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高三政治常识基础知识大盘点

 

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1、国家的知识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的因素)

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含义:国家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⑷属性:阶级性、社会管理属性、主权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国体)的知识

⑴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⑵决定: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⑶分类:按性质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⑷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⑴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含义不同: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⑵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的基本理论

⑴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⑵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⑶国家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种职能(对内职能主要有两个方面: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也分两个方面: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5、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⑵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民主主体的广泛性②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真实性表现在: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②也表现在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建设)

为什么: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我国的民主程度还比较低

怎么样: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③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载入我国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③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强化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8、我国的国家职能(课本P17-19要求全部记忆)

(一)对内职能

1)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①依法打击… 依法打击…维护…保卫…保卫…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2)经济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发布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

   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3)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重点掌握原因和内容)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对外职能

⑴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⑵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9、政体的基本理论

含义:政体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⑵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⑶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受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

10、当代国家政体

 

类型

 

主要特征

代表国家

君主立宪制

主要指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A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B政府: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

监督

C元首: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国、本、国、利时、西班牙、典、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A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有立法组织监督政府等权力

B:政府: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

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

C:元首: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大利、国、兰、地利、度、加坡

总统制共和制

A元首: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

统帅陆、海、空三军

B议会: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相互独立

C政府:当选总统组织政府,政党能否上台的关键在总统

国、西哥、西、根廷、及、

              

11、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①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组织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民主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真正集中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⑵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义务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权力:A发言表决免责权   B提案权    C质询权

义务:A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B保守国家机密   C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D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原因: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优越性: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③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总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完善人大代表的结构确保工人和农民的代表占有适当的比例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④必须反对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

12、国家结构形式

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

类型: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不同可分为单一制、复合制(复合制主要采取联邦制)

单一制的国家主要特点:从法律体系看:全国只有部宪法从国家机构组成看,全国只有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从公民的国籍来看:公民只有国籍;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来看:全国按地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接受中央政权机关的统一领导;从对外关系看:国家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

代表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

12、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意义各是什么?

含义:“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是将香港、澳门、台湾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中国的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内容:A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B 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在国务院的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意义:A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B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主干知识串联

 

 

经济学

哲学

政治学

国家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国家都要发展经济。

发展的观点,存在不同的国家形态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体

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的分配;税收的性质

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物质决定意识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体决定政体;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政体

全国人大职权 涉及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预算、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物质决定意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体现发展的观点;

政体反映国体

国家职能

国家宏观调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三大产业;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税收;中央银行职能;对外贸易基本原则等需要国家履行职能

履行国家职能体现:物质决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主要矛盾;认识和实践;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党的领导;对外政策;民族宗教政策

一国两制

对外开放

一国两制的提出体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一国两制的前提一国体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制并存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

高度自治体现矛盾的特殊性;

邓小平理论

 

 

 

 

 

 

 

 

 

 

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1、  国家机构及组织体系

⑴含义:国家结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从纵向来看即按层级划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从横向来看即根据国家职能分,一般设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

⑵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

2、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想结合的制度

表现在①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各种方面,遵循在中央同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人民负责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⑶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治国: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要在全社会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2、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⑴在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⑵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监督权、各项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但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制裁和惩罚侵害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⑶我国公民应当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A严守国家机密 B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C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国家荣誉:包括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国家的名誉不受侮辱。A、要增强民族自豪感    B要增强民族自尊心   C要增强民族自信心

国家利益:包括安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A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B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

⑷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三原则

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守法平等、司法平等、但立法不平等)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

地位: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法律武器。

表现: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B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①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②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要求: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一,我们要珍惜公民权利,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第二,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要把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结合起来。

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革命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利 公民要积极履行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主干知识串联

 

 

经济学

哲学

政治学

国家机构

税收机关、海关、金融机构

联系的观点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民主集中制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符合对立统一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人大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机构组织活动的原则;党的组织活动原则;

对人民负责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宏观调控均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对人民负责

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

依法治国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依法治国的提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体现对立统一观点;

人民民主;党的领导;宗教事务的管理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劳动者的权利

公民的义务:依法纳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保证了公民广泛的社会经济权利;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

自由与法律:对立统一

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对立统一

政治权利:国家性质;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性质;

 

 

 

 

 

 

 

 

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的特征

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断政党的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

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相联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和领导集团等,这使它能够成为国家政权的领导者。当然,不是任何政党都能领导国家政权,它必须是执政党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⑴党的性质: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指导思想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⑶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党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思想领导(思想宣传)、组织领导(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系:A.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B.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中共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就是结合实际不断探索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①“三个执政”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整体。②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前提和条件。要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调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通过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重点,按照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实践,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的战略思想,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为重。A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B建设一支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本色的干部队伍C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它们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⑷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这是党最大政治优势。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深入开展党纪党风教育,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经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⑸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增加党的团结和活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⑴邓小平理论

