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当代中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人一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只是每个人所遇到的挫折有不同的程度罢了。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的不成熟、社会经验的欠缺等因素使他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何有效地使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勇敢地战胜挫折,这是我们学校教师必须探索的课题。因为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还应重视其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培养,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与坚强的意志,能承受挫折,适应困难环境,从而使学生达到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挫折心理的内涵
  
  挫折心理在心理学上主要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预期的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和一种焦虑、紧张或沮丧、失意的情绪状态。
  
  二、中学生常遇到的挫折类型
  
  (一)学习挫折
  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种种障碍而引起的挫折。比如: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对学习和考试过分担忧和焦虑,甚至有的学生患了考试焦虑症,一到考试就紧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甚至对其身心造成了伤害等。
  (二)人际关系挫折
  指学生个体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遇到障碍而引起的挫折。学生人际关系挫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伴关系挫折。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他们会过度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这个时期,中学生内心极其丰富也极其敏感,所以在同伴交往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闹矛盾,从而产生挫折心理。二是师生关系挫折。在学校中除了同学之间的交往,最主要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由于这个时期中学生生理的迅速发展,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成人感,对教师不再盲目崇拜,逆反心理极强,所以教师如果不慎就会导致师生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冲突。三是亲子关系挫折。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意见。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还像以前那样教育孩子,就可能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从而造成学生的挫折心理。
  (三)生理缺陷导致的挫折
  这种生理缺陷导致的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有的学生先天残疾或者后天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导致生理残疾,使学生深深地体验到由生理缺陷所导致的痛苦。
  (四)家庭的挫折
  这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的挫折。比如,父母离异、家中亲人的离去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学生体验到挫折感。
  (五)恋爱的挫折
  进入中学以后,由于生理的迅速发展加上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了好感或爱慕之情,有的还会发展成早恋,这在家长和教师眼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学生自身感情处理不当,或者家长、教师处理不当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
  (六)其他方面的挫折
  比如篮球比赛的失利、竞选班长的失败等等。
  
  三、中学生受挫后的几种常见消极性反应
  
  (一)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当中学生遇到挫折时,在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可能会作出攻击行为,对造成其挫折的人进行身体伤害或者语言伤害;有的学生不敢攻击造成其挫折的人而转为攻击其他的人或物,寻找替罪羊或出气筒进行发泄。
  (二)自戕或自杀行为
  侵犯行为或攻击行为针对的是其他的人或物,是对外的攻击。还有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采取自戕行为;甚至有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感到生活毫无意义,活着没有希望而选择极端的自杀行为。
  (三)冷漠与抑郁
  有些中学生受挫后,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变得冷漠麻木,抑郁寡欢,没有正常的喜怒哀乐,对人对事以及对班级活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有的变得孤僻离群,表面上看去像没事一样,其实内心隐藏着沮丧、焦虑与痛苦。
  (四)固执与否认
  有些中学生在受挫后,固执己见,对家长、老师或同学的好言相劝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有的还否认自己遇到挫折,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
  (五)自卑
  这多是由于中学生经历多次的失败之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甚至夸大自身的缺点所导致的。严重的自卑会使学生丧失奋斗的勇气与信心,使自身不能面对挑战,而选择了逃避挑战。
  
  四、当代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仅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大致有两类:一是自然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等,以及自然变故,如伤残病死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受害家庭的学生产生挫折感;二是社会因素,包括遭受来自道德、家庭、风俗习惯、周围环境等方面干扰、影响而引起的心理挫折,如家庭成员不和睦、父母离异、学校老师的不重视等。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也分为两类:一是生理因素,指学生个体由于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带来的种种限制而产生心理消极反应;二是心理因素,比如自我期望过高、虚荣心强、心理抗挫折能力弱等。心理因素比生理因素更复杂,也更为关键。
  
  五、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对策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1.人生遇到挫折在所难免
  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遭遇各种挫折,因此,在挫折来临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理性地应对挫折,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2.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挫折一方面可以使人受到打击,带来痛苦和悲伤,甚至使人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在另一方面,如果能够理性地处理,就可以发挥挫折的积极一面,如可以增强聪明才智,可以激发进取精神,可以磨炼坚强意志等等。因此,我们有时不要把挫折当作洪水猛兽,一概拒之门外。只要恰当地处理,完全可以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如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歌德因失恋而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你拒绝了挫折和失败,也就拒绝了成功。
  3.挫折因人而异
  挫折因人而异有两层意思:一是,面对同样的挫折,每个人因经历、人格及对挫折的认知等不同,从而产生的挫折感程度不同;二是,每个人面对挫折时,化解挫折的能力不同。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二)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个世界不存在“完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也要看到自身的缺点。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征有关,那些心胸狭窄、性情急躁,或意志薄弱,或自我偏颇、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是经不起挫折打击的,更容易产生挫折感。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校要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心理情景剧、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
  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中学生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性,他们的抗挫折力令人担忧。因此,对当今中学生有必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加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五)教育学生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或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受挫后为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方式把受挫时产生的否定情绪自我消解掉,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保证心境安宁的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常可以起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等作用,因此,它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几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1.合理宣泄法
  是指个体采取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缓解内心冲突、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比如把自己的苦闷向好朋友倾诉,打打篮球,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场等。
  2.转移法
  是指遭遇挫折时,暂时离开挫折情境,将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刺激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比如去旅游、看电影、听音乐等。
  3.补偿法
  补偿从广义上说,即以成功的行动替换原先失败的行动,或对原来行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使之完美。如古希腊演说家狄摩西尼患有严重的口吃,但是他通过长期刻苦的训练而最终成为古希腊最著名的演说家;贝多芬有听力缺陷,但是也通过努力成了著名的作曲家。
  4.自我安慰法
  即凡所希望的目的未达成时,便认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比如,吃不到甜葡萄,只好吃酸柠檬,便说柠檬是甜的。我们可以适当运用自我安慰,达到心理平衡,化解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5.升华法
  个体遭遇挫折时,可以用一种比较崇高的、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来代替,借此弥补因受挫而失去的自尊与自信,减轻挫折所造成的内心痛苦。比如有的中学生把嫉妒之心化作学习上积极进取的动力;有的中学生将亲人的逝去化悲痛为力量,追求学习上的更大成功。
  (六)建立心理辅导和咨询机制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辅导站或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应从任课教师中培训出一批心理辅导兼职教师,对那些出现挫折心理的学生应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必要时可找心理医生一起治疗。
  
  参考文献
  [1]安继英.中学生抗挫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中学校长,2007(3).
  [2]麦志强,潘海燕.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达光.学生心理挫折浅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10).
  [4]李湘蓉,李晶.班主任工作新探——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