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主观题解题思路探析

文综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现实问题立意,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重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占80%,学科间综合为辅,占20%。政治部分也大体如此。因此,解答好政治主观试题,对于在“3+X”文综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少考生来说,主观性试题,尤其是政治主观性试题,始终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面对政治主观性试题,不是不知所措回答的不够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

综合考试的主观题主要分为间答题和论述题,其中论述题也是以间答题的形式出现的。

一、间答题

间答题是一种传统形式。过去命题的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答案基本上是课本知识的转述,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近来高考命题注重能力考查,间答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型灵活,角度多变,非教材知识的简单搬家。它和教材关系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当然不仅间答题如此,辨析题、论述题也如此。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间答题在命题内容和形式方面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主要是:

1)在命题中较多地采用了引文题和材料题,联系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命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对基础知识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还应懂得“为什么”,能进行解释、述说,甚至进行知识的转换和推理。

3)命题中增强了对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把自己摆进去,谈自己的认识或提出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间答题的特殊性在于其答题要点必须紧扣哲学、经济、政治常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联系党和国家的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晰而简洁地作答,既不能离开答题的基本点,又不能长篇大论。事实上,解答间答题的“度”是许多考生经常忽略的一环,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间答题的“度”呢?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主要在于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①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主导答题的基本点;②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辨析题

辨析题至今仍是上海、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等省市政治高考试题中的“保留节目”,因为它是既辨又析、辨析结合、重在分析,是用来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好题型,也是高校选拔人才、提高考试区分度的一种很有价值的题型。所谓辨析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试题中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进行科学的辨别和分析,从而说明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这种题型难度大、要求高、区分度强,因此解读辨析题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尤为重要。

辨析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1. 单向判断型

所谓单向判断型,即非此即彼的题,也就是对一个问题或观点必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必须分析说明其中的理由。

此题型在辨别正误上,一般来讲,难度不大。但在分析说明时,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和辨证思维能力差的人,往往会因要点不全而失分。

[]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

2。正误混杂型

所谓正误混杂型,即亦此亦彼型,也就是说命题内容正确与错误交错混杂,真伪难辨。主要可分为五种情形:(1)命题中的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题观点从总体上看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3)题中材料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4)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5)题中观点内容包含多层意思,而每层意思都是正误混杂的。

[] 知识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3。具体条件型

所谓具体条件型,即命题内容所列举的材料或理论观点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能予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附加条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解答此类题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地分析,应根据题中的具体观点进行讨论,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地分析。

[] 一个国家的关税收入越多越好。

4。理由不全型

所谓理由不全型,即命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不全面,需要补充内容或其他理由的。命题通常认为,结论要正确必须要有题中所给的这个前提,因为这个前提本身没有错;命题存在的缺陷是没有看到结论要成立还需要其他条件。解答此类辨析题,应先对题中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对题中合理的理由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将其他理由补充全面并阐明其根据,然后作出结论。

[] 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

5。设置情景型

所谓设置情景型,即试题创设新的情景,在新情景下作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种类型的辨析题在形式上有创新之处,在辨题前面加上一段背景材料,目的是为考生解题提供一个思维的切人点,不至于考生漫天撒网,击不中要害。解答这种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辨题的辨眼,结合背景材料,对题中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 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信或问候的信都不写。

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三、论述题

论述题一般采用两种类型: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两种类型试题的区别可以从设问看出来,发散思维一般是问“你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说明了什么”由你去进行发散思维,去归纳出结论;集中思维的设问一般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是已有结论了,不用你去归纳,而是把你的思维集中到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这种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该题的材料分析出来。

规律方法指津

一、解主观题的步骤

第一步:先判断该题是考查哪一学科的,是单科的、还是学科内综合的、还是学科间综合的题。

第二步:看设问,确定答案,分清该题属于集中思维还是发散思维。

第三步:分析材料,每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第四步:如果是集中思维的题,则要通过对材料逐句分析,推断出设问中提出的基本理论是怎样得出的、怎样体现的。如果是分散思维的题,则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挖掘出与材料有关的基本理论,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论述。

二、分析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找准切入点,一般是从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入手进行分析。

