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课改课堂>>正文内容

原创: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策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内容提要

  高中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要体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以利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是新型课堂 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主体参与”是16字原则的核心,因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能力,而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学法 小先生 主体意识 创新教育

  为了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审议和通过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落实提到了重要位置,2007年所有高中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质性深入,标志着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本次高中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精英主义倾向,把培养每一个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作为基本任务,让每一位高中生都走向成功。这为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办?高中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要体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以利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的现状,处理好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避免用理论逻辑打乱生活逻辑。做好这一切关键是首先我们要明白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追求是什么?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其次是冲破陈旧思想观念束缚,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应模块教学新思路,尽快适应改革需要,走专业发展之路。

  哈佛大学的校训为:“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如果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体验、欣赏到真、善、美,并主动完善自己最主要、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把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终极目标,他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内心的充足与和谐,光明和欢乐,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或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独立个体目标的重要课程。作为政治老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利用政治课堂,不是把他们训练成一个熟练的、能够应付各种考试的机器,而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会学习、有理想、有创造精神、有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使之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实际的能力、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还要具有鲜明的个性。

  高中新课改涉及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笔者就课堂教学的策略浅谈一些见解。

  一 掌握导入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新课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充分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即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课堂开头短短几分钟内,应注意学生追求兴趣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活泼多样、新颖有趣的新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无定法,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注意交叉使用各种方法,切忌在每一堂课均采用同一模式的导语,这样才会起到“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诗词导入法:在讲哲学部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时,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完诗,随即提出问题:诗中蕴含了怎样的哲学道理?政治老师吟诗,本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分析诗时又是从哲学而不是文学的角度,所以学生很快就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图片导入法:在讲“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题时,可以采取图片导入法,先打出几幅世界冠军的图片如:刘翔,贾占波等等,学生都非常熟悉,随即提出问题: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取得世界冠军的原因有哪些?在学生兴奋、喜悦中不知不觉中导入正题;

  除了诗词、图片导入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采用歌曲导入法、温故导入法、激情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案例导入法、小品导入法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哪一种设计,最根本的木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的学、快乐的学,新一轮的课改就是要改造那种以教师为传授中心,学生得不到一定情感体验的教学。

  二 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学生疲于对付各种考试,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难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以下简单举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先生”教学模式 即让“小先生”——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试着讲授知识,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先生”一词,对学校而言,先生者,从事教学的老师也。学生上讲台授课,可谓“小先生”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使用过“小先生”一词。他在《怎样做小先生》一文中曾提出为什么要做小先生和做小先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主张“即知即传”、“自觉觉人”、“教人者教己”、“小先生制”。如今,我们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探索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小先生教学法无论从其含义、操作方法和遵从的教育教学规律等方面,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这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根据笔者实践小先生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思想动员。即向学生阐述充当小先生上讲台讲课的意义。

  第二、典型引路。教师可找几位学习水平较高的同学,指导他们上讲台讲课,使同学们亲身感受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实际作用。

  第三、安排授课计划。即将教材的基础知识或社会热点逐一落实到要讲课的学生,并将小先生授课计划公示全班。

  第四、指导备课。即对要讲课的学生准备好的讲稿进行课前指导,纠正讲稿中的失误,理顺讲课思路,提高讲稿水平。

  第五、“小先生”讲课。

  第六、教师点评。即对“小先生” 的讲课进行评价,肯定成绩,纠正可能出现的失误。

  第七、深化指导。即教师在“小先生”讲课的基础上拓宽引申同学们对教材知识或社会热点新闻的理解和把握。

  小先生教学法的运用过程是对青年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过程。小先生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地讲解整合课本中的一块知识。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小先生”们要做到:

  (1)认真钻研教材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将教材知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罗列清楚,并使之网络体系化;

  (2)整理若干规范的语言,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基本观点确立的依据及其应用意义给同学们讲清楚;

  (3)还要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组织同学们对该块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对与那些重要的能够指导我们分析和认识社会热点的基本观点,“小先生”们还应当给同学们汇报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搜集材料,对材料的探究中,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对知识有了较好地把握,提高了对知识的驾驭能力。

  笔者曾就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都做过尝试,效果很好 ,绝大多数高中生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一机遇和挑战。

  笔者对实验学校的高三文科班的同学做了调查,请他们谈谈对“小先生教学法”的感想。以下是部分调查实录:

  “欢乐多多,收益多多!”

  “‘小先生教学法’的开展,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于积极性;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对症下药;也有利于全体师生在探讨中共同进步!”

