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与接受式教学相对而言的,它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现已成为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理想选择。中学思想政治课理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探索 实践

“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 爱因斯坦这段话深刻切中目前基础科学教育的要害,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次彻底的课程改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形式都将发生重大的改变。面对这一形势,许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探究式教学已越来越被老师们所青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理想选择。那么究竟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有何特点?它为什么会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赞誉和推崇呢?又该如何将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呢?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索,现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 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探究是指探讨和研究之意。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现在我们常说教学要创新,怎么创新?许多人感到迷茫,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一个个探究实践活动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总结出新的理论,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创新活动,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与接受式教学相对而言的,它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将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二)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

  1、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感受体验、观察比较、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自主参与,获得新知。

  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举实例加以验证,它是通过“做、思、悟”来学习的。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3、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到“商品”时,先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常用到的商品,找一找这些商品特性与共性,再介绍商品的其它相关的知识。让他们从自己已有经验出发,去尝试、去探究才有可能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又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4、重视合作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常需要分组调查、讨论、争辩和进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也就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深广度,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合作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依据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

探究式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布鲁纳认为学习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认知结构的作用。在他看来形成和发展这种认知结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所以他把学习过程分为知识的获得、替换和评价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课程改革也就不仅要使学生通晓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要使学生养成从事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推理和预测的态度以及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

发现学习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发现学习并不否定教材的作用,但是它要求学生通过发现(严格地说是再发现)的步骤去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从而获得新知。

2、学生主体教育观。

学生主体教育观是制定探究式教学指导策略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学的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

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点在于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在问题找出来以后,学生或者自行探究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这样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完全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获得了更大、更多、更广泛的自主权,教师重视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整个探究式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

3、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

当代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制定探究式教学指导策略的支持体系。创造教育是在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现已逐渐成为全球的风气。创造教育致力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全面开发,着重于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教育观念上来说,创造教育以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为价值取向。从培养目标上说,创造教育重视开拓型、创造型、有个性的学生的培养。从教学内容上说,创造教育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强调学生到社会中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社会上纷繁的信息都是学习的内容。从教育方法上说,创造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从教学形式上说,创造教育强调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根据教学效果和过程随时调整教学角度,教师努力进入学生的思考中,教学重视学生是个性的人,强调以人为本。创造教育与我国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从前面分析的探究式教学基本特点来看,它完全符合创造教育的基本要求。制定探究式教学指导策略,我们完全可以从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启迪,并以此来构建支持体系。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直接动力。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1、 重视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要开展探究式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有些什么知识值得他去学习、去探索和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课时虽少,然而教学任务却很繁重。涉及到大量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和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基本上是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步发展,真正的与时俱进。课堂教学容量大,涉及面广,思维力度大。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对政治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更缺乏对政治科知识的探究心理,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就政治课进行课前预习。大部分同学完全是带着一种十分放松的心情,抱着一种应付任务的观点,毫无思想和精神准备地走进政治课课堂。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教学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为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开辟课堂教学更广、更深的发展时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及早进入学习角色,为课堂上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作好准备。

我具体的做法是:提前由教师把精心编写好的学案印发给学生,(当然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学案)要求学生以此为导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预习,把课堂内教学向课堂外合理地延伸。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老师的工夫要重点花在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相关问题和练习的设计上,多搞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的“议一议”、“想一想”、“问一问”的小栏目,对一些简单的文字记录、整理工作,则在学案上加以明示。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能及早进入课堂角色,在上课前已经做到“若有所思”,“学有所虑”,然后带着收获、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课堂,避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思想注意力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也相对节省同学们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抄写笔记的时间,保证师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交流活动,为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益创造条件。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自觉性和思辨性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预习任务的布置应因课型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如果是新授课教学,可更多地设计一些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学生思想中疑点的问题,重在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坐得住,看得进,钻得深,学会科学思维。如果是复习课教学,可侧重设计一些有关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结合点、交叉点、混淆点的材料分析题,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实际运用能力稳步提高。

2、 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能否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探究式教学的成败,为此,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教学中心”和“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努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使他们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目的。如何优化实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呢?本人通过探索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1)实施课堂研讨,让学生在研讨中探究。

