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浅析上海高考政治单科试题的命题走向与应试对策

近两年的上海高考政治单科试题,坚持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正确方向,认真贯彻了“政治科高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这一重要原则,保护和发扬了历年高考试题的优点,充分体现了“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侧重于“出活题,考能力”、“重在运用”、“突出选拔功能“的创新思维和命题思路,力求科学命题,规范命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集中反映社会热点,密切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心理,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与时俱进的理念,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综合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命题的轨迹与走向:
1.聚集热点,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纷繁复杂的。认清事物的本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每一位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为切入口,考查学生知识的活学与活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今后高考内容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从近两年高考试题看,联系实际的内容绝大多数为社会热点。去年第33题,通过我国政府对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近海领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这一事实,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学生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从而培养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以及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斗争到底的决心。今年选择题的背景材料都是当今的社会热点和群众十分关心的现实问题:“发展是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乡镇人大新一轮换届选举、反对恐怖主义、世界杯足球赛、“为了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持续发展、美国假帐丑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美关系的30年发展史、电子政务、国企改革等等 。特别是今年第31题,以近些年来社会密切关注的青年就业问题作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和对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与必要性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谈谈如何应对激烈的就业挑战,从而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自觉性和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与提高其道德素质的迫切性。此题紧扣热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与生活实际,不仅渗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注重道德素质考核,而且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还有今年第32题,以上海市民参加立法听政法这一热点话题为切入口,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和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而明确“立法听证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新的举措,它必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与依法治国的贯彻落实。今年第33题考查了社会热点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第34题中的对“新的考试”——如何抓住中国加入WTO这一机遇,同时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做法。由此可见,上海高考政治单科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不仅从不回避热点,而且总是聚焦热点,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围绕着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国家大政方针来命题的,力求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说明理论观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正确行为导向;不仅仅在于说明和解释一两个客观世界的实际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触及灵魂,改造考生的主观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因而广大师生一定要密切注意命题中由思想到行为、由客观到主观,由外显到内在的转换与趋势。
2、独辟蹊径,积极实践“能力立意”考核目标。以前,在知识立意的命题思想指导下,强调考查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的知识,覆盖教材各部分的比率达94%以上),从而使考查的知识点分散,不利于深入或全面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能力。随着命题的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近两年的上海高考政治试题总体上说是在积极实施“能力立意”考核目标,着力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处理和利用有关信息的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考查,并且强调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去年第31题关于地铁问题,不仅引出地铁票价与客流量的相关变化的关系,而且要求考生就“票价下调在交通高峰时段,地铁又出现乘客拥挤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建议,这就要求考生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大胆创新的人格。今年第31题的第二问,“你认为如何提高个人的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将书本上有关“个人素质”与“市场经济”的知识提取出来并加以深入地分析,理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然后结合自己的体验和认识,运用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归纳、提炼,组织好语言,作出完整地回答。显而易见,此题侧重考查的是提取与运用相关信息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特别是今年的第32题,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的第二问侧重于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求。题目是这样的:作为中学生要参加立法听证会,就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完全由该建筑所有者承担这一规定发表自己的意见,应当准备哪些方面的资料?如果考生没有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没有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没有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平时不注重“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人是无法做好这一题的。事实上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没有的内容,但只要注重实践能力锻炼的中学生,踊于参加研究性学习,就不难答出其中的要点。还有第34题中的第2问,“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论述面对新的考试,党和政府应该做出哪些努力?”此题考查的角度是政治常识,要求回答“党”和“政府”应该如何面对“新的考试”做出哪些新努力?虽然党和政府的做法,课本中的内容已经涉及到,但要把它们与“入世”联系起来,把党和政府统一起来,就需要有较强的整合、分析和实践能力。同时本题的第一问与第二问是分别从经济常识与政治常识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命题的,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特征,也加强了政治学科内的三部分常识的内在联系,估计今后这类试题还会有出现,希望广大师生对此应有充分的准备。
3、立足现实,试题更加开放灵活。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真可谓设问丰富多彩,命题角度十分新颖,试题相当灵活而精巧。但无论是取材还是设问,都不偏不怪,非常贴近考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规律。因为它们基本上是立足于考生所熟悉的大众化材料之上的,也是大家熟知的重点内容。同时,试题的设计除增加了应用性、能力性试题之外,还适当增加了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热点与焦点事件,而且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与评判,应当自觉地把自己摆进去,作为其中的一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独到的见解与方法。去年第31题关于“地铁”问题的设计就是其中的典型。今年第32题也是十分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其中第一问是要求学生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海市民参加立法听证会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此问尽管限制在政治常识范围内,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与联系,上海市人大作为地方性国家权力机关的部分立法权力的赋予和限定,社会主义民主及其本质,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建全社会主义法制、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等等。第二问的回答就更需要考生具有开放性的头脑和创新的人格。考生在平时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逐步积累了自己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经验与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题的实际,进行大胆想象与创新,其基本要点是可以答出来的。