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课题>>正文内容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已经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育观念,它已为人们广泛接受。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禁锢人的思维,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重视个性的发展。因此,为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基础。地理学科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重要决策以及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不可缺少的知识。我们作为教师应紧紧围绕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宗旨,设计新的教学程序,组织和实施教学方针,开拓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目标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乃是当务之急。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师要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关于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仅要提高教育科研的应用价值,而且以此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的技能。边行动边研究,在探索中不断修正,以达到最佳效果。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分析,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全面地分析学习问题的形成原因,促进被研究个体的明显进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及方法。

五、实施过程

1、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学得有趣,即产生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相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是直接兴趣,如学生对某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与学习活动结果相联系的则是间接兴趣,如学生对某学科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觉得它对考学太重要了,于是产生了的学习兴趣。从地理知识本身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学科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间接兴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全球性大气环流》这一节之前,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二战期间,英军巧妙利用西欧地区天气变化由西向东发展的规律,不仅成功躲避了德国法西斯的空袭,还用大雾作掩护对德军进行反击,使德军损失惨重的小故事。这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

发挥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

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

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

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

,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

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

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

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

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

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材在每节课后还设计了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广泛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完成后,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两幅天气变化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读图、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手势法:如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2)口诀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3)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住等;(4)图象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 (5) 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6)实地考察法: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比如在《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这一节,给学生提供各类岩石的标本,使学生有直观的感觉。凡此种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

4、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六、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促进学的响亮口号。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扭转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健康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实践成果

1)、提高了教师对课学生主体作用的的认识。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既要理解原理,更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精心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的习惯,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2)、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年的研究实践证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了整个课堂教学,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优化教学的主要表现为: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也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智慧的挑战,也成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在这时,学习不再是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而变成了受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驱使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正是由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3)、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发展。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单一的教师中心已不存在了,学生也从单纯的“听”、“答”角色中走出来,充当了“问”者、“论”者、“思” 者、“评”者等角色,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学生就是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中获得独立自主的人格发展。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矫正,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尽量为他们提供显山露水的机会,让其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能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快乐健康地成长。但是又要能让他学会欣赏别人,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向着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学习,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5)、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生与生之间互动交流讨论,共同探索、求知,推动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强团结,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从而促进班级建设。给学生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和互动过程中建构知识。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协作式学习可以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6)、培养了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的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通过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有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七、结论

通过一年的实验与研究,新思想、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与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和欲罢不能的状态。通过参与,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讲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推动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融洽了师生关系,加深了师生情感,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八、讨论与分析

1、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教师付出的也较以前多。在实施过程中感到理论知识还不够深入,很难用理论指导实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地加以充实、完善、深入,任重而道远。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九、参考文献

①丁朝蓬主编《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③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