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常见高考题型及解题技巧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3+X”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政治选择题的分类及解题技巧

3+X”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政治选择题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面设立了若干个选择题,分别考查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的知识和能力。按其所提供的共同背景材料(以下称大情境)和各小题的题干材料(以下称小情境)之间的关系不同可分为专题式、分立式、连环式三大类。

(一) 专题式综合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1. 专题式综合选择题的基本特征是:命题者首先设计一个与考生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然后提供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题组合。它的大情境对解题起导向作用。如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以热点问题欧元流通为专题,设置的第1~7题,其中127题就是政治学科内综合题,需要考生在欧元流通这个大情境的导向下用政治、经济常识进行解答。再如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以杜甫诗句为专题设置第33~35题的哲学、政治综合题。2003年以加入WTO以来倾销和反倾销问题为背景设置了第33~35题的政治、经济、哲学综合题。

2.专题式文科综合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对专题式文科综合选择题解法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在审题时必须重视命题的大情境,它具有导向性,对其仔细思考和分析才能领会命题的意思。第二步,解题时必须从导语出发去理解各小题干肢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同时还必须注意选项之间的学科内和学科间的关系。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第33~35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回答33~35题:

33。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觉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守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3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35。“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例如2002年第127题:

20021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回答第127题。

1。欧洲联盟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2。在欧盟国家中,实行共和制的有(

A.意大利、德国、芬兰

B.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C.法国、德国、瑞典

D.法国、荷兰、比利时

7。欧元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币种之一,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主要用于(

①平衡国际收支 ②稳定汇率 ③偿还对外债务 ④提供消费贷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例如,2003年第33~35题。

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倾销与反倾销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焦点之一。回答33~35题。

332002年,我国近50多家球轴承生产企业在面队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时,积极应诉,并使美方做出该倾销案不成立的结论。在遭到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我国企业首先应该(

A.勇于应诉,保护自己的正当经济权益

B.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C.寻求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谈判解决争端

D.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产品出口

342002年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同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受理反倾销案件10起,涉案金额约为592亿元人民币。这一事实表明,我国政府(

A.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政府职能

B.加强行政干预,提供公共服务

C.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D.保持价格平稳,维护社会稳定

35。在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勇于和善于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的原理

C.量变与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二)分立式文科综合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

1。题型特点 分立式文科综合选择题是命题者首先给一组选择题提供一个大情境,然后再给每个选择题的题干设置相对独立的小情境,这种大小情境之间关系的特点是:大情境只起到对加深小情境理解的作用,对弄清小情境的来龙去脉有好处。而这组每个选择题的规定性均根据小情境而确定,小情境的内容在大情境中是没有的。如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第33~35题;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第29~30题,都是分立式文科综合题。

2。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分立式文科综合选择题时,阅读大情境对弄清小情境的来龙去脉有好处,但在思考和分析问题,重点应放在思考和分析各个小题的小情境上,因为各个小题的小情境的内容在大情境中是没有的,是新材料,而且各自独立,题干的规定性是根据各自的小情境确定的。

例如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卷中第33~35题。

200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吴文俊、袁隆平院士。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3~35题:

33。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杂交水稻良种的培育和推广,这说明政府应当履行(

A。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B.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

C.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

D.维护公共财产的职能

34。为了保护育种者的权益,保障使用者的利益和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促进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07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这表明人大常委会是在通过立法(

A.行使经济管理职能

B.行使市场监督职能

C.为政府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D.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保障

35。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受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例如,2002年第29~30题。

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回答29~30题:

29。在国际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确保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

A.刺激和扩大国内需求

B.扩大我国商品出口量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D.扩大吸引外资规模

30。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预算中逐年扩大了对居民生活补助的支出。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开支预算达860亿元,这个数额比1997年增长了15倍。这一事实表明,政府积极履行(

A.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

B.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

C.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

D.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

() 连环式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连环式文科综合选择题是指在一组选择题中,命题者在各个选择题之间设有先行后续的关系或者因果关系。由于对特殊的知识内容的展开方式不同,它具有连续性和连锁性两个显著的特点。其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小情境中。其连锁性主要表现在两道或两道以上选择题的小情境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并且它们的应选项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2003年夏季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第29~30题均属于连环式文科综合选择题。

