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点评2010年政治试卷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10年政治整体卷子比2009年要难,从学生反映看,也觉得比平时的卷子要难一些。从整个试卷结构来看,我感觉选择题难,因为选择题难以后,学生在做选择题上费劲,做到二卷的时候对心理有一定的干扰,于是学生普遍就感觉整体难。我看了一下选择题,高考政治部门分值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2010是新课改第一年,但是考试基本结构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选择题是48分。二卷从政治学分来讲,有一点点变化,就是38题有36分,因为模块多了,多了文化生活,还有选修的内容,所以它是36分。文综是16分,39题一问,40题一问。北京卷和别的卷不一样的地方,他选修没有单出的选做题。他和必修的在一块考。但是从这个题的设问上很明确的告诉你,把这个模块点出来了。

  高考虽然说考四个能力,解读、获取信息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描述阐述事物能力、探讨事物能力,其实文综考察都是考这部分。总体来讲他是把容易的模块放在前面。比如说文化生活、哲学、政治、经济最难,他把经济的模块放到最后。但是他每个题,解读信息的能力都非常重要。有很多学生可能背得很好,书本知识背得挺好的。但是他可能在读题上比较费劲。他在选项上用的纯书本语言不是很多。这跟前几年很强调学科术语不一样,考纲也是要求的。所以学生要琢磨这个话是什么意思,跟书上哪个观点是一致的,这样他可能会费一定的时间。

  从选择题开始,我分别点评一下。24到26是哲学,24题考的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学生背书本都有三个因素,但是其中他考了科学技术这一块,这个题不难,学生读懂了就可以。比如说你明白,尤其他最后说"这说明技术是",学生肯定能做对。25题也是考的文化,25题考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是他有一个干扰项,就是4,干扰项里面,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是它不合题意,他的题意说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所以他选出来1和3.这两个题可能学生,如果仔细读题的话,问题不大。我看26题可能文化里面学生会费点劲,这个题最后在规定选项有一个规定性,其实是一种提示,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所以学生如果说文化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特有的,但是他是精神活动、精神产品。如果学生哲学学得好,他可能也能做对。

  你既然是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就属于意识范畴,他受客观的制约、实践的制约,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情感、生活感悟,生活本身是一种实践,在生活中有什么感悟,所以他还是可以选对的。

  27、28是哲学,我觉得27题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学生这道题不是知识点,普遍性与特殊性他都非常熟。但是他要读懂这个题,应该说涉及到他的语文水平,他给了一点古文,他要读懂了对"孝"的含义,孔子问不同的人,不同人对这个孝的认识。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这样的人问,他这么答。如果实际上读懂了这个题的话,他不难选。他是谈特殊性、是谈因人而异。但是28题是考价值观的,这一块我认为这道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干扰性。尤其是3.这个要求概念很准确,比如说学生从题干上来讲,考察的是如何实现人的价值。但是学生很容易跟他背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混合。因为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可是这个题没有索取一说。退休老人组成的义务服务站点,他为社会做了贡献,他没有回报,是他自愿的。所以谈不上索取。这是他的一种存在方式。就是怎么实现人的价值?在劳动奉献中,还要有主观能动性。哲学考的给你的感觉,你说他不是主干,他也是,但是学生感觉很细。

  29、30、31都是政治生活,但是我觉得29题考的是基层民主管理、村委会、居委会这一块,因为书上在讲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这一块,专门有参与民主管理这一块。学生如果读题的话,一定要清楚居委会、村委会是属于村民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不是说居委会的委员提出来在居委会上决定就行了。是全体居民会议决定。体现了每一个居民都能够直接参与。我觉得这个题出得还是比较巧。学生如果读题,你要读不好题,他可能就觉得居委会决定了,其实公民是能够直接参与。

  30题比较简单,C明显的不合题。31题也有一定的干扰。以往有时候比如说选项,一看观点就不对,就排除了。他有一些知识是属于他真的融汇贯通了。比如说31题,他说某市有这一举措,规定市政府的什么样的重大事项需要报到人大常委会备案,或者提醒人大常委会审议。还规定了审议的程序。ABC的选项都是有干扰。政府有多少法定的权利,人大常委会有什么职权,这都是法律规定的,不是这一举措规定的。所以他不合题意,这一举措没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要报?决策要正确、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

  32题是选修题,占的分不到10分。选修考得非常简单,就是考的国际组织的分类,学生一看奥委会,我觉得很容易就选出来了,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3题考的是当前的热点,收入分配问题,但是这个题也不是很简单的。他首先要读懂这个图,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是怎么回事。他一定要读懂题,这个转变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组的收入比重。低收入组的收入比重,当然这个比重不是说占收入人群的比重,是你占总收入,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分为高中低三组,高收入组的收入比重,学生容易看错了,最穷的人占最人口5%.要看收入比重。而且这一段,如果学生了解国家现实的话,这个题应该能蒙对。现在肯定是解决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问题。二是调高的问题,用税收来调整收入差距。三会加大这种差距,四错了,现在是要提高这个比重。所以他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的话,也知道这个题。

  34、35学生反映很难。我个人认为34题有点超纲,因为在考点里面有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还有对生产的影响,但是从中学教材讲,他只是讲到四种情况,讲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有什么影响。对高档耐用消费品或者奢侈品影响比较大。对互补品、替代品的影响。但是这个题如果他只是考这个学生应该很熟。他给了一个公式,这涉及到西方经济学里面的需求弹性,因为在西方经济学需求弹性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但是高中的教材不可能讲到这么深,教材、学生书里、教参,也没有要求从数学推导这个。在西方经济学里,需求曲线、供给虚线、价格变动影响,会讲得很细,高中叫经济生活,不会讲到那么深的理论,可是这个题考得挺深的。有学生做对了,他说是凭感觉,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我觉得这个题是超过了教材。因为不管怎么改变,高考时考能力的,教材毕竟是命题的依据,如果你考的能力,谁要是学了大学的教材,谁要能做这个题,我觉得这不是高中阶段的事。我记得新教材刚编教材的时候我们曾经参加座谈会,当时有些老师提过这个问题,你这个教材的概念不准确的给,有的在辅助材料里面给了,不太追求知识逻辑。但是你在高考的时候考这么深,对老师的教学导向可能会很茫然,这道题导向不太好。