回答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进步的活力源泉。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一条红线)

地位: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作用: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⑵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答问题: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科学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怎样贯彻(根本要求、精神实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②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③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指导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⑶科学发展观

回答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内  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5、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⑴基本内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共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共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政治原则。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⑵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各是什么

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的协商。政治协商已纳入决策程序,成为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系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调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⑶我国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⑷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西方多党制从根本上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这样,人民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必将造成社会倒退。

 

 

 

 

 

 

 

 

 

 

 

 

 

 

主干知识串联

 

 

经济学

哲学

政治学

政党

政党产生的条件:经济决定政治

政党与政权:联系的观点

政党通过政权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邓小平理论、基本路线、三个代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党风问题:矛盾主次方面;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联系的观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理论地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原理;

党的领导地位:由国家性质决定;

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

国家职能

政党制度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这一经济基础决定的。

多党合作制度:联系的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

 

 

 

 

 

 

 

 

 

 

 

 

 

 

 

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产生: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一般经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而成。

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其中共同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都具备,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却不一定都齐备,但判断民族的依据仍然是这四个基本特征。

民族的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①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共同完成②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的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⑴新型民族关系: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表现:①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②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③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团结: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联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难以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在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挑动下,国内还有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活动;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还存在着一些民族偏见,存在着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国家的统一,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①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⑷在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⑴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自治权归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享有)

⑵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社会基础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汉离不开少,少离不开汉,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①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②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系

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行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②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体现了民族原则,有利于贯彻民族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的人民的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5、我国的宗教政策

⑴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⑵宗教的社会作用

主要起消极作用→由宗教的本质决定A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B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C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D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A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影响B宗教对文化艺术发展起过积极作用C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⑶我国的五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⑷我国宗教状况发生变化:

原因: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

变化:①在我国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②在我国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③在我国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⑸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护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措施:A 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及宗教团体、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B 打击一切在宗教活动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利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国家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

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共的领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⑹我国为什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      A符合宗教自身规律B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C 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一、主干知识串联

 

 

经济学

哲学

政治学

民族

各民族共同繁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社会主义本质;

民族的基本特征:联系的观点,矛盾特殊性的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联系的观点,内外因辩证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国家政治职能;

国家经济职能;

国家结构形式;特别行政区;

民主集中制

宗教

 

宗教的本质、根源、作用:意识的本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宗教政策: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依法治国

文化建设职能

国家政治职能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1、 当代国际社会

⑴国际社会的构成主权国家(最基本成员)、国际组织

⑵国际关系及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含义:主要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原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权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原理表述:

A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引起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B一个国家为什么维护国家本国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准则,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⑶主权国家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领土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国家存在的依据)、政权、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的最高权力,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是它的特征。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自卫权(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A不侵犯别国   B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  C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⑷国际法

含义: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国际法的制定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的,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的。

国际法的作用: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①确立辩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②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③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⑸国际组织

 

标准

类别

国际组织代表

目的任务和

职权范围

政治性

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

专业性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活动的区域

范围

世界性

联合国,世贸组织

区域性

欧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

主体构成

政府间

联合国,石油输出国组织

非政府间

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律师协会

 

国际组织的作用:①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和合作的纽带②是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③是争取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⑨

⑹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A联合国大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   B安全理事会→ 是唯一有权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每项决定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便不能通过)

C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负责联合国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活动  D托管理事会   E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负有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职责   F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担负重大的国际政治责任。

注意:以上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此外还有许多专门机构,如世卫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粮农组织等。

联合国的作用①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②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有原则地参加联合国的活动)③我国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好评,同时也我国人民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得到有益的支援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合作、谋发展是时代潮流

⑴和平问题

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的安全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与稳定

当今世界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发展问题

含义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发展是主线。

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外债数额急剧增长;二是对外贸易条件恶化。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②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含义: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

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

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人民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我国政府倡导国际新秩序的内容: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当今国际竞争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包括政治力(政治决策、动员和组织能力、反应能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原因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当前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如何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我国的对外政策

⑴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决定因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侵犯别国的社会根源。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际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一个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我国会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从国际方面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过外交活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主要表现:①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②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③不依附任何大国,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反对他国;④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⑤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⑷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以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

 

 

 

 

主干知识串联

 

 

经济学

哲学

政治学

主权国家

 

 

国家的阶级性、主权性、社会性

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组织的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合国的作用:全面的观点;

国家的对外职能

国际关系

国际贸易

国家间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现象与本质、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国际法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法制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设和谐世界

时代主题

经济全球化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联系的观点;

和平与发展的地位:主次矛盾;

和平是主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多极化趋势

对外开放

多极化趋势: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国际竞争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社会主义的本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当前我国竞争的重点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主次矛盾的观点;

国家职能;

党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外交政策:联系的观点,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内外因关系原理;

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对外职能;

政党、宗教交流活动;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