通过较为充分的预习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斯宾诺莎说得好:“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要害在于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激情。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欲望。而课堂研讨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思考潜能。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我的做法是:在有些现实性很强,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课上,尽力安排一定的讨论时间。如:在学习高一的经济学常识“市场经济理论”的时候,必然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得出孰优孰劣,这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讨论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分为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有优越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优越,以书上的论据为自己辩护;一派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还很不发达和成熟,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从来没有融合在一起过,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只能是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仿和学习,优越性又从何谈起。这时候,我抓住他们讨论中的闪光点,首先大力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质”上的长处即与社主义公有制相联系,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又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同时从“量”上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还很不完善,市场这只“无形手”先天不足,政府这只“有形手”又经常缺位或错位,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时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前几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近两年又面临困扰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通货紧缩现象等,由此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从长远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有发展前途,更有生机和活力。通过研讨,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各自的优劣,从而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教材的理论也就内化为学生切身的感受。为了使研讨能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防止随意性,老师要和学生共同设计研讨的题目,指导学生分组准备,也允许各自为战、临场发挥,老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不断引导同学把讨论引向深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研讨中探究能起到明是非、辩真伪、炼能力、提觉悟的效果。而整个的研讨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收集、共同准备材料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的思想认识进行交流甚至发生激烈碰撞直至最后产生共鸣的过程。讨论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讨论的话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论题是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学生的辩论有否调动起已有的知识储备,是否能做到旁征博引;老师的观点是否是“实话实说”,有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染力。针对同学们热烈甚至尖锐的发言,老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回避,或者只能做出照本宣科式的苍白无力的说明,这种讨论式课堂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考虑到研讨可能出现的方方面面。

2)尝试角色移位,让学生在角色移位中探究。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站在上边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老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得一知半解,老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和发射器,学生只是知识的存储器和接收机。考试成为老师的法宝,分数成为学生的唯一追求。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趋向处在朦胧状态,既没有探究知识的压力,又没有深入思考的兴趣和动力。罗曼·罗兰说得好:“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尝试角色移位法,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这些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自己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请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都应立足于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组织学生自己实施教学过程,事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提前安排好学生的讲课计划。可以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促进,共同探讨,及早做好相应的讲课准备,从收集资料备课到准备教案上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视角去发现、感悟和把握教材的知识线索和发展规律,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探索,对教材理论和社会实际的有机统一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潜在的思维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时也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政治课的思想魅力、科学精神和德育功能。真正带来一场学生政治课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上的革命。老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更能发现学生在认知领域存在的困惑,洞察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的误区,同时也可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并可能捕捉到一些真知灼见,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得到切实的突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这一方法尤其适合高二的教学。因为高二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看法,再加上学生的思辨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培养,高二哲学的教学时间又相对宽余,教学内容也适用于学生自主阐发,所以,角色移位法大有用武之地。如: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内容时,由学生广泛收集各种素材,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自己的其它学科知识积累,准备好教案,上讲台进行宣讲,既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锻炼了口才和胆量。使学生能自觉地用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引导观察比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生要能自觉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探求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和整合。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异同,在观察比较中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要遵循可比性原则,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具有多样化,既可横向比,又可纵向比;既可同类比,还在异类比;既可宏观比,也可微观比。在比较中,切忌片面性和表面化的类比。在比较中可以分优劣、辨真伪、得出科学的结论。近年来高考文综考试也一再考察学生这一方面的素质。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内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究,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如:高二的哲学常识,本身它的概念几乎都是以成对的方式出现的;高三的政治常识,它有许许多多的概念非常相似,如:国家机关、国家机构、国家结构;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同时,也对我们的观察比较能力提出了要求。另一面还可以充实一些课外的新材料、新情景来引导学生探究,总结观察比较的方法,如:近几年高考的文综考题常用表格的方式出题,这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对表格题的审题方法我和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了“四步走”的策略:一看:看各图表的标题、数据、备注;二比:对数据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三找:找出表格间的关系,根据存在问题找出相应解决措施(途径);四评:评价成就或存在问题的原因,评价所采取措施的必要性或意义。这样也就使学生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做到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同时,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更加自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自觉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积极进行发散性思维,经常性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地焕发出科学和理性的光辉。

3、拓展课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同学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于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偏低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后学生一般很少愿意主动花时间去复习思考,为此,必须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好学生所学知识的课后巩固与实践,这不仅能够强化它的德育功能,而且也会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实效。

在这一环节上,我的做法是对于课后有要求的实践活动,比如:高三第一课课后活动建议:组织学生搜集《人民日报》某一月份关于我国政府活动的材料,列表格分类,并指明该活动属于履行国家的什么职能。我精心布置,认真检查。此外,我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针对“台海局势”引导学生去阅读、研究相关的历史文献,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工具,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对我国的对台方针、政策、立场和态度有更深的认识。有时还可根据某一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等等。这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这既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又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手段。越能成功地应用知识,就越能引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因此,要指导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增知,在实践中感悟。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既能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符合今天推行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社会进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热切呼唤。其本质是要把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自觉认知过程统一起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融合起来,把老师的导向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思维训练和觉悟培养为主线”的新型政治课课堂教学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探索、研究。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邝丽湛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第9页;第134页。

2、刘晓明、管延华主编的《现代学习论与学习指导》第48、49页。

3、方建福:《论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

4、彭惠才:《研究性学习课程问题的解决途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

5、黄荣平:《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六种方法》,网络文章

6、王增昌:《让学生学会探究》,《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6日第4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科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