解题思路:由于连环式文科综合选择题各个小题的小情境是大情境中特定的内容的展开,形成了各个小情境具有连环关系,即先行后续的逻辑关系或者因果关系。因此,解题时必须慎重做好开头的选择题,“初战告捷”就为解下面的选择题提供可靠前提;接着是环环相扣,注重“对照”,也就是对照下一题的应选项与上一题的应选项是否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例如2003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29~30题。

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回答29~30题。

29。明清之际的叶昼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实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岂不令人笑杀?”意思是说,艺术创作不必拘泥与事实上的真实。这是因为(

A.艺术创作并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性

30。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选择题概说

1。选择题构成的二要素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选项构成的。题干的作用是指出问题和规定所答问题的范围、层次、角度等。题干一般由问句或陈述句构成。如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或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有。这种形式的题干,一般说来较为简单。近年来,出现了“引文式”、“材料式”题干,即引用重要文件和革命导师、政治家著名论断,以及俗语、谚语等,有的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材料作题干。这种形式的题干,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已达90%。这种题干题目更加灵活,难度更大,不仅要读懂题干的含义,而且要熟悉相应的知识。

选项是指题干后面供选择的答案。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一个事物或一个现象可以用多种观点去分析,一种观点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侧面、层次上去说明。

2。选择题解答的基本要领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选择题,虽只两种基本类型,但就具体形式五花八门,具体要求又各有所异,有的是对概念的理解;有的是对基本理论观点的判断;有的是比较事物的异同等等。但解答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三个审查,三个排除”。

所谓“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分析题目的指导语、题干、选项。切记不顾具体要求的生搬硬套。

所谓“三个审查”,一是审查题目的指导语,确定题目的基本类型,这是作答的首要前提;二是审查题干,确定题目的规定性,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这是作答的关键,选择题的失误往往是因题干审析不清所致;三是审查选项,特别要注意其关键词语,看选项的观点是否错误,再和题干的要求联系起来,决定选项的取舍。若题干为正向选择,选项观点正确才能入选,反之,题干为逆向选择,选项观点错误才能入选,这是作答的重要环节。

所谓“三个排除”是指题干为正向选择的前提下,一要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选项,这可称为排谬法;二要排除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这可称为排异法;三要排除选项的共性或个性,与题干的共性或个性逻辑不符(或曰混乱)的选项,这可称为排乱法。此外属于考查因果关系的选择题,还要注意排除与题干规定的变相重复的选项以及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对于现在“3+X”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的组合式选择题可用“直接判断选择法”,即从题干的要求中,回忆有关知识,找出题干和选项的联系,确定出合乎题意的、正确的答案。如:

[] 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把结构调整作为制定“十五”计划的主线。中央领导同志强调:“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之所以要突出强调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是因为(

①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②经济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③“主线”是为了“主题”,是为了实现较快的、可持续的发展 ④结构调整要已市场为导向,已科技为支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答选择题“有法但无定法”。这里所说“有法”是指有规律可循,解答试题如同作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准确地理解有关知识,使知识形成系列,扩大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政治素质等都是要遵循的。这里所说“无定法”是因为每一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不同,切不可用某种方法生搬硬套,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解选择题的六项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应讲规则,只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我们就会发现,解答选择题是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可以把握的。解选择题的章法可以概括为六项原则:直接性原则、总结性原则、根本性原则、对应性原则、角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1.直接性原则(或就近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项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项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有些选项所表述的基本含义超出了题干“既定意思”的范围,根据逻辑规则,不能入选。如果任意扩展题干意思,就会导致多选、误选。

[]近年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刺激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这说明(

A.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B. 刺激消费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a) 刺激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整体性原则(或总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选项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审题时对题干描述的内容要全面准确的概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整体把握、驾御它的完整意义。如果分析题干材料时“钻得进去,走不出来”,“抓住局部,丢了整体”,就容易犯断章取义、以偏盖全的错误,最终导致误选。