  35题从知识点来讲,是有这个知识点的。学生在这道题的问题可能有,比如说他把这道题的图,看成了一个直接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图,02到04年人民币升值大,实际这道题要分成两步,人民币比欧元,02到04年,一百欧元02年能换多少人民币。到04年能换多少。从题目的考察可以看出。如果学生了解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他也知道02到04年,我们国家出口一定挺强劲的。一定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升值对出口是不利的。但是这道题关键在读题。如果他把这个图表没有看明白,他可能就会选错的。其实知识点不难,就是人民币汇率升高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但是他不是直接给的你汇率高低。你从这个先判断,谁升值了,谁贬值了。这是选择题。

  从答题上看还是52分。这个模式基本上还是38题,一个大综合,只是今年的分比较碎,有的一问都是两小问,前面一点、后面一点。占了36分。多了一个模块。选择题,其实学生说二卷也不容易,但是我认为他是因为选择题难了,所以对他的心理是有干扰。二卷我个人觉得他是审题,从设问上不是特别,结构上还是合理,因为高考二卷在设问上不管他这个话怎么绕,但是在设问上他是告诉你这一问他要用一个很具体的知识点。创新的作用,学生只要把创新的三个作用对上,结合材料说就没有问题。最后一道题,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二卷如果不是一卷的干扰的话,结构还比较合理,但是也还是,从选择题到二卷,他都是对学生读题的要求非常高。但是比如说二卷38题的第一问,他是纯考知识点。他给的这个背景虽然是学生生活常识、物联网,但是他说了,与自在联系的不同,考得一个小点,自在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他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去建立新的联系。如果复习不细,可能会把这里忽视。你知道他是客观的,他为什么是客观的。但是确实这样下来东西挺多的。我感觉不是像北京以前的题,大骨干,这个太细了。但是他占到六分。谁背到细致了,谁就得分。从经济生活这一块,比如说有的一些结合上述材料,需要解析材料他都写。比如说结合材料,经济生活第二问38题,经济生活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他就是属于,因为我们解读信息有两种情况,一种要回应信息的,这道题虽然从设问上他说的经济生活的模块没有说用哪个,但是他后面给你点出了层次。学生这种题这几年老见,没有什么新鲜的,学生去读材料,从材料可以把答案读出来,比如说对个人消费有什么影响,从第一个分号到第二个分号那里,假冒伪劣商品将无从遁形。对企业怎么样,对国家怎么样,一层一层的回应材料就可以。第三文可能稍微难一点,因为第三问实际上是两问,结合材料,第三问的政治生活这两问,学生容易给答成一样的。如果他前半问忽视结合材料一,在国际竞争这一块是说不出来,很可能说,为什么政府要有所作为,因为政府有什么什么责任,你有什么什么职能。第二问就没得说了。所以他一定要看材料一。这个可能会丢分。也就是说他考得不是一块,知识是散落在别处。

  哲学这一课我觉得也是考得有一点偏了,他考的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里面讲到创新的三个作用,但是学生好象说,他审题,他记得创新就是三个作用,拿这三个作用联系这个材料就可以了。在促进物联网发展中,你对物联网的作用,通过生产关系调整,思维方式的影响。选修39题,第四问是选修的,但是他选修的八分,有一个选修的选择题了,加上八分,但是这个如果你说是选修也可以,必修也可以。其实这个知识点,选修必修都有。选修也会讲市场经济的弊端,必修也会讲。只不过他一看就知道,你要选修学生可能会说价值规律的弊端、自发性。你也得说那怎么办?怎么去弥补市场的不足?靠宏观调控、靠政府去调节,用税收的杠杆。这个选修、必修,学生如果不拘泥于这一点,问题不大。考了几乎和必修一样的东西。

  最后40题,文化生活,首先,他是要解读材料,这个解读材料,其实高考说明,一个是解读设问,一个是解读材料。材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材料的性质,你能概括是语文缩写的方法,他的第一问就是这样,你体现一个什么精神,这个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民族精神。说明这种精神在中间占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可能读设问不够直接,其实他考的就是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它的意义。但是我认为文化生活来讲,他等于考的第三单元的一点东西,比较符合政治课与时俱进、跟形势,因为今年灾难也比较多,我们不是考灾难本身,我们是要考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是怎么样去团结、自强不息。弘扬民族精神的这一点。从这一点来讲,这个题是文化上,但是学生的复习重点,文化生活因为前三个单元,大家感觉后两个单元有点乱。从教材来讲,文化生活的三四单元用了好多概念。学生会乱一点。有的可能会背不到。但是这是一个明确的考点。

  整体上看,我个人认为,选择题太偏重于解读材料了,考的知识掌握程度可能都在那儿读题,我记得以前考试,缩短试卷的长度,让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弄了半天你在问什么,你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从北京卷以前来讲,应该主要是考主干知识,因为这么多教材的内容,一百分,考得有好多不是特别主干的东西。将来可能到就是学生背书谁背得细。制约学生掌握这本书的整体的脉络看不出来。另外,既然教材本身比较浅,而新课程特别强调生活主题,而且政治命题、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们要多关注。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