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课题>>正文内容

课题: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必修课程中应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查属课题研究的前测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1. 了解我校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情况,为科学合理制定培训方案和课题提供决策依据。

2. 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的调查。

   二.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形式进行。

   对教师的调查问卷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接受培训的教师的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培训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年限、工作量以及教师工作压力、主要困难等;(二)教师教育与参与培训情况。了解教师参与培训的类型、成效,分析参与培训的动因、收获,收集一线教师对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等方面的要求与意见,为开展培训提供决策依据;(三)教师新课程理念。发展的期待和对课改适应情况,了解一线教师在推进课改过程中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的变化;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对历史的兴趣;(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三)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四)历史学习心理

对学生的成绩评估主要通过历史试题测试来实现。

二.调查过程:

1. 设计调查问卷。试题有单选和多选两种类型,后三部分按照“确定测量向度——编选试题——随机编制试卷”的程序进行。

2. 组织调查。调查采用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要求教师和学生采用无记名形式现场答题,当场收集调查问卷。

3. 分类统计整理。通过对上述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汇总,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研究报告。

三. 调查结果:

(一) 教师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教师教学负担相当繁重,他们中多数兼任班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教师教育、参与培训情况
调查表明,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教师都参与过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但是效果不佳。至于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教师们认为是多方面的,但其中 “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习惯没养成”是主要原因。)。

绝大多是教师对本学科课标掌握情况不好,对新课程体现出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比较了解不多。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方法落后,具体表现为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参与较少,被动接受。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二) 学生基本情况

喜欢教学的学生,20%;愿意和别人讨论问题的,30%;希望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想法,做法的学生,10%;愿意提出自己的不懂问题的学生,15%

学习基本上以听讲,写作业,阅读教材、资料为主。

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31%,合格率,61%,平均分,31

四、调查的基本结论

1. 调查表明教师教学负担沉重,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比较重,

2.课改对促进教师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方面有一定帮助,但总的说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变化还相当缓慢。

3.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落后同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学习成绩
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时间: 20108 13 地点:图书室   主持人:于秋艳

参加人员: 高一课题组全体成员

 

会议程序及内容摘要:

 

一、主持人宣布开题会开始

二、于秋艳总结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对大家进行的问题式教学法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给以充分肯定。于秋艳认为课题准备工作就绪,可以开题,进行实际研究工作。

三、课题组老师王春艳老师向课题组成员宣读开题报告。

四、于秋艳对20108月——20111月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要求。

五、课题组老师讨论并研究具体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并对此提出意见。

六、主持人宣布开题会结束,课题正式进入研究阶段。

 

(一)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意义

引入问题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问题式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 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 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问题式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问题式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高考历史改革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近几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明显加大改革力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 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的统计,19911992年此类题约占30%,到1995年,已达到80%左右,现在已是100%。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入类似问题教学法一类的侧 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三,问题式教学法的引入也是落实《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大纲”和课标明确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精神与“大纲”、课标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改变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对历史现象的学习上升到对历史规律的总结,从对历史规律的总结再到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在现实问题上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地看问题,减少偏激的行为,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批判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并在扬弃中创新,还要让学生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明成果;使学生在学习人类曲折发展的历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还有利于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3.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促使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学习外地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扩大课堂容量;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搞好校本教研,使自己由“传授型”向“创新型”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二)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简称PBL(Problem_Based Learning),它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畴。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问题式教学法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潜能。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一种个体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是能动地建构新的认识图式,不断完整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新课程理论也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观。问题式教学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它以充满“问题”为情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各种冲突与和谐,破坏与创造很大程度上就实现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往往正由于此,突破了学生思维定势,使其充满创新、创造的欲望。

进行问题教学离不开现成的科学结论,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如何是进行问题教学的基点.问题教学是应时代之需而产生的,其宗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是问题教学的主要原则。

     因此,在我们运用问题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着眼于如何使他们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发展、创新,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则更应着眼于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问题式教学要有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历史学科的问题式教学遵循以下内容:

1、课堂上将教学过程处理为以问题为核心的循环过程。问题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激励学生去“疑”、去“问”,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帮助学生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分析;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理解、讨论问题,独立地、创造性地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准确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只讲清重点、难点,并给学生指明自主学习、独立专研的道路。在问题教学中从呈现情境到激活情境再进行组织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是交互的,当教师将情境呈现经学生后,教的活动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来进行,必须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整个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都时刻变化着。就教师而言,呈现问题情境后,要努力激活情境,让学生迅速发现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情境,组织协调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学生讨论、交流、反馈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独立性高潮,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更能激励其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内化。而在练习巩固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的内化。

2、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要科学可行,要有内在启发性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必须能够引出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这是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学习。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问题予以解决,同时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做出客观的评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

3、问题式教学要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之于鱼的转变

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拥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能通过讨论、交流、反思、理解等方式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历史结论是怎样得出的?一个历史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历史经验是如何被汲取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生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4、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示与点拔使学生的问题式思维更加有效。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适时提示与点拔使学生的问题式思维更加有效,整个活动教师同时处于一种积极的问题式思维状态,但其宏观调控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必要时也对最复杂的历史概念加以解释,但大多是预先创设历史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独立认识活动。学生基于分析历史事实独立地作出历史结论和概括,对概念等作出概述(在教师帮助下),或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于新的历史情境中。这样的经常性的学习活动最终会引起思维活动结构的变化。

(四)主要研究阶段、措施

本课题组主要就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的问题式教学法的各环节进行了有效实践:在高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的程式的各环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渗透了对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同时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在课题的具体实施中,本课题组作为三个子课题组之一主要就必修课程的问题式教学的运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题实践。

    一、 准备阶段:假期和课题实施期间

    1、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克服教师课堂教学定势。

    2 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的指导。

   1)开设讲座。

   2)利用课堂教学渗透逻辑思维方法,尝试推理方法。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0-2011学年度

    本课题组依据课堂问题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中进行了问题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1.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情境

2.激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明确问题目标,引导学生重组现有知识

4.分析讨论问题,确定解决方法

5.实施解决方法,体验解决过程

6.检验问题结果,产生新的问题。

三、总结阶段20117

进行总结反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汇总论文,提请学校进行结题鉴定。

本课题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实验报告

2、实验论文

3、通过实验,初步形成历史学科问题式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主要就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的问题式教学法的各环节进行了有效实践:在高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的程式的各环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渗透了对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同时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

2、研究任务

探索研究高一历史教与学目前的现状,根据学校历史教与学的现状探寻在高一历史必修课程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途径。

3、活动设计及措施

1问卷调查:利用课题组成员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历史学科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学习基本程式,明确问题解决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题情境的呈现,在这个阶段,学生将问题的已知部分一一加以剖析,分类并弄清问题已知条件与目标的关系,明确达到目标所欠缺的条件。第二阶段通常是逆推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力求从已知的条件去弥补欠缺的条件,然后从补充的条件中去思考与目标的关系。第三阶段是检验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以上二阶段的思维过程逐步内化,学生在不断内化过程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在验证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利用课堂教学渗透逻辑思维方法,尝试推理方法。利用历史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同时在课堂中进行逻辑思维方法的教学,向学生介绍各种逻辑方法,包括:比较与方法,综合与概括,类比与想象,抽象与理想化,假说与检验,归纳与确定,演绎与证伪等,并设计实践内容让学生尝试方法的运用。利用课堂教学渗透逻辑思维方法,尝试推理方法。

   4、预期研究成果

1)、实验报告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教师|学生|历史|问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