[] 对“个人是社会的细胞”这句话的涵义的准确理解是(

A.个人离不开社会

B. 社会离不开个人

C.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D.个人与社会处于同等地位

3.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项不选(该项不完全适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根据逻辑学常识关于判断、推理的基本要求,对题干提出的问题,选项应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判断或结论,否则不能入选。

[]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要靠(

A.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B.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D.发展农村经济

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项强调的意思和题干强调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项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项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项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项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运动离不开物质 ④物质离不开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项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不符合者不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看”、“从辩证法角度看”、“从认识论角度看”等。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具体的特定的角度。题干提出问题的角度对于题项的选择有着很强的限定性,如果疏忽大意,就容易选出答非所问的题项,吞下失分的苦果。

[] “存在即被感知”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名言。贝克莱还说:“物质的实体从来就是‘无神论者’的挚友,这一点是无需多说的。------一旦把这块基石去掉,整个建筑物就不能不垮台。”“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在别人使用‘无’这个词的意义上使用‘物质’一词。”由此可见,贝克莱认为(

①“无”一词和“物质”一词意义相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相同的基石 ②物质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③唯物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④客观意识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

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也有一些问题,无论运用哪一原则都可能有牵强附会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应通读全题,把选项进行对照,意思合理、符合逻辑即可入选。尤其是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更要注意这种方法。

[] 人类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无节制地开采各种自然资源,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这种后果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种矛盾的行为

①启示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表明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③说明国家具有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违背规律要受到惩罚 ⑤使我们认识到把环境保护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是完全正确的

A.①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对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题是一种有价值的题型。从知识层面的角度看,选择题以其知识跨度大、信息容量大、设计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和优势,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相似知识的分辨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从思维品质的角度看,选择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严密性,尤其是在如何准确把握题干、选项的内在联系这一点上往往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一些着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选择题,有的考生经过“深思熟虑”,却也常免不了“本来该选”的却认为不该选、“本来不该选”的却又认为该选这样的结局。就其原因,对题项意思的逻辑关系把握不准往往是主要症结。思维活动也有其客观规律,违背思维规律自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按一定的规则解选择题,其实就是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的要求和体现。只要我们遵循规律、把握规则,就不仅能学好,而且能考好。

第二部分 主观题

文综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现实问题立意,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重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占80%,学科间综合为辅,占20%。政治部分也大体如此。因此,解答好政治主观试题,对于在“3+X”文综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少考生来说,主观性试题,尤其是政治主观性试题,始终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面对政治主观性试题,不是不知所措回答的不够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

综合考试的主观题主要分为间答题和论述题,其中论述题也是以间答题的形式出现的。

一、间答题

间答题是一种传统形式。过去命题的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答案基本上是课本知识的转述,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近来高考命题注重能力考查,间答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型灵活,角度多变,非教材知识的简单搬家。它和教材关系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当然不仅间答题如此,辨析题、论述题也如此。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间答题在命题内容和形式方面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主要是:

1)在命题中较多地采用了引文题和材料题,联系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命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对基础知识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还应懂得“为什么”,能进行解释、述说,甚至进行知识的转换和推理。

3)命题中增强了对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把自己摆进去,谈自己的认识或提出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间答题的特殊性在于其答题要点必须紧扣哲学、经济、政治常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联系党和国家的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晰而简洁地作答,既不能离开答题的基本点,又不能长篇大论。事实上,解答间答题的“度”是许多考生经常忽略的一环,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间答题的“度”呢?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主要在于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①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主导答题的基本点;②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辨析题

辨析题至今仍是上海、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等省市政治高考试题中的“保留节目”,因为它是既辨又析、辨析结合、重在分析,是用来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好题型,也是高校选拔人才、提高考试区分度的一种很有价值的题型。所谓辨析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试题中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进行科学的辨别和分析,从而说明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这种题型难度大、要求高、区分度强,因此解读辨析题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尤为重要。

辨析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1. 单向判断型

所谓单向判断型,即非此即彼的题,也就是对一个问题或观点必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必须分析说明其中的理由。

