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课题>>正文内容

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行动研究方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承传南村和番禺地区优秀历史文化的需要。明清时期的南山村、员岗村都是番禺县乃至珠江三角洲的著姓大族、历史名乡,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宋代沙边窑、海云寺等古遗址,有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崔氏昌大堂、培兰书院、黎永思堂和大量深藏村落街巷深处的古民居等古建筑(物质文化遗产),有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植地庄抗日纪念碑、烈士墓等近代史迹,孕育了天然和尚、黎遂球、梁朝钟、崔弼、高剑父,高奇峰、邬庆时、崔蔚林、崔树芬、陈少芳等不少文化名人。这一系列历史上或现存的文化遗产资源为我们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和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然后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

3、完善地方和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所以教材也大体分为统编教材、地方教材(俗称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三种。开展“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实施研究”,是打通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完善地方课程体系和校本课程体系的一种新尝试。

4、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创建学校品牌的需要;

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学校的升级改造、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创建,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各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2、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和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然后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

1、进一步发掘、整合南村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并有效运用于教育领域,建构南村地区历史文化教学资源平台;

2、推动乡镇(《南村人文读本》)、区县(《番禺历史与社会》)地方教材的校本化研究,形成学校学科办学特色;

3、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成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特长,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相关人文学科教师专业素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4、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区域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

5、建立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广东省地方历史教材编写概况、特点与趋势分析;

    2、乡镇、区县地方历史教材在广东省地方历史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3、南村、番禺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化发掘与整合;

4、地方历史教材校本化研究之一:《南村人文读本》、《番禺历史与社会》系列课件、学材的开发以及图片库、视频库的建立;

5、地方历史教材校本化研究之二:“走进历史现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其组织与实施;

6、地方历史教材校本化研究之三:南村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初步方案;

7、地方历史教材校本化研究之四:《南村人文读本》、《番禺历史与社会》与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渗透与衔接;

8、地方历史教材校本化研究之五:《南村人文读本》、《番禺历史与社会》与英语、语文、美术、政治等学科的融合与渗透;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外出访问,实地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查实、整理和统计,从中进行归纳、比较,积累素材。

3、 行动研究法。遵循“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节”的程序,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归纳,总结出教育的规律。

4、经验总结法。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对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经历过的事物、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归纳、综合、分析、提炼,寻找出研究的工作规律性的东西,即经验。并以此预测、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六、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步(20079月—20082月):申报“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实施研究”子课题,设计“走进历史现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第二步:(20082月-200812月):开展“走进历史现场”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步:(20091月—9月)编著完成《邬氏宗族与余荫山房》、《崔氏宗族与员岗飘色》、《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三书,形成课题研究赖以依托的资源库;在《南村人文读本》和《人文南山》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南村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修改再版《南村人文读本》,把“走进历史现场”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成果渗透进去,进一步完善修改《番禺历史与社会》;

第四步:(20097月-20099月):形成包括课堂教学系列、学生活动系列、地方教材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系列等在内的“地方历史教材开发与校本化实践研究”成果;成果实施与推广;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形成“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实施研究”系列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系列:①《南村人文读本》和《番禺历史与社会》系列课件;②《南村人文读本》教学论文、教学叙事;③《南村人文读本》学材的开发与图片库、视频库的建立;

2、学生活动系列:①“走进历史现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②“走进历史现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校园文化建设初步方案与实施成果;

4、编著《地方历史教材开发与校本化实施研究》教师论文集;

5、出版《番禺历史与社会》一书;

6、南村历史文化系列小丛书:《邬氏宗族与余荫山房》、《崔氏宗族与员岗飘色》、《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资源|课程|历史|研究|地方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