  “‘小先生教学法’覆盖面广,一轮复习下来,会有几十位同学参与其中,不仅锻炼同学们的口才,也充分激发了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这是一种绝妙的教学方法。一个准备充分的小先生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着授课内容,全体同学认真地配合着,共同探讨,理解知识。课堂上气氛活跃,同学们互相取长补短,学习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形式活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讲台下走到讲台上,由被动变为主动,用更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及生动的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也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小先生教学法的实践情况看,这种方法确实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且课由学生来讲,形式和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维,学生更容易接受。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

  这种方法在运用时,教师应注意讲前的辅导、点拨、课堂上时间的控制、最后的点评及遗漏知识的补充,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用这种形式,那些理论不是太多,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框题可以用,如:价格、纸币的升值与贬值、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新闻评述式教学 鉴于时事与政治结合的密切性,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集体主义思想。

  根据教学实践,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4人),每一个组作为一个新闻搜集小组,负责新闻的采集和评述;每周的一节政治课拿出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同学做专题报道;要求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参与,鼓励学生实话实说,并能结合所学的 经济、哲学、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形式不限,有说有评;老师对学生公布的新闻简单作以点评(这里也锻炼了老师的临场发挥能力,因为学生的新闻冷得热得都有,老师需要迅速的作出评判,没有一点机智灵活是不行的),补充学生漏掉的新闻热点。针对不同的年级每周的课时、学习内容不同,我分别做了不同的尝试,主要有两大类:基础年级和高三年级。

  1、高一、高二基础年级:

  因为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而且新课的讲述时间又具有弹性,所以可以每节拿出3—5分钟时间,两人一组,便于学生搜集、整理新闻,比较灵活,正所谓“船小好掉头!”。在评论时要求尽可能的运用学过的或刚学的知识,是对新课有益的补充。一个学期下来,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后面的新课再配之以“老先生”或“小先生”来讲,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2、高三毕业年级:

  高三文科班每周课时多,不宜每节都找学生评述新闻,因为时间紧,准备的匆忙一般不会出高质量的评述;复习任务的繁重也不允许每节都拿出时间来评述新闻。所以可以大体变通一下:一周一次,当时我把它叫做“一周新闻点评”或“新闻十分”,具体操作:前后四个学生一个小组,有一个负责的同学,要求四个人,人人有任务,人人上台或讲或评。因为知识都学过,要求评论时,一定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多角度,从政治、经济、哲学甚至历史、地理等角度评论,从平时就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颇受学生欢迎,他们参与积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曾把新闻编成三句半,非常有趣,也琅琅上口,现摘录如下:

  新闻三句半

  这周大事真是多,新闻塞满耳朵窝,

  欲知其中何缘由,请你听我们说!

  国际风云多变幻,尼泊尔王室大暴乱,

  争权夺利出冲突,唉,惨!

  菲律宾南部出危机,阿布沙耶夫扣人质,

  阶级矛盾白热化,真不值!

  爆炸案主犯麦克维,面对死亡表忏悔,

  亲手毁掉百条命,黑不黑!

  全球大刮“疯牛病”,货运牛排有禁令,

  不吃牛肉吃羊肉,嗯------不行!

  国内新闻开遍花,条条喜讯进万家,

  中共建党80年,党啊-----妈妈!

  全力以赴2008,北京申奥希望大,

  到时扬帆在青岛,我也参加!

  痴心等待20年,大力神门票在眼前,

  球迷打出心里话:我们用生命换你一次世界杯,行吗?--悬!

  最近报道真不少,时间有限说不了,

  若有兴趣还想听,找我们聊!

  知识竞赛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在复习课中运用,由于教材的新知识学生都已学完、学会,故作为整体概括、侧重基础知识复习的知识复习课,适合于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以充分体现“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达到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勇于展示自我的勇气,加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德育目标。

  我在实践中采用高二不同班级对抗赛的形式。由于知识对抗赛的形式涉及班级荣誉,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因此,很有利于督促学生复习基础知识,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效果很好。大体操作如下:

  竞赛时每个班派出一个代表队参加,选两位“小先生”作主持。竞赛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必答题;第二部分:抢答题;第三部分:挑战主持人;第四部分:加赛题(在比分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组织竞赛时的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竞赛各阶段的时间;2、竞赛试题的设计要严谨、周密,切忌试题本身出现歧义 ;3、试题的设计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具有灵活变通性。

  教无定法,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教师在实际中不断探索,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对话式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漫画式教学模式等,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在应用时不可生搬硬套,应从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注意巧设疑和巧提问,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个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疑问题,这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如:讲主流和支流问题时,教材中说“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教师可提出:简单事物只有一个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而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它们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由什么所规定呢?这一提问,增加了知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

  三 课后总结要做到“六思”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的学生存在“课上听,课下扔,临时突击考试蒙”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有的学生学习不得法,尤其在课后总结时,不善于思考。那么,在课后总结时,应思考什么?应怎样思考?搞好课后总结,必须做到“六思”。

  (一)思点。学习了一章节、一框题的内容后,仅了解全部知识点还是不够的,必须对重点知识深入思考,对难点进行反复思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二)思面。把新学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来掌握,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悟。

  (三)思线。把当前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对知识形成一条主线。

  (四)思网。把当前的知识进行横向思考,包括经济、哲学、政治的思考,还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之间的思考,从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以提高综合能力。

  (五)思纲。把知识从结构上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提纲挈领,精确把握,从而进一步达到纲举目张。

  (六)思法。当我们学完一章节的内容后,在思考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思考相关内容的分析论证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课后总结既得“鱼”又得“渔”。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共勉,希望能对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也就达到了我的心愿。

  新课程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找到、总结出更多有效、实用、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达到使学生更好的“求知,做人”的目的。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