第二,用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结合材料中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进行一一对应的分析,不能分家。

第三,重在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辨证性。

第四,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紧扣本题,坚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题目自身的内在逻辑,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基本理论,“有话好好说”,全面地谈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三、题型分类解说

(一)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有三种类型:直问式简答题、比较式简答题和材料式简答题。

解答简答题的一般要求是:第一,要认真审题,正确把握命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及能力要求。第二,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的要点。第三,文字要简练、准确、条理清楚。

1。解答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做。但是要根据命题内容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对三种类型的简答题的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举例加以说明。

第一,直问式简答题

这类试题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的问题比较明确,回答起来也比较容易,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

2002年上海高考政治试卷第28题: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第二,比较式简答题

这类简答题一般是以比较政治、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作为命题的内容。解答这类试题一般要求答出异同的表现或异同的原因。如:

[] 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材料式简答题

这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命题方式。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的简答题,大都采用了这种命题方式。命题所引用的材料包括引文和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社会现象的材料,还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材料。在命题中设计新情景、新材料,提出新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简答题第一步是认真审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命题中的引文或材料,准确把握其中心意思。第二步结合引文或材料的中心意思,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和命题的要求,确定答案。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一般不需要展开论述。

[] 材料一 “任何人都有充分自由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承认任何宗教,就是说,像通常任何一个社会主义都那样做一个无神论者。中公民中间,完全不允许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一样的现象。”

材料二 20011216日,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杀人害命 法理难容》中指出:“现实表明,彻底根除‘法轮功’邪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极少数痴迷‘法轮功’的人仍未摆脱邪教的精神控制,------彻底根除‘法轮功’邪教,消除它的危害,有待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材料一的中心是什么?结合当今形势,从政治学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现象。

3)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反对邪教?

2。解答简答题的三项原则

第一,要突出一个“简”字,即要求归纳的知识点简洁明了,对知识点、观点、原理演绎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

[] 某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探索就业渠道新路子,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政府投资20亿元,改造和新建了10家招商市场和3家水产批发市场,提供保洁员岗位8000多个,联防队员岗位3000多个;通过政策倾斜,又使该市22000多人做起了小商品买卖。

(1) 该市政府的做法符合政治常识中的什么道理?

(2) 该市政府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第二,要坚持简答题不简的原则,即要求我们在分析命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将符合命题材料的知识点归纳出来。

[]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公民享有集会、游行和示威的政治自由?

第三、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答题上看,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哪些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知识点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知识点原理的,通俗地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解答简答题的基本方法。目前,绝大多数简答题的设问都属于归纳设问或演绎设问,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如:大多数背景材料题的设问都是:“上述材料体现了你所学的某某常识中的哪些原理?这些原理在命题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学的某某原理的?”。不论命题是归纳设问,演绎设问,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我们都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做到即归纳又演绎,只是侧重归纳,还是侧重演绎,或二者并重罢了。

[] 在安理会讨论如何解决伊拉克问题时,中国的立场是:一要在联合国框架内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二要给伊拉克人民以希望,只要遵守决议,相关问题有望解决;三要尊重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二)论述题

1。解答各类论述题共同的基本要求

各类论述题,虽然题型有别,但解答它们的思想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主要是指题解的构成要素基本上是依次由下列三个部分构成的:

第一,理论部分

这是解题的主导部分,是全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求在解题时首先将其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这第一部分答对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开个好头,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说理深刻。

第二,分析部分

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在解题时运用上述理论知识,联系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即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三、题型分类解说

(一)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有三种类型:直问式简答题、比较式简答题和材料式简答题。

解答简答题的一般要求是:第一,要认真审题,正确把握命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及能力要求。第二,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的要点。第三,文字要简练、准确、条理清楚。

1。解答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做。但是要根据命题内容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对三种类型的简答题的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举例加以说明。

第一,直问式简答题

这类试题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的问题比较明确,回答起来也比较容易,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

2002年上海高考政治试卷第28题: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第二,比较式简答题

这类简答题一般是以比较政治、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作为命题的内容。解答这类试题一般要求答出异同的表现或异同的原因。如:

[] 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材料式简答题

这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命题方式。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的简答题,大都采用了这种命题方式。命题所引用的材料包括引文和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社会现象的材料,还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材料。在命题中设计新情景、新材料,提出新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简答题第一步是认真审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命题中的引文或材料,准确把握其中心意思。第二步结合引文或材料的中心意思,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和命题的要求,确定答案。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一般不需要展开论述。

[] 材料一 “任何人都有充分自由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承认任何宗教,就是说,像通常任何一个社会主义都那样做一个无神论者。中公民中间,完全不允许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一样的现象。”

材料二 20011216日,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杀人害命 法理难容》中指出:“现实表明,彻底根除‘法轮功’邪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极少数痴迷‘法轮功’的人仍未摆脱邪教的精神控制,------彻底根除‘法轮功’邪教,消除它的危害,有待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材料一的中心是什么?结合当今形势,从政治学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现象。

3)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反对邪教?

2。解答简答题的三项原则

第一,要突出一个“简”字,即要求归纳的知识点简洁明了,对知识点、观点、原理演绎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

[] 某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探索就业渠道新路子,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政府投资20亿元,改造和新建了10家招商市场和3家水产批发市场,提供保洁员岗位8000多个,联防队员岗位3000多个;通过政策倾斜,又使该市22000多人做起了小商品买卖。

(3) 该市政府的做法符合政治常识中的什么道理?

(4) 该市政府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第二,要坚持简答题不简的原则,即要求我们在分析命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将符合命题材料的知识点归纳出来。

[]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公民享有集会、游行和示威的政治自由?

第三、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答题上看,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哪些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知识点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知识点原理的,通俗地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解答简答题的基本方法。目前,绝大多数简答题的设问都属于归纳设问或演绎设问,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如:大多数背景材料题的设问都是:“上述材料体现了你所学的某某常识中的哪些原理?这些原理在命题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学的某某原理的?”。不论命题是归纳设问,演绎设问,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我们都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做到即归纳又演绎,只是侧重归纳,还是侧重演绎,或二者并重罢了。

[] 在安理会讨论如何解决伊拉克问题时,中国的立场是:一要在联合国框架内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二要给伊拉克人民以希望,只要遵守决议,相关问题有望解决;三要尊重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二)论述题

1。解答各类论述题共同的基本要求

各类论述题,虽然题型有别,但解答它们的思想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主要是指题解的构成要素基本上是依次由下列三个部分构成的:

第一,理论部分

这是解题的主导部分,是全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求在解题时首先将其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这第一部分答对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开个好头,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说理深刻。

第二,分析部分

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在解题时运用上述理论知识,联系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即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切忌就理论空谈一阵,或就事论事的叙述一番,观点和材料两层皮。不少考生常常为分析论述时无话可说或说不到“点子”上而发怵。其实,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虽在教材外,但理论知识却在教材内,只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题目中的材料组织起来,糅在一起,做到事理交融、顺理成章即可,无须别出心裁地去大做文章。

第三,总结部分

这是解题的结尾部分,是解题的落脚点。论述题具有时代性、现实性、思想性很强的特点,在总结部分可针对时弊,揭露批判错误观点,或可把自己摆进去,谈认识,表态度。但要注意简明扼要,紧扣题意,适可而止。不可游离主题,画蛇添足。

2。论述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认真审题,弄准题意和要求,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审题必须全面、仔细。直问式论述题审题比较容易。下面仅介绍一下材料式和引文式论述题的审题方法。材料式论述题和引文式论述题应包括审事实材料或审引文和审问题两部分:

其一,审事实材料(或审引文)

要做到下列三点要求:①分清事实材料(或引文)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有些题提供的事实材料或引文没有明显标出段落或层次,考生必须自己分出层次;②从每层事实材料或引文中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这是以后组织答案,选择合适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的客观依据。这是“审材料(或审引文)”中最重要的一步;③把握每层事实材料(或引文)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或引文的总的意思。

其二,审问题

这也有下列三点要求:

①弄清问题所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的范围。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知识运用的范围。扩展性论述题则不明确限定范围,需要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弄清材料中的观点后,自己去选择有关的理论知识。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才能同所论述的实际问题对上口、挂上钩,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否则,尔后的分析论述必将出现逻辑混乱,错误迭出,甚至分马牛不相接,言不及义;②把审事实材料或引文和审问题结合起来弄清问题的中心要求。这样,考生才有可能紧紧围绕中心去论述问题,不致离题随意发挥。有些考生只重视“审事实材料或引文”,忽略了“审问题”,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致答题时偏离方向。③弄清问题中的特殊要求。如200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第38题:“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其中有“运用”、“结合”、“联系”等特殊要求,答题时是必须满足的。“你认为应该如何”也是一个特殊要求。

第二,认真解题,抓好三个环节

如果说审题的过程是分析问题的过程,那么,解题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题时主要应抓住下列三个环节:

①确定论点。论述题的论点是待论证的中心观点或若干个基本观点。确定论点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中心观点不明确,解题必然偏离主题,言不及义。有些考生答题时写得很多,但得分很低,就是因为没有明确中心观点,说话不到“点子”上,确定论点是在上述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上述审题过程中,弄清楚了题意后,论点才可能准确地确定下来。②确定论据。论述题的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根据。论据包括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事实根据又包括正、反两个方面。论据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答题“要点”。考生在解答论述题时,可先拟出提纲(即要点),搭起解题的框架,然后再进行论证。③合理论证。论述题的论证,就是用确定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其基本要求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论证的步骤就是解题的步骤,也就是前面“解答各类论述题共同的基本要求”中述及的解题的依次构成的三个部分。

第三,解题示范

[] 材料一 《深圳商报》2002331日报道:深圳市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设厂,积极应对入世、扩大出口,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截止2001年底,深圳市28个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共带动设备、原材料出口累计近6亿美元。同时,截止2001年底,深圳市企业在境外的净资产已达4.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特别是康佳的彩电、中兴通讯的程控交换机,佩奇的毛毯、益豪的摩托车及深圳彩电总公司的国际网络设备等加工装配项目‘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明显提升。

材料二 为把深圳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深圳市政府在“走出去”方面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有效措施。2001年,深圳市不仅举办了毛里求斯深圳产品展览会,还组团参加了境外28个博览会和专业性展览会,累计成交额5.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002年,深圳市政府将组织9次重大境外投资贸易推介活动,并参加5次内地及香港投资促进活动,同时,将组织贸易小分队赴俄罗斯、东南非、美国、加拿大等,拓展深圳产品的海外市场。

(1) 材料一、二共同体体现了什么战略?

(2) 请根据材料说明怎样实现这一战略?

3。论述题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概括的知识点既要源于材料,又要突破材料。有些命题以某一热点为背景,设问中往往问学生怎样做,或怎样解决问题。对于这种设问,学生往往会脱离命题和知识点胡说一通,使答案不着边际,在对热点问题分析时,要多角度、多层次透析热点问题。

对于论述题在答题时还应该注意几点:

1)论述是叙述和分析的意思,而分析应是论述题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做论述题时要求学生归纳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多一点演绎分析,要更加充分,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分析。当然,论述题也和解答题一样,设问有归纳、演绎设问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论述题归纳的知识点要多,分析演绎要充分。

2)在解决论述题的开放性试题时,分析透彻,演绎清晰。

3)目前很多材料论述题,图表论述题当然也有一些简答题的设问中,往往要问考生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或政治现象。对此设问,考生往往答不到点子上,其实也不难,要求学生采取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答题思路。现象是直接被我们看到的东西,本质是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东西,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对于图表论述题中的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要求学生应非常细致地观察数字的变化,这是现象,然后分析得到本质,当然论述题的题型、设问是千百万化的,我们不能意义说明,只能就共性而说罢了。

[] 党的十六大结束后,胡锦涛同志就率领书记处的一班人来到西柏坡考察,重温了毛泽东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告诫全党,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他要求全党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名言警句,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从人生观的角度来看,上述讲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古人的这些名言警句共同反映了怎样的辩证法思想?