另外,开放性试题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开放,而且内容上也有开放,并且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不仅具有现实性(大家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起到一个舆论导向或认识导向作用。如去年第34题,并没有从一般层面上考查学生对“三个代表”的理解,而是从“党中央为什么要做出鼓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决定”的角度切入,考查学生分别把“三个代表”的内容与所学的有关政治、经济、哲学常识相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际上起到了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舆论导向的积极效果。特别是今年试题中第9题和第34题都分别引用了江泽民同志于今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从时间上看,这距离高考也只有一个月零六天。这种命题的特点,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4、 稳中求新,体现勇于创新的命题意识,突出试题的选拔功能。近两年,上海市高考政治命题中心一直很好地把握了“稳中有变,稳中求新”的原则,不仅做到了命题范围、命题形式、难度系数的相对稳定,而且每年在稳定的前提下,又有变化的新亮点。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主旨,也是选拔人才的标准。命题的设计“依据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高考的标准答案由过去的惟一性开始向答案“多元化”转变,实现高考答案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过渡;同时,高考评价赋分标准也趋向灵活,采取对同一问题的答案提供多角度的评分标准,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科学性,鼓励考生的创新思维,激励考生的创新精神,打破思维定势,根据题目材料,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意味着在高考评价赋分标准方面,按照标准答案“采点赋分”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考生答题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去年还首次实行“酌情加分”的做法。如第33题和第34题的第(1)小题和第(2)小题的评分标准上都作了类似的规定。今年第30题、第33题和第34题的评分标准中也都有加分的规定。这一规定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和进行合理想象,更有利于拉开分数档次,便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其实,高考一方面是对中学教学质量的检测,另一方面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所以,近两年的上海试题既考虑中学教学实际,保证不出偏题、怪题、难题,又有一定的区分度,做到切入容易深入难,注意命题的难易“坡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去年的第34题和“研究性学习”试题,今年第30、32题和第34题等就是这方面最具特色的综合性试题,也是今后一段时期高考的“亮点”,命题人员的兴奋点。恳切希望大家密切关注之。
作为指挥棒的高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思想课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它既是对以往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今后教学方向的一种引导。基于上述试题的基本走向,立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特在此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复习应采取如下对策:
1、 立足“三基”教学,夯实知识功底。虽然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仍然是以知识为载体,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知识与能力是对立的统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是知识的应用升华,知识只有变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考场上派上用场,得心应手地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可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和基础,参加考试就等于失去“源泉”与“根本”,无疑于“舍井而求渠”岂非“缘木而求鱼”了。“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就是这个理。因此,应对政治单科考试,必须打好基础,认真掌握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强训练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考生回归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在答题时,才能恰如其分地通过筛选知识来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以提高其解题能力和针对性。如果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夯实、梳理和整合,那是很危险的。
2、 关注社会生活,重视现实生活问题的积累和提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堆,跳出题海,关心社会生活,学会向生活本身学习。打开近两年的试卷,你就会发现试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大自然、贴近学生心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掌握时事信息,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关注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与社会热点、自然、日常生活、内心情感等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并且掌握解答政治试题的方法和技巧,变“学会”为“会学”,变“会学”为“会用”,从而达到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复习效率的目的。为此,2003年要密切关注江泽民总书记的5.31重要讲话,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和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上海申办“世博会”,以及上海居民按需申领护照等重大社会热点,因为这些都是命题者的兴奋点。
3、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重视提高学生利用图表进行判读、提取归纳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不仅是应付开放性试题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过去,我们习惯于把知识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往往重视组成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总是急于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和现成的答案,很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和相互质疑的机会,导致侏儒和“低能儿”的大量出现。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师生都应当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并鼓励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在求同中着力求异,在质疑中得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利用图表形式表达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事件演变的过程,并且分析其中蕴涵的政治学、经济学、哲学道理的试题增多,因而在平时的复习中,设计包括漫画、图表在内的开放性试题,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用、填、绘图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意义重大。理应受到大家的重视。
4、 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近几年来,上海市在中学教育中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开始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独立思考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了引导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去年上海卷列出三个研究性课题,供考生任选一题写出自己的选题理由、研究计划和成果形式。这一新题型给了考生一定的选择和思考的余地,也给了他们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而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平时要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科技、生活方面热点、前沿问题的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梳理,发现问题,自主研究,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同时引导学生,不仅埋头解读原理,做好习题,而且学会从身边和社会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着力培养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5、注重审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近两年上海高考政治单科试题,无论在试题情景设计上,还是在文学与图象的变式上都表现出紧扣社会生活现实,折射重大时政事件,展示出社会进步之美、文学之美和哲学之美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注重审美教育,强调审美价值,将学生有意识地引向审美领域,使之张扬出文科之美,提高学生的赏美、审美、评美标准,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述中着力体现语言美、社会美、哲学美、实践美等,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高考命题的趋势,努力探索高考试题的规律,进而用来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并按其规律办事,力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邮编:212300;电话:0511-6962405)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