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教学设计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课题: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第1框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教学设计

作者:儋州市一中 陈艳梅

 

 

教学设计:第一课第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三)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1、思路与方法:本课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提升学科素养: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初步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并引导学生将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建立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四)教学过程

【热点导入】(视频播放)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剑昌首创的人大代表接访活动。

    【问题探究】

    1、通过以上事例,说明我国民主有什么特点?

    2、从根本上来说,人大代表为什么能够代表人民的得益?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总结。

    学生回答:前面的事例说明了我国民主有制度保障,通过这一方式,人民群众可以把有关问题反映到国家机关。

    教师总结引导: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人民的权利有切实可靠的保障,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来决定的,本节课我们将对国家的产生、性质以及我国的国家性质等方面进行学习。

【讲授新课】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1)国家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2)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问题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新型的民主

    1)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问题探究】屏幕展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各项比例数据及宪法对此方面的相关规定。

     教师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第一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有来自全国各界和各个地区的代表,人民代表的范围广。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宪法规定,我国人民享有广泛权利。

教师总结讲评: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问题探究】屏幕展示: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的相关内容。

     老师设问:上述材料体现 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我国已经有这么多的法律法规,已经建成基本的法律体系,其中选举法、监督法、公务员法等都经济制定和修改,说明了在我国,人民做事情,或参与政治生活有了法律保障。

      教师总结: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图片展示:屏幕展示(图片贴不上)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通过新旧社会人民的生活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文字并观看图片,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建国前后我国人民生活的对比,从国家政权角度可以看到我国的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公民角度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而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知识拓展:人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新型专政

     【热点导入:】(视频播放)2010年7月8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对文强今日被执行死刑。

       问题探究: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

      学生回答:因为只有实行专政,才能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从而为我们的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点评:总的来讲,就是保卫国家政权,保障人民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教师设问: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职能,但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呢。

       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的观点辨析,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下面我们用图表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进行总结,并通过总结加深对两者的认识。

【屏幕展示】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七页(第三目)的内容,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阅读总结并回答: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新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国家的有关内容,了解了国家的含义、本质和类型,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要坚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同时要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涵。

 

    【评价与反思】

     一般的常规教学是在每一课时的最前面都有一个课堂导入。它的结构都是按: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三步来的。我认为课本上的这一环节我们在我们编写的教案中已经有一个情境导入的栏目了,所以,在我们教案新课开讲中就进行了省略。例如在第一目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这一栏目,它本身是个探究活动,而这个探究活动我们已经在教案的情境导入中探究过了,如果再一次设计的话有重复的嫌疑,所以我们就进行了省略,我认为这样做比较合理。

     由于在资料运用方面容量偏多了一些,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没有设计作业巩固。课后反思,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资料的选材不在乎资料的丰富多彩,而应从生活入手,反映社会问题,少而精,有针对性。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又可以减少教师的备课选材的麻烦。从而做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