此题型在辨别正误上,一般来讲,难度不大。但在分析说明时,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和辨证思维能力差的人,往往会因要点不全而失分。

[]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

2。正误混杂型

所谓正误混杂型,即亦此亦彼型,也就是说命题内容正确与错误交错混杂,真伪难辨。主要可分为五种情形:(1)命题中的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题观点从总体上看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3)题中材料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4)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5)题中观点内容包含多层意思,而每层意思都是正误混杂的。

[] 知识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3。具体条件型

所谓具体条件型,即命题内容所列举的材料或理论观点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能予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附加条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解答此类题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地分析,应根据题中的具体观点进行讨论,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地分析。

[] 一个国家的关税收入越多越好。

4。理由不全型

所谓理由不全型,即命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不全面,需要补充内容或其他理由的。命题通常认为,结论要正确必须要有题中所给的这个前提,因为这个前提本身没有错;命题存在的缺陷是没有看到结论要成立还需要其他条件。解答此类辨析题,应先对题中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对题中合理的理由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将其他理由补充全面并阐明其根据,然后作出结论。

[] 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

5。设置情景型

所谓设置情景型,即试题创设新的情景,在新情景下作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种类型的辨析题在形式上有创新之处,在辨题前面加上一段背景材料,目的是为考生解题提供一个思维的切人点,不至于考生漫天撒网,击不中要害。解答这种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辨题的辨眼,结合背景材料,对题中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 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信或问候的信都不写。

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三、论述题

论述题一般采用两种类型: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两种类型试题的区别可以从设问看出来,发散思维一般是问“你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说明了什么”由你去进行发散思维,去归纳出结论;集中思维的设问一般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是已有结论了,不用你去归纳,而是把你的思维集中到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这种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该题的材料分析出来。

规律方法指津

一、解主观题的步骤

第一步:先判断该题是考查哪一学科的,是单科的、还是学科内综合的、还是学科间综合的题。

第二步:看设问,确定答案,分清该题属于集中思维还是发散思维。

第三步:分析材料,每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第四步:如果是集中思维的题,则要通过对材料逐句分析,推断出设问中提出的基本理论是怎样得出的、怎样体现的。如果是分散思维的题,则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挖掘出与材料有关的基本理论,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论述。

二、分析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找准切入点,一般是从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入手进行分析。

第二,用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结合材料中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进行一一对应的分析,不能分家。

第三,重在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辨证性。

第四,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紧扣本题,坚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题目自身的内在逻辑,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基本理论,“有话好好说”,全面地谈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三、题型分类解说

(一)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有三种类型:直问式简答题、比较式简答题和材料式简答题。

解答简答题的一般要求是:第一,要认真审题,正确把握命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及能力要求。第二,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的要点。第三,文字要简练、准确、条理清楚。

1。解答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做。但是要根据命题内容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对三种类型的简答题的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举例加以说明。

第一,直问式简答题

这类试题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的问题比较明确,回答起来也比较容易,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

2002年上海高考政治试卷第28题: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第二,比较式简答题

这类简答题一般是以比较政治、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作为命题的内容。解答这类试题一般要求答出异同的表现或异同的原因。如:

[] 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材料式简答题

这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命题方式。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的简答题,大都采用了这种命题方式。命题所引用的材料包括引文和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社会现象的材料,还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材料。在命题中设计新情景、新材料,提出新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简答题第一步是认真审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命题中的引文或材料,准确把握其中心意思。第二步结合引文或材料的中心意思,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和命题的要求,确定答案。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一般不需要展开论述。

[] 材料一 “任何人都有充分自由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承认任何宗教,就是说,像通常任何一个社会主义都那样做一个无神论者。中公民中间,完全不允许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一样的现象。”

材料二 20011216日,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杀人害命 法理难容》中指出:“现实表明,彻底根除‘法轮功’邪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极少数痴迷‘法轮功’的人仍未摆脱邪教的精神控制,------彻底根除‘法轮功’邪教,消除它的危害,有待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材料一的中心是什么?结合当今形势,从政治学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现象。

3)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反对邪教?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