提。从中学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情况来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兴奋和激动,在活动总结时,学生用得最多的词是感动、快乐、集体、温暖、团结、创新、信任、有意义。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许多班源性的心理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但是由于没有相对固定的时间保证,没有心理辅导的后续工作,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化。而如果能通过日常化心理健康辅导课,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出现的心理困惑,就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及长效性。
  为研究和开发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我们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要善于收集报刊中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和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要调查了解各阶段本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编写案例集和设计教学方案。在方案确立的过程中,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使辅导方案既符合学生实际,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在本校推广应用,形成学校的校本课程。
  三、创设班级的健康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必须着力于创设班级良好的健康环境,着力于营造和谐平等、互尊互爱、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这是以班级为本的心理辅导模式的隐性因素。首先,班主任要根据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成长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使学生能在心理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释放自己、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而这类班级的心理训练活动,要让大多数的任课教师参加,这样将更有利于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壮大和成熟。其次,在班级中我们还可以设立班主任信箱或宣泄簿,鼓励学生写心理日记,让学生有苦有处诉,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同时也使班主任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做到早预防、早干预。第三,成立学生成长小组,让学生互帮互助,既提高自己又帮助别人,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助原则。同时在班委中增设一名心理委员,让一位心理素质较好、能热心帮助别人又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来承担这一工作,协助班主任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既缓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一批学生心理辅导员,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一项群众性的工作。
  四、建立班级的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动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怎样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心理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及社会适应情况;入学时的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其它记录材料,如家长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等。实践证明:建立好学生的心理档案有利于班主任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动态;有利于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认识,预防心理疾病,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
  五、建立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建立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是构建以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应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及电话联系等方式在教育观念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言传身教方面指导家长,让家长区分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本质问题,重视自已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学校与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步。
  总之,建立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可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与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之间的矛盾,满足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预防和发展为主;又可以为我校培养一大批有工作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建立起一支专业半专业化相结合的学校辅导队伍,促进班主任管理者、训导者、辅导者三种角色的整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各自的优势,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论文|历史|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