3)当代青年应怎样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知能强化训练

1 材料一 我国春兰集团的空调和摩托车每年的外销售额已超过1500万美元,主销欧洲市场。厦华企业的彩电、DVD、微波炉、组合音响等均打入中东市场,成为当地的主流产品,产品供不应求。

材料二 我国部分出口到欧盟的鸡腿肉,原价3500~3700美元/吨,后竟压到1200~1500美元/吨。2001年,仅半年时间,我国出口的兔肉就从4000多美元/吨掉到1200~1300美元/吨。

材料三 我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曾深恶痛绝地说,有的国内企业在参加海外项目投标时,不是集中精力战胜外国对手,而是想方设法地用价格战挤掉国内同行,宁可谁都中不了标。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 材料一、二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3) 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三的主题。

2.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1)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2) 青少年学生如何勇于和善于创新?

3.“杰出青年奖”获得者——二炮某研究所高工肖龙旭,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只有把个人奋斗融入宏伟大业,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近10年他取得了40多项科研成果,无一不与他的本职工作和社会需要相联系。

(1) 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

(2) 青年学生应如何进行“自我设计”?

4.中美两国都是大国,几十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领域展开了全面的竞争与合作,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002221日美国总统布什开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布什总统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

(1)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是什么?它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2) 布什总统在中国访问时强调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但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说:美国将牢记对台湾的承诺。请你运用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5.材料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材料二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国际的各种复杂局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由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表现出了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1) 80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的?

(2) 材料二对我们进行创新有何启示?

(3)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面对新的世纪,应如何发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

6.材料一 20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的钢铁产业由于技术改造迟缓、生产成本较高等诸多内部原因,逐渐与国际竞争脱节。在过去的4年中,美国有31家钢铁企业向政府申请破产,16万美国钢铁工人中有7万人失业。200235日,美国总统布什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201条款的规定,决定对日本、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等钢铁生产大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产品征收平均高达25%、最高可达30%的关税。

材料二 据调查,中国过去5年向美国出口的钢铁产品总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7%,不到3%。根据WTO保障措施的有关规定,美国政府不应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措施。314日,我国政府向WTO提出就此问题与美国进行磋商。

材料三 2001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超过1100万吨,其中大部分为一些廉价的“大路产品”;与此同时,又不得不大量进口轿车用板、家电面板、不锈钢等特种高品质钢材。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使大量被拒之于美国国门之外的钢铁产品涌入中国,使中国钢铁工业面临巨大压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评述美国政府的做法。

(2) 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政府应如何解决中美钢铁贸易争端。

(3) 结合材料一、三,谈谈我国钢铁工业应如何迎接挑战。

7.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 集体主义作为公民的道德建设原则,也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为什么?

(2)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其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在上述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是如何体现的?

8.材料一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受破坏现象却比较严重,大量的树木被制成一次性筷子、纸巾、纸杯、贺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治理长江江面上的“白色污染”,但同时也有一些人随手将各种“白色垃圾”抛入江中。

材料二 针对材料一中的状况,某省政府统一规定不准生产一次性木筷,一旦发现就予以罚款。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某省政府的做法进行评析。

(3) 作为公民,面对材料一中的现象你应该怎么做?

9.材料一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东突”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多次制造动乱。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转向以恐怖暴力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坏活动。一些“东突”组织公开宣扬要通过恐怖暴力手段达到分裂目的。在警方查获的“东突伊斯兰党”、“东突反对党”等组织的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走武装斗争道路”、“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制造各种恐怖活动”。“东突”恐怖势力策划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事件,留下了一篇篇血淋淋的记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穆斯林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疆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穆斯林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权利,他们是反对恐怖主义的。我们一定要把反对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和民族区分开来。

我国为什么要把反对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和民族区分开来?我国政府是怎样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的?

10.材料一 流传全世界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英语“Knowledge Is Power”。长期以来,这句名言被认为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首先提出来的。直到现在,查阅培根的全部著作,特别是他的巨著《伟大的复兴》,根本没有“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

材料二 “知识就是力量”用文言文表示即“知为力”。这句话是我国东汉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公元2798年)在其代表作《论衡》中明确提出的。

1)“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指什么?

2)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正确性。

3)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你发现了什么?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